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蜀
摘要:當前一些小學數學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并沒有充分重視減輕學生學業壓力,依靠知識灌輸教學質量并不能持續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減”政策恰逢其時。“雙減”政策的穩步推進,離不開高效的課堂教學,這就需要老師們突破現有的模式,提高教學效能。對比傳統的數學作業,新形勢下的課后作業需改變機械性訓練方式,在種類和內容上要更為豐富,要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固有的作業設計思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教學的具體需求,突出創新型作業的教育優勢,讓學生能在這類作業的引導下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促進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不斷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開啟一個新的作業的時代,以往的題海戰術已經不能夠再任意地使用,小學數學作業不能一味地追求量。根據“雙減”政策的要求,教師要站在“減負增效”的視角下,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重新設計。本文基于“雙減”政策的要求,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進行了探究,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生活式作業,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若想讓小學數學作業做到推陳出新,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改變對課后作業的抵觸心理?;仡櫼郧暗淖鳂I內容,可以發現,傳統數學作業多要求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數學概念和計算公式,或直接布置練習冊、試卷,讓學生不斷地“刷題”。小學生的性格比較活潑好動,在這種重復性、機械性的作業模式下,很難長時間保持良好的學習耐心。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教師應當遵循“六大解放”原則,放開小學生的頭腦、眼睛、嘴、雙手、時間、空間,讓數學作業融入生活、高于生活,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的真諦。對此,數學教師可以從生活式作業的角度進行創新,以優化小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團隊式作業,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相較于閉門造車的學習狀態,在集體學習的氛圍下,小學生的學習態度會更為積極。同理,在作業環節,教師也可以利用好小學生的從眾心理,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合理分工、默契合作,將較難的作業任務攻克。借助團隊式作業,不僅能培養小學生的合作能力,也能提高師生、生生之間的親密度。關于學習團隊,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知識層次,將其合理地分組。讓學優生和學困生、內向的學生和外向的學生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同一個組別中,讓組員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能形成互補,這樣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對于團隊式作業,教師也要合理設置作業的內容,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權,讓學生能通過交流合作,確定好彼此的職責,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在合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
三、挑戰式作業,激發學生的競爭熱情
小學生正處于爭強好勝的年紀,普遍存在力爭上游、不服輸的學習心理。教師可以合理利用學生的性格特點,在作業中融入挑戰的元素,引導學生們主動比拼、相互競爭,從中迸發出強烈的學習熱情。而對于挑戰式作業,教師可從以下兩個角度開展。其一,利用網絡中的APP作業軟件,如作業神器、完美作業寶等等。在這些軟件中有一些智慧闖關模式,里面的作業題在難度上呈現階梯性的遞增,關卡數越高,其考察的知識點就越復雜。在這種闖關模式下,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競爭舞臺。其二,為學生確定挑戰的方向。比如,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設計挑戰式作業:1.掌握知識的扎實程度。2.邏輯思維的能力。對于第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在微信群、QQ群中組織知識問答活動。學生需要提前在家中復習好學習過的數學基礎知識,作為參賽選手,與其他同學一起同臺競技。教師會隨機提問學生學過的重要知識點,讓學生進行搶答。例如,乘法分配律的公式是什么?比是否能轉化成分數的形式?以此類推,問題由簡到難,鼓勵學生搶答,直到分出勝負。而對于邏輯思維的考察,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知名的邏輯思考題。如“海盜分金幣”“誰養魚”等等,讓學生大膽假設、積極思考,嘗試破解這些難題。在這些挑戰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些獎品,作為優勝者的獎勵,以更好地調動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將作業的“量”與“質”結合起來
“雙減”政策對作業設計提出的新要求,就是壓縮作業的“量”,提升作業的“質”,通過改進作業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免于進行大量的重復性訓練,真正實現作業的提質增效。比如,在教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時,對于習題不能簡單的布置,作為教師要對習題進行精選,讓學生花費較少的時間,做少量的習題,獲取更大的受益。當然,作為教師自然要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這也是教師為人師者的職責所在。當然,提升作業的“質”,并不得與將“量”完全的削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在作業的“量”上做到合理的把控,從而真正實現“質”與“量”結合,真正提升作業的效果。
五、豐富數學作業的形式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好奇心是比較強的,他們對枯燥的計算和純文字的解決問題興趣不大。在很多人眼里,數學是枯燥的、無味的,充滿了復雜的運算,數學活動必須新鮮、好玩、有趣,這樣他們才愿意動腦筋。比如,游戲類作業。游戲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載體。將數學基礎知識的鞏固與技能的提升訓練隱藏于學生喜歡的游戲規則中,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感悟知識,這類作業主要適用于低年級學生。又比如,創作類作業。數學創作可以拓展學生想象的空間,增強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可以是數學小論文、數學故事等不同的文學形式。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身邊的數學知識、學習中發現的數學規律、解題中的新方法、某些運算法則、公式的新的推導方法、對某個知識點產生的疑問等及時記錄分析創編以數學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定期互相交流,從而養成善于觀察、思考、總結的好習慣。
六、結語
總而言之,雙減背景下,如何落實中央有關規定,堅決扭轉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是目前教育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希望教師能夠認真研讀“雙減”政策,獲悉其精神和理念,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真正體現“雙減”政策的要求,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蒙秋.淺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208-209.
[2]楊艷菊.基于智慧課堂的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策略[J].科幻畫報,2021(09):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