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冰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教學改革
一、高中英語核心素養概述分析
針對《中國高中生發展核心素養》這一文件展開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和文化品格四個部分,這些板塊缺一不可。在核心素養的指導下,高中英語教學逐漸從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教學工作的全面性、層次性都有了很大程度提升。
語言能力主要是指:通過學習英語知識,高中生應具備聽、說、讀、寫、看五大能力,以此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能夠利用所學知識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看法,能夠理解他人的表達。
思維品質主要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拓展自身思維,努力提升個人思維的延展性、多向性。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育人工作時,必須要重視對高中生思維的開發與鍛煉,這樣方可助力高中生的思維品質得到進一步發展。
學習能力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高中生能夠充分調動自身主動性,在課堂上與教師展開積極互動,能夠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主展開英語知識學習。通過拓展學習路徑、優化學習習慣等方式,提升自身學習效率。
文化品格主要是指: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高中生除了要掌握基本的英語教材知識,還應在學習中對中外文化產生更為清晰的認知與理解,以此強化自身對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自豪感,對世界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產生認同感,這樣方可更好地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助力個人長足發展。
二、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一)授課資源不足,高中生興趣缺失
傳統課堂中,高中英語授課的主要內容源于教材,很少有教師能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對其實施優化、創新,長期接觸單一的授課內容很難讓高中生保持較高學習興趣,不利于他們學習質量提升,無益于其核心素養發展。在既往的英語課堂,教師主要的授課內容包括:字詞、句式、主題思想、語法等,這些內容若不能被有效拓展,將難以激發高中生興趣,從而讓他們對英語知識生出一種枯燥、死板的感覺。長此以往,高中生將逐漸喪失參與到英語課堂的主動性,不利于后續授課工作開展,對授課水平提升、核心素養發展影響巨大。
(二)教學形式固化,高中生理解困難
在高中英語課堂,常見的授課形式是:閱讀課文—講解詞匯—背誦課文—習題測試。在這樣的固化形式下,教師難以對現有授課形式實施革新,高中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未能得到凸顯。尤其在講解一些思想性、藝術性較高的內容時,部分高中生難以理解作者的情感內核,極大影響了英語授課的育人效果。
(三)授課深度不夠,高中生思維較淺
受限于多方因素,高中教師實施英語授課時,授課深度十分有限,高中生通常滿足于理解教材內的表面知識,缺少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思考。在實際授課中,很少有教師會結合授課內容引導高中生展開知識內涵的進一步探索,自己對授課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入,難以給高中生提供不一樣的思考方向,這對高中生思維能力發展有一定阻礙作用。長此以往,高中生很容易出現“知識積累豐富,思維成長緩慢”的情況,不利于他們自身綜合素養發展。
三、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意義
(一)豐富英語課堂資源
核心素養下,通過實施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能夠有效豐富育人資源,拓展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內容。在實施授課時,我們除了可以為高中生講解英語教材中的詞匯、知識,還能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一些圖像、視頻等信息資源引入英語課堂,這樣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豐富性、趣味性、深入性兼具的知識內容。
(二)拓寬課堂教學路徑
和以往的英語授課不同,信息化視域下的英語課堂能夠更好地打破高中生與知識間的時空壁壘,使其更為直觀、便捷地獲取想要的知識內容,這對擴寬英語教學路徑意義重大。在實踐中,我們不妨結合高中生的英語知識儲備、理解能力、興趣點等因素,為他們打造一個較為開放、自由的線上平臺,并通過剪輯網絡視頻、制作英語微課等方式,為高中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便利,使其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根本上創新英語授課形式,提升育人效果。
(三)豐富課堂互動形式
教育的本質可以看作是師生間根據知識實施的有效互動。在以往英語課堂中,師生互動的形式多是單向的,教師將知識傳遞給高中生,而他們很少及時把自身困惑、想法分享給教師和同學,整體的互動形式較為單一,難以凸顯高中生在英語課堂的主體地位。通過將信息技術引入英語課堂,能夠逐漸為高中生營造一個更具趣味性、立體性的互動環境,從而有效實現高質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高中生在充滿趣味的環境中學到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將因材施教理念落到實處。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一)構建英語情境,發展學生語言能力
