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紅

【摘要】在“互聯網+”背景下,電腦、手機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外宣傳、推廣、交流的范圍越來越大。在這樣的環境下,學校因地制宜、順勢而為,制訂展演方案和措施,把“互聯網+”背景下線下課堂和線上的優勢結合起來,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讓語文課“動起來”“活起來”“潮起來”。
【關鍵詞】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
一、開展“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的必要性
(一)語文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要求
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和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高我校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021年3月,教育部、中央組織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要求:“注重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建立縣域、學校、學生常態化評價網絡信息平臺及數據庫……了解掌握實際情況,確保評價真實全面、科學有效?!?/p>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也特別指出,“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了“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節、更新發展?!?/p>
(二)課改背景下語文能力評價現狀的需要
對于能力發展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難題,課標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其目的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課程目標的程度,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
鑒于目前,我們還沒有制訂出明確的、規范的語文能力評價標準,導致學生語文能力評價存在以下空白點及問題:第一,現有的語文能力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不能發揮引導、激勵作用,教師的評價帶有主觀性;其次,小學語文閱讀課堂評價仍停留于表面或形式。
(三)“互聯網+”背景下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需求
“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痹凇盎ヂ摼W+”的背景下,電腦、手機的廣泛應用,人們對外宣傳、推廣、交流的范圍越來越大。在這樣的環境趨勢下,小學生要把學習到的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綜合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是大勢所趨。學校開展線上線上展演實踐研究,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國務院和教育部關于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
二、開展“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的可行性
隨著社會的進步,現代科技的發展,將“互聯網+”引入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信息化時代無法避開的一個教學課題。我們對學生喜歡線上線下展演的程度進行調查,調查數據顯示,在展演方式中,有68.26%的學生選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18.44%的學生選擇線上展演,13.3%的學生選擇線下展演(見圖1)?!盎ヂ摼W+”背景下,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展演的方式新穎、多樣,學生可以自由地安排展演時間和地點,遇到不明白的知識點,還可以反復觀看微課或線上交流,展演更有針對性。因此,混合式展演有利于把線下課堂和線上的優勢結合起來,彌補傳統課堂的不足,提升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及溝通、演講水平。
學校憑借“互聯網+”的背景,開展混合式展演首先是基于我校學生有扎實的演講基礎。自2019年以來,學校全力打造演講特色項目,開設了演講系列校本課程,編寫了演講系列讀本供學生學習,搭建固定和移動的展示小舞臺,校園演講氛圍濃郁。近兩年,學校演講隊的學生參加區、市級各種主題的線上線下比賽,31人次獲獎。
2020年2月,學校結合語文教材中表達類的內容,確定了展演主題和內容,定好了計劃。在線上教學期間,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導下寫稿,將發錄制好的視頻到班群,供同學之間互相學習。線上線下結合的展演培訓方式營造了濃厚的展演氛圍,學生的展演水平逐步提升,學生參展演的熱情越來越高漲?;謴途€下學習后,每周的學科展演,則讓全體學生得到鍛煉。他們體驗到了展演的樂趣,收獲了成功的快樂。
學校為學生打造展演的新媒體平臺,如,學校公眾號、抖音、微信、LED宣傳欄等,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而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自由地安排展演時間和地點,把自己的作品通過LED宣傳欄、班群、抖音、公眾號等平臺展示。“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混合式展演的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保證學生的參與度。
三、開展“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的策略
(一)以部編版教材為依托
學校全體語文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重組和構建,以《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為基礎,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依托,以各單元語文要素為出發點,以每冊書的單元“教學策略”為著眼點,精選教材內外文本或資源,建立一到六年級“演講資料庫”:列出演講的范圍、對應的教學資源、對應需要訓練和強化的演講策略等。
(二)“課堂+課題”為引領
學校語文科組以“備課研究、課堂教學、展示交流、活動強化、反思總結”的方式為引領,組織實施,加強研究,及時記錄情況和數據,進行分析,確立演講教學范式及“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展演評價方式,并加強對學生“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展演方法的指導和遷移運用。
(三)“課堂+團體”為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展演活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高雅的談吐、優美的肢體語言,并注重引導學生向外輻射,進而提升全體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精神風貌。針對課堂教學的時空有限,而展演學習、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及學生的展示需要平臺這一現狀,教師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組建了“展演風采1+1”,即“課堂+團體”模式,并將學生在課堂、團體中所錄制的視頻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中展示出來。由此形成了課堂提供知識鋪墊、團體展演提供展示時空、多次實踐搭建展演舞臺的課程鏈,為學生展演打好基礎。
