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傳清
摘要:歷史學科素養(yǎng)在教學中已經(jīng)受到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寫作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理順歷史事件的發(fā)展過程,提升答題能力。歷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能夠彌補學生學習歷史的局限性凸顯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先闡述了高中歷史作文的主要類型,并分析高中歷史寫作教學策略,利用素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關鍵詞:歷史課程資源;高中歷史作文;能力素養(yǎng)
引言:關于歷史寫作,暗含了一個學生成長的路徑,需要從熟悉教材,到能夠熟練地進行寫作練習。高中歷史寫作主要是對某個觀點進行論證,對學生的歷史學習是較為全面的反映過程,對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展現(xiàn)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挖掘學生的歷史學習潛能,展現(xiàn)歷史學習的深度以及對歷史知識掌握的廣度,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
一、高中歷史作文的主要類型
在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作文形式已經(jīng)較為廣泛地應用于高中歷史教學中,其不僅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于某一歷史問題的看法以及思維情況,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因而高中歷史作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當下的高中歷史教學中主要有三大類型的作文形式:一是史料探究類歷史作文。史料探究主要是對所給材料進行論證分析,一般會有已知結論進行論證和自由論證兩種,材料的形式也比較多樣,可以是文字、圖片、圖表,還可以是混合型材料,這類作文一般比較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的角度會比較廣泛,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都會有所考查。二是主題研究型的歷史作文,這類論文一般會給出一個主題,但是不會對學生的研究方向予以限定,學生需要自主進行選題,從而完成論文的習作,這對于學生的思維開放性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能夠促進歷史的開放性,學生所選擇的題目以及可收集的材料都十分廣泛,更有助于學生歷史思維能力以及視野開闊性的提升。三是社會調查類的歷史作文,社會調查顧名思義就是運用一定的方式對相關的主題內容進行調查了解,從而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調查方式主要有問卷調查、訪談調查或者實地調查,通過社會調查不僅有助于學生將歷史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作文習作現(xiàn)狀
1.論點論據(jù)問題
高中歷史作文習作的過程主要是閱讀材料、選擇題目,根據(jù)題目指定論點,然后進行論證。如果說選題是作文習作的開端,那么論點論據(jù)便應當是作文習作的核心。但是當下大多高中生在論點論據(jù)的選取上存在諸多不當之處,一方面,高中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因而對于論點的提取不具有概括性,無法對所要闡述的內容進行全面概括,也無法將主題完整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還有一部分學生在進行史料探究類作文的習作時,直接將材料中的題目作為論點,這樣便沒有文章中的分論點,論述其實不夠完善;還有一部分高中生對主題的研究不夠透徹,提取的論點完全偏離了主題,這樣都會直接導致錯誤的作文習作。另一方面,大多高中生的知識儲備十分有限,對于歷史的了解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在進行論據(jù)的選取時往往出現(xiàn)素材缺乏或者素材過于片面等情況,這都會阻礙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作文習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2.表述問題
在高中歷史作文的習作教學中,大多教師為了避免偏題的情況,往往會在講解中給予學生一些主題進行選擇,但是能夠發(fā)現(xiàn)由于高中生的歷史知識掌握比較有限,對于歷史的分析和思辨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這都會導致學生在進行作文論證表述的時候出現(xiàn)問題。一方面,學生為了增加自己作文的字數(shù),一些表述過于煩瑣、冗長,這樣會極大程度降低文章的可閱讀性。另一方面,高中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可能不夠全面,相應的銜接能力也比較差,這樣便會導致高中生在作文論證的過程中表述過于隨意,缺乏嚴謹?shù)倪壿嬓砸约皻v史學科的表述特點。
3.選題問題
目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作文習作教學已經(jīng)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但是作文習作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習作形式又比較繁雜,因而在作文習作方面依舊存在諸多問題,其中首要的問題便是學生對小論文習作的選題問題。作文的選題可以說是作文寫作的開端,一個好的標題能夠為學生接下來的論證帶來諸多的便利,但是當下高中生對作文寫作選題的把握并不完善。除了史料探究類中固定選題的作文以外,其他形式的歷史作文都需要學生進行自主選題,學生選題的自由也導致諸多的問題。一方面,學生在選題過程中選擇的題目范圍過大,這樣會導致其需要論證的內容極其繁雜,不僅需要大篇幅的內容,而且一旦出現(xiàn)失誤便會導致整體的邏輯混亂。另外,題目過大也會導致學生需要查閱的資料過多,寫出來的內容可能會比較空,難以真正將選題的內容都細致地表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學生在自主選題的時候,一些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判斷力還不夠,因而選題的難易程度控制得并不是很好,有些學生選擇的題目過于簡單,在分析的時候便會感覺無話可說;而有些學生題目過難,尤其是在社會調查的時候便會受到諸多阻礙。
