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也越來越得到國家的重視。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的啟蒙階段和基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的數學課堂中,大部分教師會著重培養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經常會選擇性地忽略數學文化方面的教育,往往在進行授課中只是簡單的一句帶過。這就使得學生不知道一些數學知識的由來,從而導致對數學知識和一些公式只能靠死記硬背,以至于對數學的理解不夠深刻,這對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全面發展是不利的。
關鍵詞:小學數學;文化課堂;建設方法
引言
數學的本質也是一種文化。什么叫做數學文化,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都是數學的文化。從當今社會的發展來看,數學已經被人們普遍地使用在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而這也就意味著數學文化將會滲入方方面面。正因如此,教人們才會更加關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數學文化的滲透與運用。但是當前小學的數學課堂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包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低,以及老師的課堂思想與教學方式比較傳統等等,而這些問題也影響了數學文化走進課堂。
一、挖掘教材知識點能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對美的追求體現在簡潔中,數學探索拒絕繁復冗雜,數學的創新和改進都在尋求更加簡潔和美的數學形式,數學的形式本身就體現出了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挖掘教材知識點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自身的語言表達、概念總結以及法則整理中都要充分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教師自身要語言表達準確、邏輯嚴謹。
例如在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100以內的加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機為學生介紹加法的基本法則:“數位對齊、個位加起、逢十進一”,短短的十二個字就將加法的所有運算法則都涵蓋進來了,法則簡單,但是依據該法則卻能夠解決幾乎所有加法問題,這就是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二、展示教材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數學是一門規律的科學,有著自身特殊的秩序性和邏輯美,例如圖形物體上點、線、面在形狀和排列上都有著很強的規律性,一一對應,畢達哥拉斯說,美的線條以及美的形狀都應該是對稱的,現實生活中的各種事務也有著自身的規律性,如日升月落、月亮盈缺、動物形體和人體形體的對稱性、城市道路的網格規律等等,都體現出了數學的規律性和邏輯性。
例如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對稱、平移、旋轉》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結合軸對稱相關知識,告訴學生,生活中像正方形和長方形這樣的軸對稱圖形隨處可見,人臉、蝴蝶、動物等幾乎所有常見的動物都是左右對稱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活中的一些都和數學息息相關,學習數學,對了解生活中的奧秘非常重要。
三、基于數學文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教材中數學文化內容的深入發掘
新課標對小學數學教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學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關系更加密切,同時也涉及到了很多數學文化相關內容,可供教師發揮。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因素,正是這些滲透數學文化因素有效增加了小學數學教材的趣味性,使得學生更愿意學習數學知識。數學課本上的數學文化知識大部分都和數學知識點緊密結合,數學文化的作用是引出數學知識,將數學文化和數學知識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清晰感受到數學知識發展的脈絡,從而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內容,對其進行適當的擴展,為學生介紹相關的數學文化知識。
例如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書中關于小數、十進制相關知識的介紹,從小數進制方面開始逐步深入,為什么逢十進一,逢二進一、逢八進一不可以么?進而分析十進制的由來,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為學生們介紹我國最早使用十進制的數學家劉徽,并告訴學生們,我國在接近兩千年前就開始使用十進制,學生在學習小數的同時,自然能夠加深對十進制以及中國數學歷史的了解,在數學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民族自豪感。
(二)數學學科文化屬性的發揮
數學是理科,這是人們根深蒂固的理念。數學是理科,但是并不是和文化沒有任何聯系,為了轉變學生的這種觀念,消除對數學枯燥、乏味、死板的刻板印象,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突出數學的文化屬性,有助于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了解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也同樣關系到的文化學習內容。數學知識具有很大的理論性,許多數理概念和規律都必須死記硬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遭到了削弱,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和數學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老師在課堂實踐中要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必須指導學生積極數學與現實生活間的聯系,使學生充分地認識生活離不開生活,并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例如在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就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行舉例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有哪些是正方體。生活中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物體比比皆是,學生經過簡單思考,就能夠得出答案:“橡皮、文具盒、桌子、講臺、樓房都是長方體,魔方、行李箱、紙抽、包裝箱是正方體”,那么之后教師就可以進一步提問:“為什么這些物體都是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呢?”學生苦苦思索可能并沒有結果,教師可以為學生回答,正方體和長方體形狀穩固,易于擺放,內部空間大,因此很多物品都選擇正方體或者長方體形狀。教師還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告訴學生們,無規矩不成方圓,現實世界是一個方形的世界,因為現實世界運轉需要依賴一定的規則才能夠有序進行,夾在馬路中間的高樓都是正方體或者長方體,因為這樣才能讓樓字排列的更加緊湊,節省空間,便于管理,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得到文化熏陶。
結束語
總而言之,數學知識前人畢生探索成果的結晶,是人類文明思維殿堂中最閃耀的明星,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博大精深與趣味生動,鼓勵學生在數學的海洋遨游與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有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柳小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策略淺談[J].新課程,2021(38):100.
[2]李紅兵.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76):68-70.
[3]盧麗寧.注重滲透數學文化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成才之路.2021,(9).64-65.
[4]梁邵君.數學文化及其數學文化觀照之數學教育[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127-13123AA1D49-635F-42E1-BCAB-17FF3645FC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