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谷融

摘要: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深層閱讀教學需要引入學生的高階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不停運轉,積極主動地參與并思考,展現他們思維的廣度與深度,最終讓他們的綜合閱讀效能得到提升。文章基于此點,對指向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深層閱讀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階思維能力;初中英語;深層閱讀教學
英語深層閱讀教學是深度學習理念引導下的一種教學方式,這里的“深”指的是思維加工水平,主要展現的是學生學習并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而高階思維能力則屬于深度學習的核心特征,這就與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十分契合。因此,在實現深度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積極地展現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讓他們的多元思維得到運轉,最終實現高質量的閱讀學習。
一、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分析概括能力,指向高階思維
思維導圖可以說是一種常用的發展學生思維的學習工具,那么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利用思維導圖,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改善學生思維方式的同時,幫助他們理清楚文本中錯綜復雜的內在關聯,讓他們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來梳理篇章結構,建構關于文本的結構示意圖,使得他們能夠將零散的文本知識串聯成一個整體,以更為宏觀的方式去把握整個文章的基本內容,讓他們對文本有更為具體和全面的認識,也讓他們的認知更加具有穿透力。由此便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實現他們高階思維的發展。
在仁愛版的初中英語課本教材中,教師在教學《Our school life》時,在“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y subway.”Section C的閱讀“Jane’s Day”中,教師便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去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整個文章的結構,整體把握語篇的脈絡,讓他們能夠理清楚內部語言之間的邏輯關系,切實體會Jane的一日生活內容。如下:
如上,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了整篇文章的脈絡框架結構,讓學生從宏觀視角出發,去認知并掌握整篇文章的內容,將Jane的一日活動進行了具體呈現。然后從她的一日活動著手進行分析,感悟每一個活動之間的關系。由此,學生的高階思維便能夠得以具體呈現,最終體會整篇文本的中心。
二、通過提問培養質疑、解疑能力,指向高階思維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來引發學生的多元化思考,可以通過提問來銜接過渡,通過提問來總結反饋,通過提問來拓展并延伸學生的思維等等,指向他們的高階思維。因此,教師就應該結合具體的閱讀教學內容設計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問題來理解文本的內涵和內在邏輯關系,進而讓他們準確地解讀文本,啟發他們的思考,讓他們能夠批判文章的觀點,形成質疑、解惑能力。
在仁愛版的初中英語課本教材中,教師在教學《keeping healthy》時,在“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twice a day.”的Section C中的閱讀中,教師在帶領學生把握好語篇的大致內容之后,便可以向他們設計以下問題:
Why did Michael fall?
How did Michael react after falling?
Where does Michael feel bad about himself?
How did Michael’s friend react after he fell?
What is the doctor’s advice to Michael?
How did Michael finally feel?
如上,這六個問題層層遞進,能夠幫助學生再一次回顧知識內容,能夠凸顯整個閱讀內容的中心與意圖。而學生借助問題,能夠逐漸明晰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聯,體會其中所涉及的邏輯關系。最后,教師便可以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如:“Please describe your injury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多個角度闡述自己的經歷,然后結合“Sports and injuries”進行辯證思考,最終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指向高階思維。
三、通過文本賞析培養分析評價能力,指向高階思維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關注整個閱讀內容的語言和內容,還應該關注他們對整個閱讀內容文本思維的思考與分析。而這些思考都是基于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基礎上的,因此,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賞析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去分析一些細節描寫之處,進一步體會整個文本所賦予的情感內容和態度價值,進而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所以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將語言賞析和主題理解升華結合在一起,觸動學生的心理,最終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延展,指向高階思維。
在仁愛版的初中英語課本教材中,教師在教學《The Changing World》時,在“The world has changed for the better”的Section C環節,便針對“改革開放前的北京”和“改革開放后的北京”進行了不同方式的論述。其中便涉及了一些生活水平、交通條件、人際關系等內容的描寫,而最后一句話“我認為重要的是記住過去,活在當下,夢想未來!”更可以說是點睛之筆。因此,教師便可以讓學生結合具體的文本內容進行分析與評價,讓他們從前后對比的角度出發去認知作者的寫作方式。甚至可以通過列表的方式來呈現對比內容,實現他們對文本語言、寫作方式的綜合評價。而學生在這樣一個對比遷移過程中,也能夠加深自己的讀后體會,他們會從宏觀的角度出發去實現對文本的解讀,實現多元化、多角度賞析。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出創新創造的興趣和能動性,實現高效英語課堂的生成。最終,他們的高階思維便能夠得以延展,有利于凸顯他們的英語智慧思維。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初中的英語教學要將視角聚焦于深層閱讀中。而為了實現學生的深度閱讀,就必須指向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對此,教師就要著眼于具體的英語閱讀內容,優化教學目標,指向高階思維,融于具體的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創新創造,展開多元化的閱讀實踐,最終讓他們的高階思維得以具體
參考文獻:
[1]楊曉俠.淺析初中英語閱讀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08):33-34.
[2]廖佳英. 基于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模式探索[C]//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二).,2019:566-568.DOI:10.26914/c.cnkihy.2019.033333.
[3]張小燕.基于思維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以Full Moon,Full Feelings為例[J].英語教師,2019,19(10):129-134.
[4]宋永娟.基于高階思維培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以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Reading板塊為例[J].校園英語,2019(01):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