三、高中歷史課堂作文習作教學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1.注重學生論證內容指導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進行作文習作教學時,最重要的部分應當是學生的論證表述內容,論點知識對學生的觀點進行簡要闡述,論證的部分才是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以及思維嚴謹性的部分。對此,教師在進行歷史作文教學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對學生論證內容的指導。一方面,教師的首要任務應當是通過各種教學方式以及各種手段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提升學生對歷史的認知水平以及思辨能力。只有學生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在論述相關論點的時候才能夠有足夠的語言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關注題干的整體性,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予以培養(yǎng)。雖然論證要圍繞題目,但是對于材料題不能僅關注題目,還要關注自己的論證是否與材料相關,是否能體現(xiàn)材料的完整,這樣的論證才是最佳的。另外,教師還應當關注學生的論證語言,要及時給予評價,引導學生使用更加簡潔且具有邏輯性的語言進行論述,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作文習作教學的整體質量。
2.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進行選題
目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作文習作教學的應用愈發(fā)廣泛,同時作文習作的類型也趨于全面,在此之中除了史料探究固定題目的作文以外,其他作文大多需要學生進行自由命題。對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選題,一方面,要注重選題的范圍,針對主題中的某個點進行細致的選題,比如說在討論中國共產(chǎn)黨的豐功偉績相關的話題時,如果以該話題命名,那么需要寫的范圍就很大,單獨寫幾個方面便會顯得對主題的論證不夠全面;此時不如選擇其中的一個點,像抗日戰(zhàn)爭勝利、抗美援朝等,這樣再進行敘述便會顯得容易許多。另一方面,在進行選題的時候還應當注重題目的難易程度以及吸引力,盡量避免一些十分偏僻的題目,無形中給自己作文的習作增添了負擔。另外還應當注重選擇簡要精確有吸引力,且能夠給閱讀的人眼前一新的感覺的題目,這樣才有助于推動作文習作的質量。比如,在講授“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針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教師可以給出幾種不同的關于太平天國運動評價的史料,設計不同水平的問題。水平一:請根據(jù)材料,分別指出各個材料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水平二:請根據(jù)所學相關史實,談談你對太平天國運動的看法。水平三:請根據(jù)以下材料,談談為什么材料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不一。水平四:閱讀以下材料,談談你贊成哪一種看法,或者提出一種新的觀點,并說明理由。教師通過以上四個問題,層層遞進,很好地對應了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四個水平,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實際,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3.寫作中創(chuàng)設真實的歷史情境
課堂教學的對象是“人”,即學生。歷史是已經(jīng)過去的事物,教師要想讓學生形成合理的歷史解釋,就必須引導學生回到當時的情境中去。要想接近真實,學生面對的情境就必須是真實的。這就需要教師多進行專業(yè)閱讀,尋找真實的史料幫助學生構建真實的歷史情境。一般情況下,一手史料價值比較大,真實的可能性比較高,但也需要與其他史料進行比對,以確保史料的真實價值。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如果能采用第一手史料是最好的,假如沒法辦到,也應該找相對比較權威的史料。當然,創(chuàng)設真實的歷史情境也不一定需要史料。十余年前,中學歷史教育名家夏輝輝老師就虛擬了關于雅典農民帕帕迪的系列故事,并將其應用于課堂教學,這些小故事作為一個個小情景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雅典的民主政治。這里虛擬的人物、虛擬的故事當然不是歷史真實存在的,但是,其人物、故事都嚴格按照當時的歷史真實設計,因而這樣的情境也可以稱之為真實的歷史情境。正如夏輝輝老師提到的,真實的歷史需要想象,使其連貫、豐滿、生動。這樣的歷史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生活中,各科教材和相應的輔導教材是學生最常見的閱讀材料,而在所有的教材當中,歷史和語文是包含歷史素材最多的科目,因此,開發(fā)教材中的歷史素材主要是開發(fā)語文教材和歷史教材。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通過閱讀書籍學生可以獲得大量感悟,如果能將這些感悟以書面形式表達出來,那么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能夠產(chǎn)生大量的寫作素材。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推薦一些課外讀物,并且鼓勵學生開展書讀書報告會、書評、讀后感、作品討論會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4.豐富作文提綱擬定方法
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作文習作的教學也應當遵從相應的順序,而作文的習作整體圍繞題目開展,但是并不是一段完成,而是應當分成不同的小論點來對題目進行論述。對此,教師在進行作文習作教學時,應當注重豐富學生對作文提綱的擬定方法。一方面,對于史料探究或者主題研究型歷史作文要從材料中尋找關鍵句,將關鍵句予以凝練從而作為論點,在找關鍵句的時候可以考慮結合主題,對一些反復出現(xiàn)的詞語要具有敏感度。另一方面,對于社會調查類歷史作文則應當從所要調查的角度著手,通過設計的調查問題來提煉文章的論點并進行分析。另外,學生對一些掌握比較好的歷史知識點,在進行論點選擇的時候也可以融合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分析,從而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想法提煉成一句簡明扼要的話語?!笆裁词钦嬲膼蹏髁x”到“如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都是我們網(wǎng)絡教研熱烈討論的話題。這篇從“五四運動”一課教學而引發(fā)的寫作,是對我另一篇文章《從唱國歌所展開的歷史教育》思考的繼續(xù),是對愛國主義如何去掉空洞的外衣、走向生活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F(xiàn)在回過頭來看,文章初稿雖然不乏閃光點,但那時的我何嘗不像學生一樣充滿熱情卻又稚嫩莽撞而缺乏師者的智慧?聶教授對文章的修改,讓我意識到自己對于“理性愛國”的理解還是很膚淺。聶教授如是道:“愛國需要激情,也會有各種形式的犧牲,但愛國的激情與犧牲必須與愛國的理性相結合,要以追求人類的文明為準則,這才是真正的愛國主義!”正是因為有了聶教授的修改,讓這堂愛國主義教育的師生對話,不僅從宏大敘事回歸生活和實踐,更是從非理性回歸理性。
