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秀斌
摘要:在教育過程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反映教師的教育理念,固化教育難度,及時反饋學業狀況。國家今年實施了“雙減”政策,減輕學生上學負擔,堅決防止學生因學習壓力過大而產生不良后果。但是,學習還是當今學生的首要任務,因此,如何在“雙減”政策下,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政治;道德與法治;教學方法;應用策略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
德行是一個人素質的外現。法治是道德底線,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是和諧社會的基礎。身為祖國未來的青年,重建中華民族的偉大使命,尤為重要。青少年法制觀念的確立是道德建設的關鍵。小學生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階段對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律意識至關重要。小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主動抵制不良誘惑,遠離違法犯罪。老師會透過課堂上的例子和教學資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與法律。
二、小學德育與法治教育教學的缺點探究
(一)教師的教育觀念比較落后
關于我國教師培訓的現狀,教學資源嚴重短缺。在偏遠的山區,一些學校沒有專門的教師來教授學生道德教育。因此,學生的道德觀念沒有及時培養,更不用說正確的法律觀念了。當前,部分小學教師對法律知識的認識不夠深入,不能在課堂上教授學生準確的法律知識,不能教學生知法、守法。
(二)教材內容不夠完善
道德與法治課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我們的道德與法制課程教育還遠遠不夠。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內容已經過時了。據調查,我國小學德育和法治德育大多是從書本開始的,教育方式也遵循著我們最傳統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講以下內容。它有悖于我國德育法制教育的初衷。在法治社會中,要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充分調動人才,了解學生的動機和原因,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按照法律正確的理念,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學習內容進行教材和教學過程。
三、發展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明確學生的態度和情感價值,全面培養學生對法治的認識
讀書是教育過程中,影響學生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因素。這里是教室。小學思想道德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從情感出發,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思想課標準明確,教師要在法制教育中培養學生的群眾意識,在教育中向教師通報法治教育情況。書本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法治。例如,中國憲法涉及法律內容。您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與學生一起學習,為學生創造一個法律教育環境,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憲法,然后補充其內容。 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參與課堂,提高學習積極性。
(二)在關于道德和法治的教學中對小組互助
要組織分散的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關于教師道德與法治的集體管理,避免學生低估和被遺忘的角落。例如,在“人生第一階段”課程學習中,把課程分成三個部分,樹立自信揚帆起航,做自我,自主是學生在自主道路上必須具備的重要品質之一,自主是學生的重要品質之一。提問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同時,應鼓勵學生多選題,多思。分組討論后,教師讓學生回答問題,這樣有助于學生吸收知識。同時,激發學生的德法教育興趣。這些突出困難對學生很實用,可反復觀察,并根據自己的需要獲取知識。微課可以結合主題講解、知識點教學等方式幫助學生回答問題。對知識體系進行系統的回顧總結,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鏈。微課使演示體驗直觀、實用,讓學生近距離地了解、觀察整個過程。通過對教學內容與表現形式、腳本設計、應用設備、軟件等方面的可行性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際需求,確定了微課教學的難度,以確保微課教學效果。
(三)組織道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道德意志,在實踐中培養穩定的道德行為
小學教師要善于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行使學生的道德意志。道義上的覺悟,在誘惑面前,你也許不能堅持原則,但必須在實踐中磨練毅力。教育實踐證明,只有堅強意志,學生才能產生穩定的道德行為。比如,我們組織學生每學期參加校級的工作周活動,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熱愛工作的優良品質。平時應嚴格規范學生的個人生活管理與行為節制,增強學生的自律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進行道德教育主題活動,倡導優良道德,選擇學校道德模式。促進大學生對自身道德意志和行為的反思,提高自身道德素質。從總體上看,德育與法律教育是小學德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對人的教育作用巨大。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教師道德與法制建設面臨一系列改革。
(四)深入課本,實現三維教學
課本是聯系教與學的重要手段,是教學的基礎。近幾年,課堂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在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都脫離了教材,所以知識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不利于學生系統地理解知識。為此,小學語文教師的道德與法律規范教材,必須深入分析,找出合適的教學策略,逐步實現三維教學目標,從而使小學德育與法治課堂教學有很大的提高。
深化教育改革,以學生為本,適當調整教學模式的根本原則為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課本中發現和解決問題。將知識轉化為生活,訓練學生成為健康、有道德的人。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對學生一生品行教育的重要階段,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重視,也應該在平時言傳身教,讓學生在正確的氛圍里健康成長。
結尾:
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這個過程既要從教師自身入手,也要從實際出發。當前,面向小學生的思想政治課、德育課、德育課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倫理與法律教育不只是教導,而是教學生如何表現,如何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和學生生活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參考文獻:
[1]查新.如何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魅力中國,2017.(40):30.
[2]黃平.如何上好小學道德與法治課[D]速讀(-上旬),2017,(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