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媛
摘要:立德樹人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做到德育為先,助學生系好人生的第一枚紐扣,同時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健全人格塑造、心理健康發展給予支持。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成為教師要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探析初中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略,以期為提高初中課堂素質教育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課堂教學;德育教育;心理健康;習慣養成
新課標指引教師構建和諧、民主、開放的課堂,使學生得以開闊眼界、動腦思考、合作探究,在此過程中全面發展。道德修養是學生發展的一個方面,只有學生“三觀”正確、知法守法、愛國敬黨、團結友善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并能成長為對社會有益的人才。然而,有些初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輕視德育的現象,出現德育滲透方式單一、教育思想僵化等問題,既不能創建高效課堂,又無法踐行新課標,不利于指引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為使初中課堂教學質量能有效提高探析德育滲透良策顯得尤為重要。
一、教材深耕,抓住滲透德育的支點
在初中課堂上滲透德育需各學科教師肩負立德樹人的責任,在此前提下將學科知識與德育緊密融合在一起,使德育能有潤物無聲的效果,同時高效利用授課時間,有效把握德育良機。例如,美術教師在引領學生開展鑒賞活動時,可組織學生欣賞一些傳統手工藝品以及紅色油畫,引領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及紅色文化,在探究美的過程中獲得德育浸潤,增強“四個自信”,落實滲透德育的初中課堂教學目標。再如,體育教師在講解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的比賽規則時,可組織學生打一場友誼賽,在實踐中助其體會“規則”的意義,使學生能樹立守紀遵規的主觀意識,還能樂于團結互助,進而滲透集體主義理念,達到體育、德育兼顧的教學目的。各學科教師滲透德育的前提是深耕教材,依托知識點抓住德育機會,分析學科知識與德育的關系,在教學目標確立、教學活動設計、教學資料搜集的環節滲透德育,使德育能貫穿初中課堂教學全程,通過做好教學準備提高滲透德育的有效性。
二、教法創新,拓寬滲透德育的渠道
為解決德育知識傳導路徑單一、形式僵化、共鳴性差等問題,初中教師需立足課堂創新教法,用學生有興趣、能參與的教學舉措滲透德育,多思路完成滲透德育的教學實踐任務。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找機會引領學生觀看《我和我的父輩》、《十八洞村》等具有德育內涵的電影,將電影視為德育滲透的媒介,營造多模態的教學氛圍,指引學生基于個人感受各抒己見,期間教師鼓勵學生提出異議,將辯論作為課堂教學舉措之一,使學生能夠在思維碰撞下擦出德育火花,最終在道德、法治、公正、民主等層面上達成共識,繼而高效滲透德育。再如,教師可采用“合作互助+情景表演”的育人舉措,根據學生道德修養、行為習慣、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等因素基于“組內異質”劃分小組,確保各組成員能圍繞德育話題積極探討,在教師布置的主題指引下創編“微劇本”、合理分配角色并完成情景表演任務,將一些令學生印象深刻的經歷呈現出來,使德育能真正化作綿綿細雨滋潤學生的心田。為使合作互助情景表演效果更優教師需在主題設計上花心思,既要有生活氣息,又要讓學生感興趣,樂于在合作表演中多做投入,如“愛在千萬家”、“對校園欺凌說不”、“那些感動人心的小事”、“如果名山大川會說話”等主題,可指引學生關注家長所給予的愛護,進而心生感恩之情,還可加強法制教育,助學生用法律維護權益,同時社會環境、自然環境亦可成為初中課堂的一部分,為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及環保意識給予支持,有效實現初中課堂滲透德育的教學目標。
三、理念優化,端正滲透德育的態度
首先,初中課堂教學滲透德育需建立在育人為本的條件下,教師需通過與學生平等的交流了解其性格特點,根據青春期學生成長規律科學設計開展德育滲透教學活動,確保德育對初中階段學生心理健康、品格塑造、好習慣養成、“三觀”樹立有益;其次,初中課堂教學滲透德育需做到家校共育,重視家庭環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教師要指引家長協助加強德育,家長則需及時反饋學生情況,雙方互通有無,共創和諧、民主的德育環境,基于馬斯洛需求理論達成共識,一起解決德育問題,使學生能全方位、個性化成長;最后,初中課堂教學需加大“三全育人”的力度,致力于營造“大思政”環境,將板報、廣播、校內刊物、學生活動、課后服務、“五項管理”等視為滲透德育的著力點,還要在課堂上引入社會力量,如專業心理咨詢師、法律專家、青少年問題研究者等,達到創建“雙師型”乃至“多師型”課堂的目的,加之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的支持,基于“三全育人”完善德育體系,繼而提升初中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水平。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滲透德育利于學生個性化、全方位、和諧性成長,基于此教師要利用教材加強德育滲透,創新滲透德育的教學舉措,高效利用德育資源,還需優化德育理念,在課上引入多方力量,繼而提高初中課堂德育滲透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杜瓊. 德育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中的滲透[J]. 散文百家,2021(9):158.
[2] 姚偉才. 德育教育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與研究[J]. 人文之友,2020(4):249.
本文系邢臺市任縣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課堂教學滲透德育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0030)(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