5.在寫作中使用歷史素材
在把握歷史方向和歷史規(guī)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從一個新的角度,對原來的歷史故事或者人物進行加工再創(chuàng)作。以代表性強的圖像引發(fā)情感共鳴歷史是現(xiàn)實的鏡子,歷史學習更是以古鑒今的過程。這一學習寫作的過程,正是教師課堂對學生進行真善美的培養(yǎng)和熏陶,讓學生能夠從相應的歷史事件中辨明真理的過程。對圖像史料從表象到內在的理解中,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和善惡觀。具有代表性的圖像史料,還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整理和收集史料的欲望,并能在辨析史料的真?zhèn)沃?,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從而形成對歷史事件、歷史史事的正確解釋。例如,教師在講解統(tǒng)編教材第八單元“全民族浴血奮戰(zhàn)”這部分內容時,引入川軍戰(zhàn)士王建堂在出川抗戰(zhàn)前,其父親王者誠贈送了“死”字旗?!八馈弊制?,正中央赫然一個大字“死”,右邊書寫“我不愿你在我近前盡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盡忠”。而左邊則以四字排列,慷慨激昂地表達國難當前,父親對兒子的期盼,“幸吾有子,自覺請纓”“勇往直前,勿忘本分”。父送子上戰(zhàn)場,明知可能犧牲,仍意志堅定,送子為國盡忠,赴國難。這是何等情懷,既體現(xiàn)了國難之艱,也體現(xiàn)這民心之堅。這種代表性強的圖像,是真實的實物史料拍攝而成的照片,感染性強,可以統(tǒng)領和體現(xiàn)“全民族”“浴血奮戰(zhàn)”的內涵和價值。圖以證史,以圖釋史,學生理解了具體史事,同時感悟到了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在解讀圖像的過程中,還形成了對歷史事件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恰當使用史料進行歷史寫作的方法。
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就告誡我們文章的生成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持,而材料的選取也有明確的要求,它要求材料真實準確、符合主題、富有創(chuàng)意。因此,在實際小論文書寫過程中,高中歷史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搜集資料,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增強學生們的材料積累量,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活躍學生們的思維,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寫出文章。比如,我在給學生們講解高中歷史中的《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這一課的內容時,在學習完本節(jié)課內容后,為了使學生們在寫作中能夠有材料可用,我要求學生們利用自己一切可利用資源去搜集希臘時期的有關事例,學生們紛紛展開了對材料的搜集。學生們搜集一段時間后,我們開展了材料展示。學生們有的搜集到了古希臘的發(fā)展史,從產(chǎn)生到頂峰再到結束的各個細節(jié),包括時間、事件、地區(qū)等;有的搜集到的是古希臘的泰勒斯、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德、蘇格拉底等一系列學術大師的作品和大師生平;還有搜集到的是雅典衛(wèi)城、瓦特農神廟、維納斯神像等古希臘建筑和雕塑藝術代表……學生們發(fā)表完自己的搜集后,我進行了總結分類,將學生們搜集到的分成了歷史、文化、名人、建筑等幾方面,并要求學生們結合自己的材料寫作一篇小論文。通過引導學生搜集材料、走訪調查,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開闊學生們的視野,使學生們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有話可說。同時,材料搜集還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學。
結論:總之,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全新的要求,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教師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繼續(xù)深入開發(fā)課程資源,以提升學生的歷史作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為推動新課程改革盡一份微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王平平.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淺論[J].新課程,2021,(49):209.
[2]杜高高.史料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實踐[J].知識文庫,2021,(23):13-15.
[3]王先雯.翻轉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巧妙運用[J].讀寫算,2021,(34):103-104.
[4]李峰.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求知導刊,2021,(49):85-87.
[5]陳貞.例說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與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J].高考,2021,(34):19-20.
[6]劉鵬.關于高中歷史教師教學反思研究[J].高考,2021,(34):43-44.
[7]蔣生福.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培育研究[J].高考,2021,(34):109-110.
[8]唐金彬.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課程教學主旨的提煉[J].教學與管理,2021,(34):49-51.
課題立項編號:L2021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