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詩瓊
摘要:近幾年,我國教育事業隨著課程改革不斷進行更新、改進,很多學校和教師都意識到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力的重要性,在課程中積極開展新型教學模式,讓教學方法生活化,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歷史解釋素養就是學生核心素養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從多方面下手,充分運用多種生活資源如史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歷史解釋素養;現狀;教學策略
高中歷史是學生在高中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有很多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社會經歷較少,他們認為歷史都是過去的事情,并不需要那么認真的學習。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歷史是一面能夠指引未來方向的鏡子,它能夠照亮現實,也能夠照亮未來,由此可見,學習歷史的最大作用是什么,那就是經世致用,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歷史解釋素養。這是指學生通過對過去歷史的學習,以豐富的史料作為依據,能夠客觀地分析歷史人物、事件,并總結出自己看法的一種能力,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因此,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和應用史料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策略展開論述。
一、分析高中歷史教學的現狀
目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有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等錯誤觀念的負面影響,在教學中,只重視能夠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而忽視了培養歷史解釋素養對學生的重要性。同時,歷史課程相對于語文課程來說,包容性更低,嚴謹性更強,容不得學生犯錯。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只是對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沒有絲毫的連貫性。此外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極大的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效果,有部分教師在講解歷史內容時,只是對重點知識進行勾畫,要求學生背誦、記憶,并沒有充分發揮史料的作用,對于歷史知識點中所富含的史料不進行講解,一帶而過。以上這些問題使得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學生成了學習的下級,被學習掌控,這就導致了歷史課堂氛圍過于死板,學生在學習中只能感受到學習的壓力,長期在這種環境下學習,自然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二、探究應用史料培養高中生歷史解釋素養的策略
2.1 豐富史料素材,改進課堂氛圍
高中歷史科目本身知識點比較瑣碎繁多,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比較多,而歷史知識點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并不強,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中缺乏學習歷史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甚至不愿意抬起頭聽老師講解,悶頭干自己的事。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方式,通過互聯網尋找豐富有趣的史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參與到史料分享之中,提升課堂參與度,從而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充滿趣味性,課堂效率更加高效,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在無形之中便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講解兩次鴉片戰爭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講解前在網絡上下載與鴉片戰爭有關的紀錄片,組織同學進行觀看,并向學生提出一些符合他們學習水平的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觀看記錄片,如你認為應如何解讀鴉片戰爭?之后組織同學們進行討論,有很多學生可能認為這只是一場侵略戰爭,在學生等待教師揭開謎底時,教師可以先給同學們講解鴉片戰爭的背景,讓同學們了解當時人們所生活的時代,當時國際的形式是什么情況,當時我國的國內情況又是如何,在講解時教師應結合大量的圖片史料,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當時的形式。通過這些講解,促進了學生獨立思考,開動腦筋,對視頻內容和圖片進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與理解,之后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其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個過程能夠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歷史事件與人物,促進學生歷史思維的形成,從而能夠有效地推進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培養。
2.2 鼓勵學生解釋問題,增加實踐
所謂歷史解釋素養,就是學生通過學習歷史上人物的行為活動,客觀的運用自己的語言對各種歷史事件進行解讀、分析的能力。而要想培養這種能力,單純的學習歷史教材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教師在講解時都要結合史料的原因,史料就是學生對歷史進行解析和闡釋的依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與歷史內容有關的史料與文字,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學習成果解決歷史問題,增加生活中與歷史內容有關的實踐活動,如博物館參觀,閱讀各種歷史文獻等等。
例如,在講解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前作業,讓學生在網絡上或者書籍中閱讀“籌安會”或“宋教仁案”等史料,并向學生提問,如袁世凱是如何走上復辟帝制之路的。通過這個過程,可以鼓勵學生閱讀豐富的史料,并以史料為依據,解決教師布置的問題,這能夠讓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史料,解決歷史和生活上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教師也可以在課上給學生講解“府院之爭”,“張勛復辟”等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時代背景,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解決課堂后面的思考作業,從而真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如今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已成為了一個飽受關注的教育重心,無論是教育部門還是教師,家長都非常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而歷史解釋素養就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利用各種文字、視頻、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歷史事件,并運用自己語言進行解釋,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參考文獻:
[1]黃漢森.淺談歷史解釋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資源,2022,18(01):67-69.
[2]李萍.核心素養下高中歷史復習教學中學生解釋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3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