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芳
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已成為學校和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教師教學的進步上,也體現在學生的核心素質上。學生的核心素質是指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有利于終身發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深入了解核心素質,整合歷史核心素質,努力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修養,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歷史,學習歷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策略
如今,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核心素質逐漸受到重視,歷史學科不僅具有中外國家的歷史發展,而且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已成為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初中歷史教師應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優化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更好地培養學生。
一、樹立核心素養理念,創新歷史教學模式
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歷史教學質量。同時,它也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的掌握,作為控制整體教學課堂的教師,要把握教學目標和方向,樹立歷史核心素養理念,以先進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活動,摒棄傳統落后的歷史教學模式,以適合初中生的方式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初中生容易接受,從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急于將教材內容傳遞給學生,而應引導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探索、分析、深入了解歷史,使學生逐步具備歷史核心素養。為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教師應參加教學研討會,與其他教師溝通,學習其他教師的有效教學模式,并根據教學課堂學生的特點進行創新和應用。
二、創設歷史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許多學生容易產生學習障礙,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他們不理解和歷史。為此,教師可以以音樂、圖片、電影、電視、場景解讀等形式渲染課堂學習氛圍,創造與歷史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入其中,集中精力觀看,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師有效教學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強大動力。例如,當教師教授《兩漢的科技和文化》時,教師可以首先提出問題:誰發明了人們現在使用的紙張?它是什么時候發明的?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們的好奇心。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提前準備好的造紙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對造紙技術的好奇心可以使他們專注于課堂。通過造紙視頻,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國家對世界造紙技術的貢獻。這樣,通過創造歷史情境來改善學生的學習體驗,可以讓學生有參與歷史學習的想法,并以更積極的態度學習。
三、充分呈現生活實例,提高學習理解能力
任何知識都來自現實生活,因此生活中包含了許多歷史實例。將其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可以縮短學生與歷史的距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在這方面,初中歷史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理念和范圍,以生活為教學起點,觀察、挖掘和收集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各種實例,促進學生更好地認識歷史無處不在,從生活的角度理解和看待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授《洋務運動》時,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外國運動的概況。事實上,本課程的內容與現代生活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筆者結合生活進行了教學。上課后,筆者首先向學生介紹洋務運動的場景,然后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繼續分析,感受外國運動的歷史價值。
四、增強課堂互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缺乏這一部分將導致課堂教學的無聊,不利于知識和信息的上傳和發布。因此,初中歷史教師應徹底改變過去統一的課堂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合作模式加強課堂互動。首先,教師應根據課堂學習的整體認知和全面理解,科學合理地分配小組,確定小組成員的具體職責和分工;其次,教師應設置任務或主題,激發學生的合作動機,增強師生之間的有效對話,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教授《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時,傳統課堂仍然存在一個問題,即課堂氣氛相對枯燥,學生的學習熱情低效。因此,筆者創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了課堂互動。課程開始前,筆者首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為多組,每組5人。小組成員劃分后,筆者帶領學生正式開展教學。在此過程中,筆者將安排一些探究任務,引導學生通過任務進行討論。
五、注重史觀的培養,培養歷史解釋素養
教師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因為歷史解釋要求學生有正確的歷史觀,如果學生認為歷史是一個故事,不注意歷史,教師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核心素養,會遇到各種問題,因為學生本身不認為歷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歷史解釋核心素養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通過各種歷史材料發展正確的歷史核心概念。
例如,當引導學生學習與“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相關的知識點時,筆者會嘗試培養學生的歷史概念,因為古代人類非常脆弱,人類需要依靠大河的保護和灌溉來成長,在傳統情況下,學生們可能會認為它是如此遙遠,歷史不存在,或者編造,但筆者會通過一些直觀的證據,例如,讓學生觀看河流流域的人類文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有一個正確的歷史概念,學生會對歷史解釋的核心質量感興趣,學生也會自發地在課后尋找相關的歷史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加深他們的理解,也會不斷拓寬他們的視野,學生的歷史概念很容易形成,學生的歷史解釋,核心質量也可以形成。
綜上所述,通過對初中歷史教學核心素養的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歷史,培養良好的核心素養。但教師應認識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初中歷史教師應遵循教學改革的步伐,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從角度、多層次、優化教學活動,創造精彩、豐富的歷史課堂,讓學生對歷史更感興趣,可以更積極地學習,探索歷史,感受其魅力,使教師更順利地實現有效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吳杰.淺談初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核心素養的解讀[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0):283.
[2]郭煒嬋.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