作為一門語言,若想提升高中英語的育人效果,必須要重視對高中生語言能力的發展,這對學生綜合英語水平提升意義重大。為此,在實施教學工作時,我們應主動為高中生創建交流機會,使其在一個個生動的情境中展開對話,以此增強高中生的英語表達主動性,助力其語言能力進一步發展。在不同的情境中,高中生可逐漸將自身所學知識內化為語言能力,這對高中生未來學習更深層次的英語知識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開展《Face values》這部分內容的授課時,為助力學生語言能力發展,我們可以為其創設一個購物情境,以此幫助其更好地掌握與本課知識有關的內容,助力其語言水平進一步發展。在活動中,我們可嘗試引入信息技術手段,為高中生提供一些圖片、視頻,以此完善購物情境。結合圖片,學生可展開自主對話,這樣能夠幫助他們有效地將腦海中的詞匯與實物聯系起來,從而加深其語言轉化能力。
(二)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思維品質
通過對高中英語教材展開深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在很多英語文章中都含有極為豐厚的人文精神元素。為此,在實施英語授課時,我們應主動探尋其中的人文元素,并以此為基礎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展開更深入思考,促使其思維品質得到進一步發展。此外,在英語課堂中,我們還應主動拓展教學內容,積極引入更多趣味性、教育性兼具的知識內容,以此增強英語教學內容的思想性,這也是發展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關鍵步驟。
例如,在教授《war and peace》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對高中生提出這樣幾個問題:“What war heroes do you know?”“How do you think we can avoid war?”而后給高中生一些思考時間。一段時間后,有的高中生說:“I know Bethune,the revolutionary fighter.I think only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an avoid war.”還有高中生說:“Huang Jiguang is the war in my heart.At the same time,in order to avoid war,we must ensure our own strength.”通過此方式教學,除了能拓展課程內容,還可大幅促進高中生思維品質發展,使其能夠學會從不同角度、層面思考問題,這對其英語核心素養發展、綜合能力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
(三)對比中西方文化,發展學生文化品格
對于我國的高中生來說,英語并非他們的母語,這會對其學習英語造成較大影響,其原因在于高中生難以理解中國西方文化間的差異。因此,在實施英語授課時,我們可以主動帶領高中生將中西方文化實施對比,幫助高中生更順暢地理解英語知識內涵,進而促使高中生跨文化意識得到有效發展,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
例如,在教授《learning from nature》一課時,我們可以從生活習慣入手,結合中西方對待環境的態度展開育人工作。比如,我國自古崇尚天人合一的理念,而西方則多是強調征服自然。另外,在向自然學習時,西方更傾向于從單一的功能、器官展開思考,比如:從蝙蝠的回聲定位研究雷達、從鳥類的翅膀研究飛機。我國則是傾向于從整體入手,更為系統化地思考問題。通過在英語課堂中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從而促使其更為主動地探究所學知識的文化內涵,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文化品格。
(四)開展小組合作,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對于高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實施核心素養滲透教育時,我們要對此提起充分重視,將更加豐富多樣的授課模式引入英語課堂,進而促使高中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加全面發展。在高中階段英語教材中,存在很多對話類內容,開展教學時我們可對此實施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便是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在實施英語授課前,我們可結合高中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將其分為不同小組,通過讓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實施對話,以此提升其語言表達及運用能力。
不僅如此,教師還可組織高中生開展小組競賽,讓高中生在競爭中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進而幫助高中生逐漸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能力。在實施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時,適時滲入核心素養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們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主動將更多的授課模式引入英語課堂,借助構建英語情境、拓展教學內容、對比中西文化以及開展小組合作等教學輔助手段,促使高中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以及學習能力等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升高中英語教學改革效果,我們可以從構建英語情境,發展高中生語言能力;拓展教學內容,培養高中生思維品質;對比中西方文化,發展高中生文化品格;開展小組合作,培養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等層面入手分析,以此在無形中促使高中英語教學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助力高中生核心素養水平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雪.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調查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