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大學生是國家復興的希望,因此,加強培養青年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尤為重要。2007年,團中央頒布《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綱要》(本文之后由青馬工程代替,不再出現)。綱要強調:高校開展“青馬工程”的主要目標是利用實踐鍛煉、教學培訓等方式,提升高校學生的理論水平、政治素養、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高校在教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引導工作,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在未來擔負起實現“中國夢”的責任。
一、新時代條件下高校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培養方式
(一)創新理論學習模式
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于當代高校大學生的要求,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因此,高校可以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采用“精準滴灌”,“靶向供給”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對象化、區別化和分眾化教育,同時給高校學生提供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新時代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互聯網絡、名家講壇等平臺,針對大學生關注的基礎知識和實踐問題進行有選擇性的專題學習輔導,促進學生思想的成長和進步,這有助于他們將學習結果轉化為個人進步的強大動力,尤其是要通過“名家講”“單獨講”“自己講”等理論學習方式,在“進”的基礎上解決好“深”的問題,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處理好提質增效的問題,引導學生們由“學的明白”上升到“真的會用”層面,把青年學生被動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轉變成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推動學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由淺入深”的學習,通過不斷學習,逐漸完善自我,讓他律演變成自律。采用單獨編班,單獨成立黨支部等機構,每個班級都要分別配備一個輔導員和班主任,創建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評優體系和退出機制,針對每一位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和考評手冊,利用演講比賽等實踐活動開展有效的教育訓練,培養創新性行為方式。
(二)創新培養體系
針對“青馬工程”,高校要采取科學和合理的方式擴大覆蓋面積,在重點培養的基礎上,重視實踐渠道的拓展工作,同時也要對學習單位進行關注,依托學校的相關培訓班和相關學生社團,組織成立“青馬課堂”,圍繞班級團黨支部成立的“青馬小組”,主動探究高校以“青馬班”形成中心層引導、各學院以“青馬課堂”形成骨干層帶領、班團以“青馬小組”形成學生全部普及的分層次、立體交叉、全面覆蓋的工作結構和工作制度,構建“校院班”三個層面的全員學習平臺。
(三)創新培訓形式
在日常的實踐培訓方式上,采用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互結合的方式,通過理論實訓以及“成長沙龍”等方式,幫助高校學生解決遇到的理論難題、生活煩惱以及成長困擾;同時在實踐教學方式上,幫助高校學生定制實踐內容,要做到定向、定時、定量的定制標準。讓理論教學內容成為現實實踐活動的方向指南和思想引領,明確的規定志愿服務活動的時間,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更好的引導學生堅守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動搖,使高校學生由理論能力轉變為實踐能力,再由實踐能力升華為堅定的信仰;在網絡教育方式上,高校要把握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占據網絡空間的主要場地,創建一個將專題網站、微信公眾號、QQ群、微信群、官方微博等多種形式整合在一起的,多元化網絡平臺。并以固定時間推送黨的最新理論成果,通過靈活運用大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制定符合高校學生性格特點的微課程、微動漫等教學方式,引導他們上網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有意義的東西變得充滿趣味,有趣味的載體富有意義,不間斷的擴大和提升馬克思主義信仰觀念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四)創新指導方式
在教學中,實施導師制,在教師中選一部分具有理論素養好、思想進步的副高級以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黨務干部,通過篩選之后,讓他們擔任指導教師的職位,指導教師是一個具備精神導師、理論導師以及生活導師等三重身份的老師,他們身上肩負著學生精神的引導、理論的培養、生活上的指導三項重要職責。每一位導師可以選擇5-10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3位導師組成一個導師小組,要堅持個別指導與導師小組指導并存的指導方式,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采用解決學生精神問題與解決現實問題相結合的方式,主動為學生解決精神上的困擾,生活上的困難、情感上的困惑,促進學生做到情感上的認同、理論上的認同以及政治上的認同。
二、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全面提高對“青馬工程”的重視和關注,從自身“青馬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入手,結合高校和青年學生發展需求,通過創新理論模式、創新培養體系、創新培訓形式、創新指導方式等有效措施,進一步優化完善“青馬工程”工作,引領青年學生珍惜韶華、腳踏實地,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參考文獻:
[1]白亞平: 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研究[D].延安大學,2021.
[2]種永恒:新時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的戰略意義和路徑研究[J].隴東學院學報,2021,32(03):112-116.
基金項目:2019年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NJSZ1905)。
作者簡介:王曉燕,女,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人,漢族,碩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