(二)“校內+校外”為提升
校內展演是課堂理論教學實踐的直接延伸。充分挖掘家長的資源,利用校外社會性、現實性強的豐富資源,先由家長陪同學生查找資料、寫展演稿再到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主撰寫展演稿,更能體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高,效果好。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校內+校外”的方式,做到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化、場所的多元化、方式的多樣化,在原有線下展演實踐活動的基礎上提升了展演的水平。
四、“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展演有成效
學校抓住“互聯網+”背景下與學科展演之間的契合點,順應時代潮流,創新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的途徑,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研究,成效顯著。
(一)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讓語文課“動”起來
在“互聯網+”背景下,語文教學信息化是無法避開的一個教學課題。十年前,席卷全國教育界的“翻轉課堂”“慕課”等全新教學形式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對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產生了沖擊。
作為“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者,我們清楚地知道,社會正不斷淘汰那些在教師照本宣科培養出來的只會模仿,沒有創新能力的人。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個性發展。如,教師在進行單元口語交際教學時,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要求學生根據主題先在小組內輪流進行訓練,接著由各小組推選表現最優秀的學生走上講臺,面向全班同學表演。教師則用手機拍下照片、錄下視頻給學生欣賞,同時還把學生的展演視頻上傳到語文群里,讓家長也能欣賞到孩子的風采。通過“全員參與,人人展示”這種方式,學生不僅拓寬了知識面, 更多的是通過一次次成功的展演,增強了自信,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真正讓語文課堂“動”起來。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讓語文課“活”起來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泵總€人都有表現的需求,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在情緒激動、心情愉快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打開“話匣子”。因此,語文教師根據每個年級的學生實際,結合學校的演講特色,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利用寒假和暑假,給各個年級的學生擬定一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演講主題。如,2021年的暑假,五年級學生的展演主題分別是《童年趣事》《我的中國夢》《名著推薦》《他值得我學習》和《珍惜》等。而2022年的寒假,全校學生都在學年段教材的基礎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展演主題,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個詞語作為展演的內容,先寫稿,再背稿,反復練習后請家長把孩子的展演過程錄制下來,并統一上傳到“班級小管家”。開學后,語文教師利用午練時間在課堂上播放學生的展演視頻,并以小組的形式,根據相同的主題選出四名學生的視頻進行編輯、合成,再推送到學校的公眾號,讓更多的學生和家長欣賞到展演者的風采。
小學階段是為學生人生“打底色”的階段,是“培養興趣、給予知識、養成習慣、提高素養”的階段。學生在語文課所學到的知識,通過不斷的展演,所學到的知識真正“用”起來,“活”起來。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讓語文課“潮”起來
“喜新厭舊”是人類作為動物的一種天性,要違背天性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們的課堂才需要創新,緊跟時代的步伐。學生看到“潮”起來的課堂,自然會愛上“潮”起來的教師。怎樣讓教師要傳授的知識在學生的大腦里不“打瞌睡”呢?
2019年以來,在學校全力打造演講特色的基礎上,我們在線下的語文課堂上借助各個年級的語文教材的內容開展即興發言、辯論、朗誦、演講、競選等教學活動,如,指導六年級學生圍繞“科學、讀書、家鄉新貌和健康飲食”等話題開展活動,引導他們先擬定一個題目,在寫演講稿的時候注意觀點要鮮明,選擇合適的材料來說明觀點,還要列舉價值性強的事例、生動的故事,用感染力強的語言展示自己的觀點。寫好演講稿后先自己練習一下,再在小組之間進行展示,互相學習,提出修改建議,提高每位學生的展演水平。為了實現在線網絡平臺展演和傳統課堂展演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建立了互聯網+背景下“線上”+“線下”的展演模式。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利用互聯網搜查資料,圍繞某個主題,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豐富認知,展示觀點。如,利用微信群視頻,進行“電腦時代需要/不需要練字”和“人們通過競爭/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辯論時,學生通過擺事實、講道理,學會了全面地看待事情、處理問題。
學生為了在家長、同學面前展示最佳的自己,使盡了渾身解數:從資料搜集到表情、語氣、節奏、肢體動作的反復練習,甚至衣服著裝、儀容儀表、錄制背景都做了精心的選擇。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自信精彩的展演,紛紛在朋友圈、微信群轉發分享,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線上展演的開展,讓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現場的反應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更讓學生充滿自信,說話有理有據。學校語文科組順應“互聯網+”的潮流,讓語文課“潮”起來,讓教學“潮”起來。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小學語文線上線下混合式展演活動是有效創新語文教學,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它既落實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任務,又開闊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開放的心態、創新的思維,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2020-10-13.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
201306/t20130608_153185.html,2013-06-03.
[3]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德)第斯多惠.德國教師培養指南[M].袁一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吳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