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素莉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數學;教學
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中學生學習的重點。但是受傳統的教育理念制約,教師通常以講解形式向中學生灌輸數學知識,而不是引導中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進而制約了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質量。因此,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師要借助互聯網教育技術,來豐富數學教學的形式,以此來促使中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一、借助互聯網技術,增加教學趣味性
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想激發出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教師就能借助互聯網技術,為數學課堂增添教學趣味性,促使中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的魅力,進而調動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以此來提升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整體效率。例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本節主要內容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應用。因此,教師就可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先合理劃分數學知識,可將本節內容劃分為方程概念、方程演變以及方程應用三大模塊,并借助互聯網優勢對數學知識濃縮,針對每一模塊提供相應的案例,以此調動中學生的積極性,如講解方程運算過程中時,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幫助中學生對這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中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數學知識學時,不再對知識有抵觸心理,便于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除了在課堂上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也能將其應用到課后復習中,還能夠回過頭對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知識進行復習,能夠有效提升中學生的復習效果,從而切實提升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優質教學情境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想有效激發出中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可借助互聯網技術,創設出優質的教學情境,營造出濃厚的學習氛圍,激發出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促使中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主動探究數學知識,進而有效提升中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此,在“互聯網+”下,教師就要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模式,合理整合數學教學資源。同時,教師也能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直觀的數學知識,便于中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并促使中學生在教學情境中主動去探究數學問題,提升中學生內化數學知識的效果。例如,在講解“軸對稱”這節內容時,教師就能充分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中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教師就可播放舞蹈《千手觀音》的片段節選,通過強烈畫面感以及動聽的音樂,使中學生置身于真實的情境中,這樣中學生便能在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感受到對稱美,加深中學生對對稱軸知識的理解,進而提升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因此,教師就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創設優質的數學教學情境,從而提升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夯實中學生的數學基礎。
三、借助互聯網技術,展現數學研究過程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想引導中學生將數學知識有效理解,就必須將數學研究過程展示給中學生。此時,教師就能借助信息化技術,將數學研究過程直觀地呈現在中學生眼前,有效吸引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強化教師教授數學知識的效果。例如,在講解“一次函數”這節內容時,教師在引導中學生學習一次函數的性質以及圖像時,就能通過幾何畫板將一次函數的變化直觀地展示給中學生,并通過幾何畫板隨意拖動的功能,將點移動到相應的位置上,這樣中學生便能直觀的觀察一次函數圖形運動變化的規律,并總結出一次函數相關知識。這樣中學生就能借助這種模式,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性,提升自身學習數學自身的熱情。此外,還能強化中學生的感官體驗,促使其主動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并且中學生還能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數學問題,得到更多的學習體驗,最終綜合大家的見解,總結出理論,從而使學生不斷地進行質疑和釋疑。所以,教師就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將數學研究過程展現給中學生,促使中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進而有效提升中學生的數學素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與互聯網技術有機融合,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教師便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增加教學趣味性,創設優質教學情境,展現數學研究過程。活躍數學教學的整體氛圍,激發出中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興趣,進而強化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彭北方.互聯網+環境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新思考[J].課堂內外:教師版(中等教育),2020(10):38-38.
[2]孫強.論“互聯網+”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提升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