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禹
摘要:歷史是高中階段的主要教學科目之一,這一點從高考改革后,即現在的高考模式就可以看出來。并且,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逐漸意識到歷史文化對學生思想發展的影響,逐漸加大了對歷史教學資源的投入以及態度上的重視,而不是像以前一樣將歷史作為一門“副科”。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教學迎來了新的發展,學生的歷史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對待歷史學科的態度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然而,從實際角度看,最終的教學結果并不如人所愿,沒有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核心素養,而僅僅是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方面有了較大的進步。對此,作為歷史教師,應該繼續秉持勇于創新、不怕辛苦的態度,深入研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教學理念,并對以往的或者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和完善,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歷史這門學科,并從歷史文化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歷史;策略
1、 核心素養的基本含義及教學意義
一般來說,核心素養指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的能力和品質,是促進我國教育發展、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對歷史學科而言,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五個方面,這是教育部門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以及歷史文化的重要性提出的重要教學理念。從近些年的教學成果看,以核心素養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大成功,筆者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得出,核心素養教育在高中歷史課程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教學意義:(1)明顯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幫助學生取得學習成績上的進步。(2)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或者從不同的方向探究問題。(3)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學習歷史學科的意義,并通過科學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深入的學習和實踐性的探索,從而充分發揮出歷史學科教書育人的價值,促使學生形成優秀的思想品格。
2、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師需要具備的教學能力
第一,扎實的專業知識。作為歷史教師需要具有專業的歷史知識,在新課標的改革下,有些教師因為缺少新史料的支持,歷史觀念比較落后,導致在專業知識上出現薄弱。由于互聯網的發展,教師有更多渠道可以獲得知識,也就是說有更多深造的機會。交流學科內的知識有助于教師了解史學研究的新成果,以及和歷史專業有關的新知識,可以在互相討論中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優化自身的歷史知識結構。
第二,出色的教學能力。教師不但需要具備專業的歷史知識,還需要足夠的教學能力。重點來說就是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幫助學生通過歷史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因為教科書篇幅字數的限制,并不能將歷史深處的知識完整呈現出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挖掘更深層的知識,利用動畫或者圖片的方式,直觀地向學生展示,讓學生真正了解歷史的發展,通過動畫的方式緩解課堂枯燥、壓抑的氛圍,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第三,過硬的教學水平。隨著信息化的快速發展,需要教師及時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創造更好的教學方法。教師不能再一味地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座位上聽課、記筆記,歷史課本身就比較枯燥,如果課堂氛圍凝重就會導致學生失去興趣。在新課改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已經變成一個重點,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己的核心素養理念,提高自身對歷史核心素養的認識,在教學中滲入相關理念,這樣才能和時代共同發展。在教學中,教師在提高自身教學方法的時候還需要提高教學能力,將生活和歷史知識聯系在一起,增加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
3、 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歷史教學現狀
近年來,在核心素養教育大觀的引領下,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提高,這一切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也離不開教師的辛勤付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使得我國的教育事業得以不斷發展。那么,在如今核心素養視域下,教育方式和學生的學習都沒有問題了嗎?當然不是,從現在的教學結果來看,高中歷史教育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最終導致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價值觀方面受到了不良影響。
4、 核心素養視域下歷史教學優化策略探究
(1)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盡管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責任,依然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只有教師具備良好的教學素養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生的進步。因此,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會,以及學校聘請專業人士所作的教學培訓活動,或者通過網上學習的方式掌握全新的教學理念,從而對現有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品德素養,在傳授學生更多歷史知識的同時,為學生做出良好的榜樣,引導學生以更積極的態度和更飽滿的精神投入歷史學習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歷史是一門文科類的課程,在歷史學習中,學生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年份以及一個又一個的條約。在剛開始接觸歷史學科時,學生可能會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高中階段,在各種新奇事物的影響下,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出現厭學等不良情緒,導致歷史教學的實際效果較差。對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互聯網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養理念逐漸得到了重視和落實,對高中教育而言,這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還有效推動了學科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因此,在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今天,作為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意識到歷史知識對學生綜合發展的重要性,還要明白歷史文化對學生思想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創新型的教學方式,開展高效的歷史教學課堂以及豐富的歷史主題學習活動,從而在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成長為現代社會真正需要的高素質、高品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偉.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