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
摘要: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弘揚和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初中作為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在音樂教學中,學習和探討本土音樂文化,不僅能夠促進本土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同時也能夠豐富初中音樂的教學內容。本文將圍繞初中音樂教學中本土音樂的引進為主題來展開分析,通過詳細了解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進和傳承本土音樂的現實意義,進而提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引進和傳承本土音樂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初中音樂;本土音樂;引進
引言: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感悟音樂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就必須要從感性的層面進行理解。在音樂教學中開展本土音樂的教學,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又能夠感悟音樂中的情感。再加上初中生的審美體系也在不斷地完善,在這一階段通過練習提高學生的本土音樂文化素養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理解,從而幫助他們更深入地掌握自己本民族的音樂。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引進和傳承本土音樂的現實意義
在初中音樂教學工作中引進和傳承本土音樂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和其他國家的接觸和交流變得更為頻繁,世界音樂文化開始涌入我國,在多樣化音樂文化的沖擊下,青年人追求外來的音樂文化成為一種時尚。不可否認歐美音樂文化、日韓音樂文化都對我國的本土民族音樂產生了沖擊。通過課題組調查的相關數據顯示,大多數中學生在選擇聽歌類型時,主要是以流行音樂為主,其中日韓流行音樂占主流,而對本土音樂的熱情相對較低,當問到“你知道了解邕寧有哪些壯族本土文化嗎?”令人驚訝的是大部分同學的回答竟然是不知道。課堂是教育學生的主戰場,那么在音樂課堂中引進和傳承本民族的音樂是我們一線音樂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深入了解、學習自己本民族的音樂,才能更好的傳承我國優秀地本民族音樂文化。本土音樂對于大多數的中學生來說,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學生從小就聽過許多自己本土的音樂,或者自己的長輩也提起過,但是對這些音樂卻不能深入理解,甚至缺乏學習興趣,認為這些音樂是較為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們實施過程中應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手段,結合本民族音樂的特色勇于創新,強調本土音樂在歌曲中所具備的滲透性,逐漸地激發學生的熱情和主動性,使學生在了解本民族民俗的同時,把各種音樂理論滲透在教學中,以此達到強化本土音樂律動的目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和靈魂,同時也是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初中時期正是培養學生良好音樂素養以及民族自豪感的黃金時期,我們要注重在校園中營造良好傳統文化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加專心地學習,在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提升人文素養。
二、初中音樂教學中引進本土音樂的有效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來開展本土音樂教學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其自身的主動學習意識還處于薄弱時期,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把握學生這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從而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有一些本土音樂的文化差異與現代音樂區別較大,而且由于本土音樂文化所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十分豐富,這也就讓許多的初中學生覺得自己與本土音樂文化存在有某種意義上的距離,因此很難融入課堂的學習氣氛。因此,在將本土音樂融入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應著重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選擇一些比較歡快愉悅的音樂,讓學生先樹立基本的本土音樂元素形象。比如邕寧禮儀歌曲《迎客歌》《敬酒歌》,是根據邕寧嘹啰山歌的音調創作而成,歌曲節奏歡快、感染力強,我們可以讓學生根據歌詞大意融入迎客、敬酒的場景,或是用肢體動作、舞蹈來展現邕寧人民熱情好客,期待和迎接廣大賓客相聚的喜悅之情,這將有助于提升學生對本土音樂的喜愛和理解。原生態的“嘹啰山歌”是一代一代口頭傳授流傳至今的民間藝術,用壯話演唱才會有原汁原味的真實感受,那么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去“體驗方言,學說壯話”,學生們在課堂上用自己民族的語言說話、唱歌,這是以前從所未有的體驗,頓時激起了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更好的融入課堂。從這些本土音樂作品中也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我們的本土音樂是來源于生活的,去音樂中體驗生活的樂趣。
(二)創新音樂教學模式,豐富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播形式
初中音樂教學中,本土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關鍵在課堂,學生音樂的學習與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創新音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初中音樂的教學質量,助力于學生對本土音樂文化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促進本土音樂文化在音樂教學中得到有效傳承,我們不斷探索,尋求合適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綜合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感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升了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歌曲《花婆粥》時,跟學生們講講邕寧蒲廟的“五圣宮”花婆施粥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邕寧區蒲廟花婆節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片,廣西電視臺播放報道的一年一度的花婆節當天豐富多彩的 “花婆送粥福氣到、八音壯鼓特色多”等系列活動。這里面有學生們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物(花婆扮相),瞬間拉近了跟學生們的距離,讓他們覺得更加的親近,更愿意去學習。之后再用學生們平時說的家鄉話(白話)分組念白、演唱、創作歌曲,他們的興趣急劇上升,用家鄉話也更能突出歌曲的韻味。這樣創新的音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更好地引導學生感知和體味本土音樂具有鮮明地域文化特色和豐富多彩的作品,從而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
(三)組織開展音樂藝術活動,促進本土音樂的有效傳承
本土音樂文化的有效傳承不僅僅限于教師的講解和傳播,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解與認知,探索并創新更多的特色音樂,賦予對自己地方本土音樂鮮活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音樂藝術活動是傳播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豐富的音樂藝術活動,既能夠表現出音樂獨特的魅力,增進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理解、鑒賞和表現創造能力,同時音樂藝術活動,讓學生在音樂美感的愉悅和享受過程中,使情感得以升華,思想得到啟迪。例如:學校定期舉辦“校園山歌文化節”,山歌擂臺賽、排練山歌文藝節目,鼓勵學生參加讀壯文、唱山歌、壯族才藝表演等各種活動。在邕寧區中小學文藝匯演中我參與排練了根據邕寧嘹啰山歌創作的歌曲《嘹啰山歌核心價值觀》并獲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音樂藝術活動,營造了濃郁的山歌文化氛圍,讓本土音樂文化得到了有效的傳承與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本土音樂作為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加強本土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傳承十分必要。因此教師重視本土音樂教學不僅可以疏導學生的心理,還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更加真實豐富的音樂情感。而且作為初中音樂教師還應肩負起弘揚優秀傳統本土民族文化的重要歷史使命,大力引導學生對本土音樂的學習,讓本土音樂真正的扎根學生的心靈。
參考文獻:
[1]苑園.談民族音樂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與傳承[J].新智慧,2021(12):9-10.
[2]王霞.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傳承[J].家長,2021(12):137-138.
[3]張莉忠.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中學課程資源,2020(04):47-48+36.
基金項目:《讓本土音樂融入中小學課堂的探究——以邕寧為例 》2020年邕寧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自籌經費)課題,課題編號2020C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