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廣林
摘要:我國對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越來越重視,在各個學科的教學方法上也不斷進行更新,體育課程同樣也是。但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容易提升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積極性,因此,在開展小學體育學習中,要融入體育游戲,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提升其學習熱情。體育游戲活動,相對于普通的體育教學內容來說,更加生動、有趣。采取競技體育游戲模式,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游戲;應用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所以更愛玩,這種情況容易使學生在游戲的時候提升情緒、改善心情。學生處于較高愉悅度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整體的積極性與注意力。與此同時,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所以,在體育教學中,將游戲內容和體育課程內容充分融合之后,加強學生在學習體育方面的積極性,并且依照《小學教育綱要》的要求,進行體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提升意志,培養興趣。
一、游戲教學法的作用
首先,游戲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下,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學生練、教師看。在進行技術動作的講解中,各種描述晦澀難懂,學生無法參與其中,只能做到“形似”,而無法正確領會和掌握各動作、技巧的真正要義。采用游戲教學法,將教學內容生動地融入各種游戲中,整個過程中學生參與度高,形式輕松歡快。其次,游戲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把握體育運動技能。通過游戲教學法,教師可以將每一個動作、每一種技巧都融入游戲中去,使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動作、技巧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游戲教學法能夠增強小學生的體質。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法的運用,使原本無趣、刻板的授課形式變得有趣,提高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參與度,促進學生籃球習慣和運動習慣的形成,從而保障了學生的體質健康。
二、游戲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一)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
游戲教學法最突出的特點是運用游戲來完成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因此,教學過程中體育游戲的設計和開發質量成為影響其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學游戲的開發應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特點,并且能適應小學生群體身心發展的特點,應能調動起學生的游戲積極性,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小學籃球教學為例,在小學二年級的“傳球”教學中,為了使學生全面掌握籃球的傳球方法,增加傳球練習的趣味性,教師可以設計分組競賽的游戲活動進行教學。具體方法是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組員需要以障礙運球的方式運球,通過球場障礙物后折返回起點,回到起點后需要根據教師要求的不同傳球方式將球傳給下一個組員。無論是在運球障礙折返跑的過程中出現失誤,還是在傳球時沒有按照要求的傳球方式傳球都被視為犯規,需要學生重新進行。小組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全部隊員完成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勝,獲勝小組有權向失敗小組提一個要求,作為自己的獎勵。這樣的游戲設計不但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運球、傳球、接球、人球結合等方面的能力,達到教學目的,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
(二)發揮小學體育教學的主體性
游戲教學法類型很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一切從學生的立場出發,根據課程內容和教學目的的不同,創設不同的游戲情境。要充分運用好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對于教學中運用的一些參與性游戲,要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性,必要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到游戲中,這樣不僅可以及時對學生的各種技術動作做出指導,還能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感和距離感。對于一些趣味性游戲,教師可以通過一個故事情境進行引出,以便更好地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和注意力。例如,在進行雙腳跳的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青蛙過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一只青蛙,了解青蛙雙腳跳時所具備的特點,并對其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并進行深入的思考,逐漸掌握這一技術要領。
(三)尊重小學體育教學的差異性
不同的學生,個性和心理不同,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為例,首先,應該提升評價體系主體的多元化程度,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中,教師作為唯一的評價主體,既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又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教師自身的局限性,評價結果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所有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應該積極豐富自己的評價主體,如將學生本身、學校、家長納入評價體系中,以確保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其次,要完善教學評價內容,實現評價內容的全面性。因此,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僅僅將學生技能的掌握情況作為唯一的評價內容,還應將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心理和身體方面的影響和促進納入評價內容中,提高體育教學評價的全面性。
(四)促進小學體育教學的多樣性
小學體育教學是一項系統的教學工作,涉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較多。特別是游戲教學法作為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其教學手段和具體的游戲種類更是十分豐富,如參與型游戲、競技型游戲、合作型游戲、活動型游戲等。在不同的游戲類型中又包含眾多的具體游戲形式,就籃球運動項目的教學來說,包含競技游戲中的運球接力游戲、傳球接力游戲,合作類型中的多人傳接球游戲,活動游戲中的不同器械游戲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不同的游戲形式進行教學,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體育教學之中,引入游戲模式,能夠提升學生對于體育課的積極性。作為小學體育教師,要加強對游戲內容的設計,充分地結合教學內容、目的與活動標準等不同內容,滿足不同年齡段學生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提升學生整體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陳國龍.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運用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昆山高新區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20.
[2]王磊.小學體測項目游戲化教學對兒童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