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巾
摘要:語文素養涵蓋的范圍較廣,其中包括語文能力和知識內容,還包括語言積累能力,同時也涉及思維品質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其中至關重要的是思想情感。當前我國學生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還要適應時代發展,對語文學習能力和相關技能進行強化,最終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和價值觀。語文科目也具有一定的人文性,教師需要激發學生對人文知識的探索欲,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培養策略
前言:
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進一步滲透的情況下,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通過多元方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進行分析,教師應結合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培養,有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素養的培養的重要性
當前我國的語文教學工作需要結合其人文特點進行教學。為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綜合素養不僅包含知識結構的豐富,還要注重思想觀念的優化以及實踐能力的提高。為了滿足當前我國教學工作的需求,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消除傳統教學帶來的弊端,讓學生和教師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為了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融入課外教學資源,以此拓寬學生全面發展的渠道,最終完成教學任務,并且實現教育發展目標。
二、小學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
1.教師轉變教學理念
為了滿足當前的教育要求,相關學校應該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通過研討會的形式,實施教學創新工作,結合當前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師的知識結構,讓其能夠順利開展課程教學,并且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發揮其教學引導作用。為了加強教學工作的規范性,還應該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教師教學工作和行為,并且明確教師的職責,以此為語文素養的培養工作奠定基礎,從而加快語文教學的發展。除此之外,通過與學生家庭成員的溝通也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更能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類活動和學習成績及問題,以此實行內外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例如,在進行《生命,生命》課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結合課外內容逐步引入課程內容,先介紹作者,再結合作者的相關事例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其明白教學內容的意義,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以此培養其語文素養。
2.注重基礎加強引導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力,然后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促使學生根據古詩基礎展開創作,增強自身的實踐水準,進而提高學科素養。例如,講解完《詠柳》這首古詩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詩人對春天柳樹的描寫嘗試性地將“詠柳”替換為“詠荷花”“詠松樹”。這一形式可以減緩學生的寫作壓力,鍛煉學生的寫作思維,讓學生產生遣詞造句的意識。除此之外,在教學之余,教師也可借助網絡為學生介紹一些同齡小朋友所撰寫的詩歌,讓學生看到其他同齡小朋友的優秀,進而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3.聯系生活提升學生感悟素養
生活內容具有較強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將其在課堂教學環節進行有機融合,可以使枯燥的文字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主題教學引導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在課文中有哪些內容與生活實際相吻合,并將課文的文字內容與生活知識進行有機融合,使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通過生活內容理解語文知識。此外,教師還可以對學生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生活中尋找答案,這種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生活學習能力,也能確保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的內涵進行深度感受。此外,生活中蘊含著自然之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美,體驗美,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能夠通過轉變學習環境而實現有效突破。同時,在古詩詞教學環節中,雖然古詩詞與當代語言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利于學生理解,但內在含義卻是古今相通的,并且,古詩詞中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取材于生活,所以,教師可以將古詩詞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后鼓勵學生帶著相關的知識理念,在生活中尋找與之相關的內容,這會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和認知能力,同時,也能使學生的古詩詞理解能力通過生活層面的學習實現有效突破,彰顯出通過生活實踐學習語文知識的價值。
4.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的內容局限于教材之中。然而,由于教材內容相對有限,因此,學生并不能夠較好地結合著教材內容對自己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行全面地提升。為了能夠幫助學生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讓學生能夠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通過對于更多知識的學習拓寬自己對于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的理解,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較大的幫助。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中開辟圖書一角,然后鼓勵學生通過借閱的方式對書籍進行閱讀。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自己認為較為出彩的詞語、句子、語段等內容進行記錄,并且結合著自己的閱讀感受進行批注。在完成閱讀活動后,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對自己記錄的內容進行復習,在加強記憶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效果。接著,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通過仿寫的方式對積累的知識進行應用,從而幫助他們在應用的過程中加強自己對于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從而寫出較為出彩的文章,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他們以小組的形式積極地分享自己的仿寫成果,通過鼓勵他們積極地展示自己的方式讓他們能夠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學習語文的信心。當然,他們也能夠在語文討論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相互學習,這將幫助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汲取更多的營養。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夯實學生的文學功底,豐富學生的課堂感受,給予學生實踐、鍛煉的機會,可有效為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和提升提供養分。對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創新教學模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增強其課堂參與感。在有效調整教學結構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學科素養的形成,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盧加鵬.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的培養[J].中外交流,2020,27(2):179.
[2]趙永明.小學語文教學中低年級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2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