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之
關鍵詞:德育;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如春芽、如七點鐘的朝陽,在這個時期,學生具有普遍性的好奇心、探索欲,同時他們也缺乏一定的自我管束的能力,且會呈現出各種各樣的矛盾。比如喜歡獨立但又依賴的矛盾,做事看似成熟又十分幼稚的矛盾,極易受到外界環境以及意識的影響。因此,針對小學生不夠成熟的認知,并為了給他們創造良好學習、成長環境,更多的小學班主任開始意識到班級管理,通過在管理過程中融合德育教育,可以引導孩子們在知識學習中進一步規范自身行為,確保其身心健康成長。而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將德育理念進一步落實,成為其重點關注內容,筆者認為教師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班主任順應時代發展
進入小學階段,孩子們每天在學校的時間超過8小時,他們與班主任接觸的時間更久。同時,班主任作為學生管理人員,其思想、行為對學生有較大影響,因此為了確保班級管理實效,并發揮德育教育的價值,筆者認為班主任需順應時代發展,做到以身作則,不斷用自身的行為以及言語感化學生,影響學生,為其樹立良好榜樣。首先,班主任在發展中需明確德育下的班級管理目標。為提升班級管理效果,班主任需圍繞德育教育內涵,合理規劃班級管理制度。借助這一有效措施規整學生的行為,使其做到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僅如此,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認知、督促學生行為習慣、能夠提升班級管理實效的班規,并將其落實于管理中的每一環節。如,自習課上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在與他人的交流中需要注意什么?班主任結合實況做好管理工作,利于提升與學生的親和度,其次,積極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內心變化。在課下,班主任需及時與班級學生溝通,掌握學生內心需求以及內心變化,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幫助其解決問題,保證學生心理健康。最后,班主任積極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之后將其落實到班級管理過程;教師也要積極與其他班主任進行溝通,掌握符合學生認知的管理方法,從而提升班級管理實效,并實現德育教育目標。
二、合理制定班級管理條例
班級管理條例利于規范學生行為,讓學生意識到那些事情可以做、不能做,且符合學生認知的班級管理條例可以進一步提升管理效果,充分展現人性化管理,從而提升德育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可結合當前校內已有的班級管理規定,并結合班級學生實情進行完善、調整,第一,班主任在管理中重視學生的綜合化教育。班主任需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公平看待每一位學生。此外,班主任要運用情感教育的方式端正學生的品行,進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以便之后班級管理以及德育活動的順利開展。第二,在公平看待學生差異的基礎上,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也需要選擇相應人員輔佐自身的管理工作,即重視班干部的選擇,讓更多能力優秀、具備管理能力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過程。在選擇原則上,班主任不僅需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也需要意識到學生思維能力、管理意識等,以此來進一步優化管理隊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第三,結合學生意愿,將班級管理條例進一步完善,班主任可在班級內設置“意見箱”,學生可以匿名的方式提出對班級管理條例的看法,班主任則是提取精華,選擇有參考價值的看法,之后通過與其他教師協商完善班級管理規定,充分體現人性化管理。
三、積極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班主任開展德育教育活動,可以發展學生多元能力以及素養。例如,針對目前社會上頻繁出現的“摔倒老人應不應該扶”這一情況,筆者利用自習時間開展了以此為主題的班會。首先,結合學生對事情的看法,將其劃為兩個學習小組,這一過程主要是學生自主選擇,筆者負責維持秩序。其次,針對討論主題,學生需要共同交流明確己方觀點,之后選擇幾名學生闡明本組觀點,另一個小組同學則需要結合對方觀點進行反駁,同時也要說明原因。最后,筆者將主題內涵闡述,之后進行總結。整個實踐教學中學生參與興趣極強,且他們的綜合能力、素養和認知能力等得以發展,整體教育效果極佳。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班主任圍繞德育理念開展班級管理活動,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提升管理效果。因此,在全新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需順應時代發展,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充分融入德育理念,以此來深化教育改革,促使學生綜合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卓慧珺.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與德育教育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4):89.
[2]王敏.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班主任管理班級中德育教育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2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