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摘要:社會處于不斷改革發展階段,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如果人只具備了才智,而缺少了德,會嚴重制約和危害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學科知識教學的同時,做好德育教育的滲透。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化學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為學生建構化學知識體系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學教學角度,分析了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初中化學;德育;課堂教學
引言:
目前,從初中德育教育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其整體的教學定位存在一些偏差,主要是因為大部分教師缺少對德育教育的認識,無法精準地對德育教育內容進行把握,僅僅將德育教育的認識歸納為對和錯。德育教育與學科教學之間的融合程度不夠,主要是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側重于學科知識內容的教學,忽視了其中蘊含的德育內容的教學,更沒有進行有效融合。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初中化學教學中德育創新的邏輯初衷
當前,化學教育與德育的融合方式比較單一化,僅僅是依靠強行灌輸的方式來進行,忽視學生的體驗,難以切實找到兩者的關聯點,這樣自然會進入學科融合教育的誤區,看似實現了德育,實際上就是在走形式,化學學科教育中的德育往往難以切實發揮自身的效能;很多初中化學教師依然難以正確認識德育的價值,在德育模式創新方面投入不足,繼而導致在課程設計時,還是難以有效地進行德育資源的融入,化學課堂中或者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也難以做到深度挖掘,由此對于實際化學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本著改變上述局面的目標,樹立創新意識,對于初中化學德育教學模式進行改善和調整,就成為當務之急。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
(一)切實利用化學歷史,滲透多元化德育元素
傳統的初中化學教育教學都不是很重視初中化學歷史資源的使用,更加不會將此作為德育的切入點。面對這樣的問題,初中化學教師需要革新舊有的教育理念和模式,繼而確保將德育滲透到化學歷史學習中,這樣可以形成更加深度的德育格局。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其一,在初中化學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合理穿插化學歷史素材,對初中生展開意志品質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比如在學習金剛石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就將此方面的歷史資料引入課堂,從點石成金的夢想,到 1772 年法國科學家拉瓦錫燃燒金剛石發現只有二氧化碳,再到 1796 年英國科學家 Tennant 的精確燃燒實驗定量分析,再到后續 Bundy等在對應條件下成功將石墨轉化為金剛石,接著 1988年 Greiner 報道 TNT 爆炸法準備納米級金剛石粉末,讓學生意識到當前學習到的化學科學成果或者規律,都是無數科學家付出努力心血得來的,這些都將造福人類,使得人類文明進入更高的高度。正確認識化學學科的價值,了解到化學科學的發展需要堅韌的品質,保持對于科學理想的追求。其二,在初中化學教育教學中巧妙地引入化學資源,合理地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化學給我們帶來什么”課程學習時,教師將中國人民化學探索歷史引入進來,古代有國人的煉金煉丹,很多都摻雜著唯心主義,就是這樣的研究成果開始傳入西方世界之后,很多學者和專家從這些角度入手來探索,繼而使得化學學科得以形成和發展。在化學科學發展的歷史中,我國科學家也做出了很多的貢獻,學生開始對本民族在化學學科中的成就有著更加深刻的認知,繼而順其自然地進入民族自信中去。
(二)利用時事熱點新聞來幫助學生養成愛國主義情懷
目前,化學知識在各個行業中的廣泛應用,雖然沒有直觀的體現,但其已經逐漸滲透到了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如環境監測工作、污染治理工作等。在化學課程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要注重時事熱點新聞的融入,合理地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對當前的時事政治內容進行關注,增強學生自身的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情懷。例如,針對環境治理工作而言,可以從化學角度出發,對水環境污染問題、大氣環境污染問題等諸多方面的治理方式進行探索,倡導學生要在生活中做到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發射,這充分體現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情況,體現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同時,最近幾屆的諾貝爾獎與中國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充分表明了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的建設,這都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所以,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融入時事熱點,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此外,通過分析震驚全國的毒奶粉、用福爾馬林浸泡食品等事件,讓學生認識到人們生活中惡劣的行為帶來的惡劣影響與危害,教育學生不能為了利益失去道德,更不能為了利益去違法犯罪;教育學生學習化學知識不能為了牟取暴利,造成自然環境污染以及危及人們身體健康等,而是要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不斷融入德育教育,這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的修養和道德素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通過化學知識體系建構培養學生的科學發展觀
在初中教育階段,化學學科是重點的教學科目,與現實生活是緊密關聯的。因此,化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重視化學知識體系的建構,幫助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在現代生活各個領域中的應用,針對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形成正確的認識,并根據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演變發展,形成良好的辯證思維意識,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念,實現預期的德育教育目標。
例如,化學教師在講解元素周期表這部分知識時,要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并歸納現代生活各個領域中涉及的元素知識內容,通過與門捷列夫制作的周期表內容進行對比分析,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性思維和形成良好的探究性學習意識,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是培養初中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重視化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將化學學科中存在的德育思想和基本內涵進行教學融合,促使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初中學生自身的化學綜合能力和全面發展意識。
參考文獻:
[1]徐成忠.“細節德育”與初中化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10):163.
[2]徐國俊.農村初中化學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和加強德育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1(24):221.
[3]許文美.初中化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與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7):167.
[4]孫洪霞.教書先教人 育才先育德——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教書育人,2009(S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