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金星
摘要:在當前的教學發展環境下,課程思政就是指教師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意識觀念。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現階段的高職語文學科教學,教師需要積極的優化教學方式,梳理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并將思政教學與語文教學相互結合,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也可以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語文學科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語文;改革與創新
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環境下,簡單的學習理論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學生發展的要求。將思政教學與課堂教學有效結合,是現階段課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利得樹人教育理念,將語文課堂作為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場所。在高職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思政課程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個人的審美觀念和道德品質都可以得到提升。
一、高職語文教學與思政課程有效結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熱情
在長期以來的教育教學中,思政課程對于學生來說顯得比較單調乏味。在以往的教學模式影響下,高職學校的思政教育并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并且在實施思政教育的過程中,以單純的理論說教為主,教學內容過于形式化。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并沒有聯系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也并沒有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只是運用機械式的思政教育方式,使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甚至有些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語文學科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充滿了生活氣息。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欣賞各類文學作品。教師可以將思想教育內容融入其中,以更為生動活潑的方式讓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塑造學生的人格
學生是社會未來發展的主力軍,也是祖國的未來。學生的人格形成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職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的響應國家的教育發展需求,不斷健全學生的人格,將其放在課堂教學的首要位置,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作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效運用語文教材當中的經典文章和名言指導學生,健全學生人格。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更高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求。
(三)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
語文教材中擁有豐富的教學內容,這些文學作品都是精心篩選的,能充分的體現作者的智慧。語文教師需要充分的運用教材,深入研究教材內容,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教師可以選擇教材當中擁有價值的文學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過各種文學作品,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四)幫助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教材當中所蘊含的文學作品能夠直接體現作者對于現實的思考,其中許多文學作品都是經典的文化精粹,都是非常勵志的名言。學生在學習這些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引導,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以這些擁有高尚品格的先賢為楷模,樹立遠大志向和報復,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奮斗。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與創新策略
(一)明確語文課程教學目標
在課程思政視域下,語文教師需要明確利得樹人的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精神成長。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階段,從知識、能力和素養方面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學生的素養目標就是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最終目的,首先教師需要讓學生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不斷地提高學生對于傳統文化以及優秀思想的認識和領悟。讓學生擁有更為堅定的文化自信心。在教育教學中,堅持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敬業精神,讓學生懂得誠信友善的重要作用。塑造學生健全、獨立、自由的人格,注重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的培養。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敬業精神和職業規劃意識,,懂得承擔自己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擁有責任感和社會參與意識。使學生可以不斷地突破,開闊學生的視野,創新學生的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知識、能力、素養等目標相互結合,在語文課程中貫徹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在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過程中,使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滿足社會對學生的發展要求。
(二)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的有效結合
課程思政理念是當前語文課程教學發展的新動向,教師需要認識到思政教育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更為關鍵的是學生思維能力和學科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展示一些實際案例,讓學生懂得如何分析、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體會文章中作者所融入的豐富情感,了解作者所表達的理想信念人生追求。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運用優秀的文化作品,來激勵學生,適當的融入一些實際案例,讓學生掌握問題分析的思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健全學生人格。
(三)轉變教學評價方式
在課程思政視頻下,語文教師需要將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因素、價值觀念等相互融合進行教學評價,體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和人文性。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需重視過程性評價的作用。將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融入教學評價內容之中,學生的日常表現體現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學生的考勤、課堂表現、團隊合作、日常作業完成情況和日常行為表現等細節,都可以體現學生的情感狀況和價值觀念。在評價的過程中,要注重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可以采取師生共同評價和學生互評等方式,確保教學評價的科學性。
結語:
總而言之,在課程思政理念下,高職語文教師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政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發展狀況,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和人文修養,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幸存.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及創新分析[J]. 科技資訊, 2020, 18(17):2.
[2]李舒慧.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創新改革[J]. 明日, 2021(9):1.
[3]彭克龍.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高職大學語文教學研究[J].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