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偉
摘要:討論式學習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相討論,進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多向的信息交流。通過在課堂上使用討論式教學方式,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學生大膽質疑,取長補短,這種教學方式彌補了獨立學習的不足。
關鍵詞:討論式教學;初中教學;策略
新課改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在此背景下,各地紛紛探索適合我國當前國情的新型教學方法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其中討論式教學法是當前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討論式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通過討論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解決教學過程中重難點講解過于枯燥的問題,增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1討論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研究
討論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討論式教學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討論參與度不高、討論主題不恰當、時間控制不合理、討論形式單一化、討論監管不到位、討論氛圍不融洽、評價機制不完善等問題。王同時存在小組參與度差距較大、部分學生不能有效參與、學生偏離正常方向,教師組織不夠靈活、時間把握不夠到位,影響學生展開討論、總結評價環節較薄弱,不利于優化學生成果等問題。綜上,討論式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有討論問題設置不合理、討論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的積極性不高以及總結評價機制不完善。
2討論式教學法在初中教學中的作用
2.1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學生稱教師為“先生”表示十分的尊重,學生和教師之間存在著某種距離感,而教師的角色只是傳播知識的工具,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就像是個容器,里面不斷地被填滿。討論式教學法,要求課堂的民主性,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中的角色,融入到學生討論中來,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積極參與討論中來,在師生間的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圍中,學生和教師間逐漸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在這基礎上,再開始圍繞某個問題進行討論時就會發現師生間的距離感自然而然的消失了,并且可以很放松的狀態下進行討論。從而學生的語言交流和表達能力會逐漸提升。與此同時,教師自身的綜合知識和教學技能也得以提高,并且能夠有效的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民主的討論課堂,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交流思想和情感,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2.2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教學中應用討論式教學法時,必須要求討論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生要圍繞討論題目進行各種資料搜集,查閱有關書籍,使自己的觀點得到證實。在這一系列準備過程中學生學會綜合所查閱的資料,并且分析他們的觀點,最后把它與自己的觀點相結合進行歸納,整理,從而提高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此同時要事先做好討論前發言的準備,提前組織好語言來進行討論,而當討論中遇到跟別人的觀點不和,通過爭辯來證實自己的觀點,通過多次思維的碰撞,學生就會潛移默化培養出來自身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討論式教學方式在初中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3.1引入討論問題
討論問題的引入可分為兩種方式:直接引入和間接引入。直接引入即直接將討論問題提出,這就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或生活經驗,采用這種問題引入方式教師應規劃好需要討論的主題。而間接引入是指在講解一段時間后再拋出問題,即在討論開始前做好相應的鋪墊。鋪墊可以從基礎知識方面入手、講解一些原理、推導公式等。
3.2 開展小組討論
①控制討論時間
在進行課堂小組討論式教學法之前,教師應該清晰的對討論時間進行規劃,保證整個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討論時間的預設應根據討論主題的難易程度決定,并預留出一定的時間以應對課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討論時間不可太短,太短則達不到討論效果;也不可太長,以免耽誤整個教學計劃和教學安排。所以在課堂討論開始前,一定要規定好討論時間,防止學生無休止的討論。
②控制課堂秩序
因學生的自制力還不夠,在課堂小組討論過程中容易發生混亂的狀態,因此教師應該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維持課堂秩序。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全程進行監控,監督學生的課堂紀律,保證討論過程的有序進行,同時,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還可以適時地調節討論氣氛,發現小組討論冷場的時候,適時對小組提供幫助,活躍討論氣氛;當討論氣氛過于激烈時,進行適當壓制,使課堂氣氛盡量維持在一個最佳狀態。
③給予正確指導
討論過程中教師除了要維持課堂秩序之外,還應發揮其主導作用,對討論過程中各小組遇到的困難進行積極、有效的指導。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備課,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預設,防止討論過程的冷場或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及時解決學生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渡過難關。
3.3小組間討論結果交流
討論完成后隨即進入組間討論結果交流階段。各小組因成員有限、知識面不夠廣泛等原因難免討論結果會有所差異且不一定科學全面,這就需要各小組及時進行交流溝通,在組間交流環節各小組派一個代表就其討論狀況和討論結果向全班展示。通過這一環節,各小組間成果相互借鑒,在此過程中其他小組課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可以拓寬討論的廣度和深度。這個環節較容易產生課堂混亂,教師應發揮好引導作用。
4結束語
總之,討論法耗用時間長,教師應舍得留出時間和空間,摒棄自己長期以來一直扮演的角色,合理處理教材,做到詳略得當。討論要盡量圍繞中心內容展開,教學重點要突出、強化,對教學方法也要進行優化組合、靈活應用,這樣才能把握討論法的精華。
參考文獻:
[1]孟福梅.課堂討論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12):33-34.
課題名字:《討論式教學方式實驗研究》? 課題編號:2021ZKYB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