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君
摘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信息技術愈加頻繁地應用于各個學科課堂中,不僅給教學帶來諸多便捷,也豐富了教學形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它現已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本文對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希冀能在該領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其物理職業教育質量的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職業教育;物理教學;意義;策略
一、信息技術運用于職業教育物理教學的重要意義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物理學涉及萬事萬物的自然現象,還有諸多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和原理,由于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基礎薄弱,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易產生畏難心理,如果學生一直帶著抵觸心理去學習物理,很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當然物理學也有許多有趣的知識,足以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主要是教師如何將這些知識的趣味性展現給學生。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使教師生動直觀地展示物理知識,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促進學生的自主性和求知欲。例如,通過模擬試驗,讓學生們對宇宙中的神秘事物,產生一種對物理學、對大自然的敬畏,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樂于探索現象背后的規律。不知不覺中,他們對物理的興趣變得更加強烈,對物理的理解也會隨之提升。
2.豐富實驗的教學方式,靈活課堂
突破了過去只能在現場進行實驗的限制,讓學生們可以在網上觀看和模擬進行各種實驗。一些實驗設備體積大、不易移動,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實現隨時隨地化,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使物理實驗教學更加靈活、新穎、多樣化,打破了傳統實踐教學的局限。同時,它也與課程改革所要求的課堂創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創新相適應。
二、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物理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1.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導引”模式
導引環節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部分,它能有效引發學生的物理興趣,提高他們的注意力,有助于開啟良好的學習體驗,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投入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學習和理解后繼內容。在教學中,教師一般應用語言式導入和演示導入。但長期以來,兩種方法一直都是一成不變的,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教學效果不佳。為了突破這種陳舊的導入模式,借助信息技術,設計“課堂導引”課堂教學不失為一條良策。
例如:教授“牛頓第一定律”時,教師在教學中普遍使用的語言導引會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而通過“課堂導引”的微課,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向學生展示生活中有關于慣性的現象,也可以引導學生用身邊的生活現象來證明“在開車時,司機突然剎車,乘客身體前傾”,“短跑過程中,運動員會多跑一段距離再停下來”等。然后提出問題:“有人認為‘有力量作用于物體,物體才會運動,在未施力的作用下,物體會靜止,所以,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理由’,大家認為這句話正確嗎?”在這里,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并選取一名學生作回答。然后,教師可以使用小車進行實驗:用力推一輛車輪朝上的小車,小車移動并保持移動,撤去推車的推力,小車立即停止運動。指導學生結合現象思考以上觀點是否正確。然后,我們介紹了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并探討了影響慣性大小的因素,最后發現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這樣,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導入新課程內容,不但濃縮了知識點,使之直觀簡潔化,還調動了學生深入思考的積極性,引發他們主動探討,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2.借助微課堂,明確物理教學的難重點
在信息化環境下,如今學生接受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講授,微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走進了廣大教師的視野。微課能將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物理概念定義、原理等知識點以直觀形象化呈現,從而調動學生的聽視覺等器官的需求,降低認知的難度,使物理課本中生硬死板的知識點變得簡單易懂,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大幅度地提升物理學習的效果。為此,教師應注重微課的應用,在設計微課時,教師要仔細分析物理教材的難點,對比性、綜合性地設計課程內容,有效地突出物理教材中的難點知識。
例如:學習“摩擦力”一課時,筆者就在課前精心為學生準備了一個微視頻,有關典型的動摩擦的案例,以及不常發生的靜摩擦現象,然后,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摩擦現象,在觀察過程中,激起學生的思考與疑惑,待微視頻播放完后,鼓勵他們對“摩擦力”進行概括和歸納,試著對“摩擦力”下定義,這個時候,學生對摩擦力的知識有了初步的學習,也依托原有的生活經驗與實例,開始對摩擦力現象有所思考和探究。最后,通過課上筆者的講解與舉例,進而學習摩擦力的性質、分類、計算方式等。這樣,借助翻轉課堂的微視頻,做足充分的預習,往往能夠獲得事半倍功的學習效果。
3.應用信息技術,實施仿真式的物理實驗
通過仿真模擬實驗,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以往物理實驗條件、儀器條件差,實驗操作中存在著安全隱患,限制了學生的實驗活動,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能夠充分地進行試驗和探究。
例如:在教授“電流和電源”一課時,在以前的實驗中,老師要經常提醒同學們要時刻留意電流表,不要把正極和負極接錯,這樣就會讓同學們產生畏手畏腳心理,而不敢動手實驗操作。而通過仿真實驗,模擬燈泡、電線、電流等實驗全過程,讓學生在實驗中可以隨意操作,既能確保實驗的安全性,又能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熱情。
總而言之,隨著教學信息化的普及,它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其中教育領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它對優化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本文立足于信息化教學視角探討了職業教育物理教學,教師要結合職業學校物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發展需要,發掘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勢,營造良好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有效突破教學難重點,最終能夠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的不斷優化和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林文.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中職物理教學改革[J]. 現代職業教育, 2021, (37):210-211.
[2]姚富華. 論多媒體信息技術在中職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教育學刊, 2019, (202):16-17.
[3]余軍宏. 中職物理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與實踐[J]. 文淵(中學版), 2020, (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