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
摘要:當前,核心素養的培養不但是教師教學的前提,還是開展素質教育的基礎。針對語文這門學科,閱讀教學占據較大的比重,且對語文教學的影響非常大。教師在閱讀教學期間,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引領學生閱讀。與此同時,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記憶之外,還能有效提升個人的思維能力與核心素養。所以,教師在教學期間,應時刻留意學生閱讀的方式與見解,運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語文教學是隨著時代和教育的發展而逐步發展的。現如今,我們的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能夠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采用合理的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閱讀包括許多方面,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對文章的品味能力,提升學生個人的感知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個人的理解與寫作能力。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視,通過開設多樣化、創新的教學形式,提升小學階段語文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在其中獲得良好的閱讀學習方法,進而提升閱讀能力。同時,還要求教師能夠不斷學習與進步,轉變固有的教學方式,不斷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
1分層化教學模式的應用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分層化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進而實現因材施教的效果,以此不斷提升整體教學效果。小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會有所不同,每個人的閱讀水平不一樣,閱讀能力也會存在很大的差異。忽略了這一點而始終針對全體學生實施同步教學,部分學生很可能始終跟不上節奏,長此以往,這一部分學生很可能會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學習成績也會進一步下降,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為此,小學教師要明確認識到這一情況的存在,并在教學中采用分層化教學模式。針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減少學習任務,而且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對其進行學習指導,在指導中教師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從而幫助學生努力彌補自身的不足,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教授其差異化的學習方法,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而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進步,這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對學生不斷進行熏陶,然后他們也能夠從電影院里面學到很多知識。這樣,教師的負擔也可以減輕不少。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
2主動式閱讀,強化自主閱讀能力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固定教學方法往往是課堂的中心,開展時代背景介紹、學生獨立閱讀、段落大意總結和中心思想提取等一系列活動。長期下來,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容易轉化為隱性,學生容易形成固化的閱讀思維。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下,教師在制訂教學目標、選取閱讀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時,應立足生本教育思想,讓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化為愛閱讀、樂讀的主動者,讓學生參與到各個閱讀環節。比如,在閱讀課堂中,教師應全面地關注和理解學生學情,選取與閱讀主題相符合的情境,讓學生主動走進閱讀世界。這時,教師應抓住學生興趣點,以動畫形式展現重點字、詞,并帶領學生分析段落大意,通過還原作者當時所處的情境,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進行跨時空交流,順利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這樣的教學方法下,學生能夠迅速地集中注意力,結合閱讀動畫或情境,加強自身對閱讀片段的理解能力。教師和學生都是獨立的思維個體,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會產生奇思妙想,教師應加以正確引導,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從閱讀中產生獨特的閱讀感悟,并鼓勵其分享給大家,使更多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成就感和自豪感。例如,在講解《動物王國開大會》時,教師可以預先收集動物王國動畫視頻呈現給大家,向學生一一展示狗熊、大象、老虎等動態圖片,讓學生們的好奇心被調皮、可愛的動畫所吸引。在這樣的導入情境下,學生紛紛產生了強烈的疑問:“學習課文為什么要看動畫和圖片呢?”其后,教師可以巧妙地設置問題:“同學們,大家設想一下,如果這些動物們也像我們開班會一樣,召開森林大會,會是怎樣的呢?”在引入動畫、設置問題的閱讀環境中,學生將對閱讀內容產生強烈的欲望,并主動配合教師的提問,在各部分閱讀中尋找答案,逐步培養自身的主動閱讀意識。
3利用閱讀朗讀,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諸多經典詩文及諸多大家之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充分利用這些知識讓學生進行朗讀活動。一方面可讓學生以高昂、激情的姿態主動面對語文學習活動,便于教師助力學生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朗讀活動的進行,能夠更好地走進閱讀文本之中,并進行廣泛的閱讀與積累,同時將視野逐步轉向課外,探索更廣闊的文學世界,以最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之效。誦讀經典或精彩文段,培養學生的語文語感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練習部分出現最多的一句話便是“背誦課文或背誦課文中的某段文字”,通過仔細觀察便可從中發現,強調所背之段或文章都是精華之所在,其在布局謀篇和遣詞造句等方面是其他平庸作品無法比擬的。引導學生對這些精彩文段或經典詩文進行朗誦,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增加學生的個人語言庫“數據”,還能夠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把控能力及感知能力,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感知語言,掌握寫作技能,助力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就是閱讀教學。教師在教學期間,應做到與時俱進,將語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通過不斷創新、嘗試、實踐,運用合理、有效的舉措,促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隨著越來越多人對教育的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愈發受到更多關注。教師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在小學閱讀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不光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能力,還要使他們體會到閱讀的樂趣,互相交流閱讀的體驗,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培養良好的情操與審美能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成為全面發展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徐佩瑩《利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深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途徑》,《小學生》2021年第3期.
[2]魏曉英《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究》,《考試周刊》2021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