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萌
摘要:新高考對于英語學科考查形式的轉變,為高中英語教學的創新與改革帶來了契機。教師要深入理解新高考對于高中英語教學產生的作用,并且采取相應轉向策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教師可以采用注重創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英語語感、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營造和諧的英語教學氛圍、不斷反思與優化教學的策略,使學生的學習能夠適應新高考變化的要求。
關鍵詞:高中英語;新高考;轉向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應該根據高考改革的走向與要求進行相應的改革轉向,更好地優化英語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新高考下的英語考試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高考英語采取的是一次考試形式,而新高考背景下的英語高考為學生增加了一次考試機會,即學生擁有了兩次考試機會。英語考試機會的增加,使學生的考試壓力也有所緩解。然而,部分學校和教師還沒有根據新高考的改革對英語教學做出相應的轉向,導致學生對于新高考的精神了解不深,自然不能很好地順應新高考的改革方向,提高考試成績。因此,對于新高考進行深度解讀,并結合目前高中英語教學實際,改變現有的傳統教學方向,瞄準新高考的趨勢走向是十分必要的。
一、新高考對高中英語教學產生的作用
1.緩解學生的高考壓力
新高考英語考試改革的顯著特點是由傳統的一次考試轉變為兩次考試。兩次考試對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傳統一考定終身的英語考試方式,無論是平時學習還是高考前期,都使學生的心理處于緊張狀態。由于學生心理因素的影響,導致臨場發揮不佳而成績不理想的情況十分常見,而改革后的兩次考試,學生的心理應對能力得以提升,緊張心理有了緩沖地帶。同時,學生可以通過第一次的考試調整自身的心態,平衡自己的緊張情緒,以更充分的準備投入第二次考試,為學生考試失利后的反思提供了機會,學生的發揮空間相應增大。然而,兩次英語考試機會并不意味著學生對第一次機會的放棄,擁有第二次機會,反而需要學生做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在考試中有更出色的表現。教師要根據兩次英語高考考試的特點,分析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狀況,調整英語教學思路,使學生在二次考試中有更突出的表現。
2.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從新高考兩次英語考試的方向來看,主要是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考查。這些都是高中生的基本英語能力,為高中英語教學指明了方向,使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讓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在不斷訓練中能夠達到整體性提高的目標。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轉向策略
1.注重創新教學模式
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要改革與優化教學策略,公平對待每名學生,承認并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從英語教學實踐中可知,由于高中學校班額較大,英語知識點又相對復雜與零散,教師要做到悉心關注每名學生是不可能的。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與內化程度也參差不齊,影響了高中英語分層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例如,全體學生閱讀同一篇文章,并且要求讀后用英語表達閱讀體會。在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下,有些學生在閱讀后能夠從容、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閱讀體驗,而有些學生卻由于難以理解英語語篇,導致表達也面臨很大的困難。因此,要實現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語教學轉向,就要創新現有英語教學模式,從固有的課堂上課形式轉變為走班教學形式。因為新高考實行的是“3 + 3”考試模式,學生除了參與語、數、英的考試,還要從其他學科中選擇三門參與高考,這種考試模式更適合走班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走班教學模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不同,分為多個不同等級的課堂,這樣教師可以在教學時關注每名學生,并且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提升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提升學生英語語感
目前,高中生英語語感不強,影響了英語學習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致力于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與提升。英語語感不僅局限于對語句的感受與體驗能力,還指學生能夠對英語擁有一定的學習經驗和情感體會,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針對英語對話和語篇聯想到一定的英語語境。而英語語境是學生對英語進行感知的基礎,學生需要進入語言情境體會英語的語氣、情感、態度等。但是,目前的英語教學沒有根據新高考的內容進行相應調整,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導致學生很難理解對話和語篇的內容。教師要以新高考模式和內容為導向,強化學生的閱讀訓練,拓寬學習視野,培養英語思維,提升英語語感。另外,教師還要豐富英語語感的訓練形式,如英語完形填空、句型轉換、語篇閱讀等,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
3.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是最終教學目標。教師要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但是,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英語成績的高低,而忽視了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支配下,教師教學模式僵化、單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狀態的學生很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難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符合新高考考查內容和能力的要求,教師要根據新高考的考查方向,改革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注重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信息技術的發展,為英語教學模式的轉變提供了條件。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有效應用合作學習、任務驅動學習、啟發誘導式學習等,以教學方式的多元化,促進英語教學實用性的提升,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和自主的歸納總結者,不斷豐富學習體驗,有效完成知識建構。
4.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是教學主體,是知識的傳輸者,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受傳統“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教師與學生只是教與學的關系。教師高高在上,學生卻對教師敬而遠之,心理距離不斷拉大,在英語課堂中具體表現為學生很少主動提出問題,教師照本宣科地教學,忽視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這種教學模式不能適應新高考的考查要求,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也很難得到提升。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與教師實現有效互動,所以學習上的困難越積越多,甚至出現知識斷層現象,逐漸被課堂教學邊緣化。因此,教師要對照新高考要求,注重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與學生平等交流、親切互動、和善引導,給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促進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以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改革。
5.不斷反思與優化英語教學
要使高中英語教學適應新高考的要求,教師要對英語教學不斷進行反思。通過反思找出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積極實踐,不斷完善與優化教學模式。教師的反思內容主要包括英語教學是否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模式是否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學習、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適應新高考的教學要求等。同時,教師要開展新高考下英語教學如何轉變的主題探究活動,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英語學習情境。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的轉變需要以新高考的改革為指向,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不斷優化英語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英語語感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新高考改革為引領,促進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毛旭櫻.例談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閱讀圈教學[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5).
[2]劉秀娥.核心素養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思考[J].英語廣場,2020(15).
[3]張登強.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語教育的挑戰與探索[J].亞太教育,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