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智廣
摘要: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學科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好數學,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初中數學跟其他學科相比,知識點更有邏輯性,比較抽象,學生不易掌握。基于此,對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精準教學
引言
數學課程伴隨著學生從小學一直到他們成人,并且在往后的生活中都會融入學生的日常實踐中,因而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必然性的選擇,為了能夠將這種選擇的結果達到最優,就需要從學生接受系統化的數學教育開始給他們建立起核心素養的概念。
一、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意義
相比于高中數學學科,初中數學學科的理論知識較為簡單,并沒有過于復雜的推導和分析過程,但初中數學涉及知識面較為廣泛,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較為全面。因此,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構建高效課堂。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核心素養,不僅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還可以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總之,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核心素養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其充分詮釋了立德樹人的根本教學目標。數學教師應充分重視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的教學工作,并深入了解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將核心素養培養滲透到教學活動中,促進數學知識與核心素養的有效融合。
二、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
數學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因此,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應深入聯系實際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現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以此為契機引入核心素養教育,在教學理論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教學“軸對稱”概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常見的對稱軸物體或圖形,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以開闊學生視野,進而真正落實將數學思維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教學理念。
(二)促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打造多元教學模式
時代在不斷地變化著,與此同時教育也應該隨之發生改變,在新時期的教學理念中,一些教師所持有的傳統教學思想與當前的教學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沖突,為了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教師首先需要進行改變的就是自己的思想,能夠實現教學理念跟得上時代的步伐,實現與時俱進。這樣才能夠在數學教育中站穩腳跟,順應時代和教學要求的革新,打造更加多元的課堂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打造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快速沉浸在數學探究的環境中,提升課堂上學習和思考的效率。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整式的加減”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探究“數字1與字母X的對話”,其中能夠通過閱讀這種擬人化的對話過程,使學生明白字母X的存在是為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夠更加便捷地表示數量關系,從而更加便于人們計算。這樣的數學課堂探究情境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因此,教師應該抓住每一次能夠營造教育情境的機會。
(三)創設課堂互動探討氛圍,及時解決學習反饋問題
在學科素養培育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題實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更需要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良好的互動氛圍,使他們能夠在開放化的數學學習空間中實現自我觀點的集中表達。這樣有利于將學生的問題集中展現出來,而不是在學習過程中藏著掖著,自欺欺人,既浪費了課堂的時間,也沒有得到良好的教學效益。通過學習互動,教師能夠得到良好的來自學生們的學習反饋,充分掌握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弱點和短板,便于進行高效的教學和處理。例如,在學習“二次函數”時,這對于學生來說絕對是重點中的難點,很多學生都對此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課堂交流時間,學生能夠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問題,由教師進行互動答疑,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思考,鍛煉思維能力,更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在以后的教學中實現良性發展。
(四)運用信息化技術,構建高效課堂
互聯網技術具有智能性、數字化、高效性等特點,其已經廣泛應用于教育領域中,可以將復雜煩瑣的理論知識具體化、實例化、形象化地展示給學生,以此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這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教學“點和圓、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實時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從一些優質微課或慕課平臺上搜集相關預習視頻,讓學生在互聯網上對圓的相關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研究。當學生有了初步認知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再采用圖形模擬技術或動畫演示等數字化方式展示和分析相關圖像,以此幫助學生科學構建數學模型,提升數學核心素養。教師還可以引入翻轉課堂、思維導圖、數學實驗等教學方式,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巧妙追問,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
初中數學課程是初中生必須接受的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學生善于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初中數學課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抽象性和邏輯性。而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還處于發展中,因此,在學習數學課程時難以及時消化所有的數學知識,需要教師帶領他們分步驟進行思考探究,直至掌握數學定理、概念和公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巧妙的追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多對學生提問、追問,以問題為指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思考相關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核心素養。比如,老師教學“矩形”這部分數學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隱含的數學概念,先讓他們拿出一個方格紙,在紙上畫一個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看一看這個圖形有什么特點?”由于學生在之前已經學過了平行四邊形的判斷,所以他們很快得出了答案。老師開始追問:“同學們,你們現在已經知道了這個圖形是什么了嗎?你們可以在其中發現一些什么奧秘呢?”在老師的追問下,學生開始進行知識遷移,發現這個矩形與平行四邊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個時候,學生紛紛激動地舉手,渴望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以上問題循序漸進,可以逐漸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溫故知新,結合之前學到的知識進一步掌握新知識,進而培養了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結束語
數學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邏輯性及抽象性的課程,因此初中數學在我國初等教育中的分量是毋庸置疑的,這關系到了學生后續對于高等數學的理論學習的積淀,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和思想都成熟了許多,這個階段培養好學生的數學思維,有利于學生未來在高等數學上的學習,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游西亮.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9(29):90.
[2]王寧.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嘗試[J].新課程(中學),2019(10):156.
[3]郭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2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