沈燕
摘要:針對學生作業繁重、學習壓力大等一系列教學現象,國家出臺了“雙減”文件,旨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強調教師應著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將培養學生素養作為新時代開展學科教學的導向。故此,現圍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展開探究,并立足生活化教育背景,探索更為高效的教學路徑,以期拉近化學實驗與學生的現實距離,有效發揮化學實驗教學能效,發展學生素養。
關鍵詞:生活化教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和“雙減”政策的實質落地,減負增效教育話題一度引發社會熱議,如何“減負不減質”實施學科教育成為了擺在所有初中化學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構成,生活是學生受教的第一課堂,如何謀求化學實驗和生活化教育的結合契機,拉近實驗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以此激發學生化學探究興趣,實現減負增效,是當前化學教師應深入思考的課題。
1落實化學實驗生活化的教學意義
立足生活平臺,實現育人賦能是新時代教育大力倡導的教學理念,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因此,借助生活資源,構建實驗情境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而言:第一,提高學生實驗探究興趣。化學實驗生活化旨在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有效鏈接,通過符合學生認知的實驗物品、實驗模式和實驗過程降低化學實驗的復雜程度,引領教學本質的回歸。生活化實驗更加契合當代學生的心理發展趨勢,擺脫了傳統以教材為依托,以大綱為要求的實驗搭建形式,在極大程度上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實驗探究興趣,激發化學思維。第二,對減負增效教育要求的有力落實。減負增效是新課改背景下國家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傳統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關注點普遍是概念的融入、結果的呈現,卻忽略了學生主體的情感體驗,主導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很大一部分化學成績差的學生而言極不友好。而化學實驗生活化,是立足整體學生的日常生活認知來構建的,即使化學基礎差的學生也能夠輕松完成,不必再翻閱大量資料、進行大量練習就能夠理解個中原理,在減輕負擔的同時提升學習興趣和效果,真正的將減負增效的教育要求落到了實處。
2落實化學實驗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2.1利用生活認知,做好實驗導入
課堂導入是教學的關鍵環節,起到承上啟下的鏈接作用,關乎學生是否有興趣、是否有能力去完成實驗過程。化學實驗生活化的構建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認知來完成實驗導入,導入載體可以是生活常識、生活故事、圖片視頻等等,通過豐富的情境搭設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進行“氧氣”相關知識學習時,教師首先可以基于學生的生活認知構建問題情境,同學們,為什么登山運動員要攜帶氧氣瓶?為什么有些金屬會生銹?你們日常生活中見過鐵會燃燒嗎?等等,對于以上問題學生都有所耳聞,但是卻對其內在原理不夠了解,通過提問可以起到激發學生探究欲的作用,有助于實驗氛圍創設。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一些生活現象,加強學生對氧氣的深度認知,如,深海工作者進行潛水作業時都配備供養裝置,醫療搶救時病人都戴著氧氣罩,物質在有氧環境和無氧環境中的燃燒對比等等。通過直觀的視覺沖擊刺激學生感官,幫助學生對氧氣的性質加深認知。最后,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下教師引出制本節課的實驗重點-制取氧氣,讓學生帶著對生活現象的解析欲望熱情投入到實驗實踐過程中來。
2.2借助生活物品,優化實驗細節
很多化學教材上的實驗并不完善,存在一些細節缺陷需要我們去改進,如實驗現象不明顯、實驗過程復雜化、實驗安全性不足、實驗精準度不夠等等,都會或多或少影響實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運用一些常見生活物品對實驗構建進行優化,在鍛煉學生創新思維的同時,加強其生活化實驗思維的融入,為學生今后自主搭建化學實驗、解析生活難題提供良好的借鑒。例如,在進行“燃燒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時,按照原本設計存在一個重要的安全問題,點燃紅磷會產生五氧化二磷,這是一種有毒氣體,不利于學生健康,以往通過將盛裝紅磷的小勺快速放入集氣瓶中的做法雖能稍微緩解五氧化二磷的揮發,但是卻會對實驗數據造成一定影響,體現不出實驗精度。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維,我們如何改變這一實驗缺陷呢?通過討論,學生想出一個非常好的做法,將傳統的實驗瓶子換成生活中常見的注射器和玻璃管,保證空氣與銅絲全部處于密閉空間,并采取酒精燈加熱的方式讓銅絲產生氧化反應,最后讀取注射器刻度變化來獲取實驗數據。除此之外,生活中很多物品,如,氣球、雞蛋殼、塑料袋、紗布、筷子等,都可以滲透到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的生活化實驗思維,用常見的生活用品搭建實驗縮短化學與學生的現實距離,讓化學實驗不再遙不可及。
2.3融入生活情境,拓展實驗場所
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的目的旨在打破傳統學科教育與生活實際的隔膜,促進化學實驗由封閉式走向多元化。因此,教師要深入剖析教材要求,了解每一個實驗的教學目的,以實驗步驟、方法過程、數據現象作為關鍵切入點引導學生的生活化實驗設計,通過投放一些適合學生生活的化學實驗內容替代以往的化學習題作業,落實減負增效的同時,鍛煉其化學知識于生活中的運用能力。例如,針對“水的凈化”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趣味實驗任務“自制凈水器”,將以往的課中實驗延伸到課外,以變更實驗場所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首先,落實理論教學,依托教材內容,讓學生深入了解水的凈化原理、凈化步驟,通過多媒體視頻展示水的凈化過程,幫助學生理清實驗搭建思路。然后,強化課后指導,通過對學生的實驗規劃中的材料選用問題、使用問題進行針對性優化和改進,降低家庭作業難度。最后,開展線上輔導,通過班級交流群和各種互動軟件加強與學生的實時鏈接,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驗落實過程,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做到及時回復和解決,保證實驗的完成度。在充足的材料支持和理論支撐下,很多學生都出色的完成了簡易凈水器的制作,鍛煉了實驗實操能力,不僅如此,學生通過制作過程還加強了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踐行了知行合一的學習理念。
結束語:
總之,化學實驗是化學基礎理論的延伸,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將生活化教育理念有效滲透到化學實驗當中,能夠為化學教育注入鮮活的血液。在大力倡導減負增效的當下,教師要切實立足學生生活視角,轉變傳統灌輸式、習題式的教學思維,把實驗教學作為打破傳統教學桎梏的有利契機,改善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效率,踐行“教、學、做合一”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 梅小紅. 初中化學實驗生活化教學探究[J]. 中學課程資源,2021,17(3):11-12.
[2] 段根國. 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生活化的路徑探析[J]. 課堂內外·初中教研,202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