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
摘要: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它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加法是所有運算的基礎,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乘法又是特殊的加法運算,而計算能力又是由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積累的,所以計算教學必須從低年級的學生入手,進行認真、嚴格的訓練,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耐心、嚴謹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
隨著我們社會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計算機已經在我們的各行各業當中得到了普及,而在日常的教學當中,也會經??吹接嬎銠C的身影。這導致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對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夠重視。但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認識到計算,其不僅僅是數學習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還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例如日常購物當中難免會涉及計算,因此重視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任務。
一、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充分激發,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創設有趣的情境
學生往往對動畫、身邊熟悉的人和事物等比較感興趣,需要教師首先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具有趣味性且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具有對新知識進行追求和探索的積極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率。比如,在教學“三位數減法”時,首先讓學生猜測教師的身高,抓住他們的好奇心,然后請他們比較教師不同年齡段的身高,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采用玩中計算
小學生年齡尚小,多具有好動、好玩、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所以單一的計算訓練極易導致學生認為數學學習是無聊的,也就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和計算質量的提升。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將課堂訓練設置成為游戲的形式,如“算24點”復習四則運算、“搶椅子”復習有余數的除法、“小小老師”復習三位數加減法、“我是口算王”復習乘法口訣、“我是小當家”復習小數加減法。
(三)運用多元評價
評價方式不應只是教師評,也要結合自評和同學評。當學生出現計算錯誤時,教師應及時鼓勵,增強其學習動機。當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時,教師應該及時表揚學生,保持其學習自信。比如,結合我校每學期的計算競賽,每月組織班級計算小競賽,全對的授予“計算大王”的稱號,特別設立了“計算最佳進步獎”,在班隊課組織頒獎儀式。學生為了獲得稱號,積極練習,不僅計算越來越熟練,而且慢慢提高了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相對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具有十分顯著的“不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所以學生若想要獲得高分,則必須注重計算結果的準確性。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進行計算時存在準確率不高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不具備良好的計算習慣,所以教師有必要對學生的計算習慣進行有效培養。
(一)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
審題是做計算題乃至做任何題的基礎,在做計算題
時,既要看清數字,又要看明白計算符號,在做遞等式計算時還要弄清楚計算順序。但是當計算出錯時,學生及其家長都會認為是看錯了或者粗心,但其實錯誤的原因有很多,如心理、知識、非智力因素等。為了避免錯誤,就要培養好審題習慣,這是計算的第一步。
(二)培養學生的書寫習慣
從測試卷的卷面來看,部分學生的書寫比較糟糕,特別是計算學困生的字跡歪歪扭扭、不用尺子劃線等,更有甚者,在計算過程中需要寫的是“6”,但是寫得很像“0”,到最后就當成“0”來計算,導致出錯。所以在平時的作業中,要嚴格要求學生書寫認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培養學生的檢查習慣
計算能力再好的孩子,都不能保證每次計算都全對,所以檢查環節就必不可少。很多學生的檢查就是走馬觀花,就看看答案是否寫了,有沒有漏題,那只是檢查的一部分。一般有如下檢查步驟:第一步,檢查數字和計算符號是否抄對,計算順序是否正確;第二步,通過驗算檢查是否計算正確;第三步,檢查得數是否寫對,余數是否寫上。有了良好的檢查習慣,才能進一步提高計算正確率。
三、加強口算訓練
若想促使學生形成數學計算意識,使其計算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即有必要定期進行口算訓練以及估算訓練,使計算訓練活動實現常態化。例如,每一次上課之前均進行小型計算比賽,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如在課堂的中間時段設置了“課中放松”活動。經常開展2分鐘的“花樣接龍”活動,復習20以內加減法和乘法口訣,以游戲的形式來調節課堂氣氛,既提供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又能提高學習的注意力。
四、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
無論是學生學習哪個學科,都無法避免錯誤的產生,教師要允許學生出現錯誤,但重要的是要學會利用錯誤積極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進行反思,吸取經驗教訓,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養成錯題記錄的好習慣,學生在進行計算作業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指導,將錯題進行歸納整理,從題目表面認清錯誤的本質,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實時地進行觀察,對其進行反思,從而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防止類似錯誤的出現。在學生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錯誤的反思,找到錯誤的根源,從而提升計算的正確率。例如,我會利用課堂小結的方式培養學生反思的習慣,通常在下課前一段時間我會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自己在計算過程中容易犯哪些錯誤,這一節課自己又學到了什么計算技巧,鼓勵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
結語
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包含計算態度、計算思維、計算習慣等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的教學過程。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各種基本的數學計算技巧和傳授計算經驗,還要從習慣上入手,幫助他們學習正確、自覺的計算方式。
參考文獻:
[1]呂松柏.淺談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1,485(29):110-111.
[2]王曉彥.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發展[J].山西教育(教學),2021,11(9):41-42.
[3]王潤德.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10(25):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