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瓊
摘要: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響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號召的學習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能解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獲得在課堂中討論、交流的機會。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了解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點,并將其優點充分展現在數學教學課堂上,以此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交流
引言:合作是創新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為了改變“灌輸式”授課方式,教師需要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幫助下,積極尋找更加尊重小學生認知規律與貼合思維方式的新型授課形式,才能真正凸顯數學教育的內涵性、實用性以及層次性,保證教育工作的有序進行。教師應設計明確的授課計劃,通過小組合作方法的使用,給予學生更加充足的思考與交流空間,才能突破被動式學習的局限性,建立完整的數學邏輯框架,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
一、合理設置合作小組
在分組時,各小組人數應在4~6人之間,每周更換一次小組組長。通過這種方式,每位學生都可以擁有體驗小組長職位的機會。在分配好小組之后,每個小組成員都應明確好自己在組內的角色,大家一定要完成好自己在小組內的任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在課堂教學中,每個組員必須理解教師上課所講授的內容,并在小組中幫助其他成員學習。數學教師要想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的效果,還應明確自身的角色,注重自己對學生的引導。首先,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較高的積極性投入小組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要主動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教學時機,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小組情況進行監督、指導。結束課堂教學后,教師還應反思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并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進行解決。例如,在教學“數與代數”知識點時,學生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形象思維。對此,教師可以構建一個校園場景,為學生展現校園中的景物,并在景物圖中放入個位數字,然后引導學生在小組內處理主題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數字含義的理解。
二、引導學生小組交流
在新課程改革的號召下,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參與者和實踐者。將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更需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為學生留有充分的課堂討論時間,使學生可以在討論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圖形的面積”時,將該部分內容分成兩節課向學生講授,基于前面一堂課的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第二堂課中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進行課堂討論之前,教師可以向每個小組發放提前準備好的拼接圖形。其中一個小組拿到了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拼接圖形。經過一番討論之后,小組內每個學生都模仿畫出了拼接圖形。然后進行折疊,將原先的拼接圖形拆分成了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基于這一番操作,小組學生可以得出結論:拼接圖形的面積等于正方形和三角形面積的總和。但是另外一個小組的學生卻提出了疑問,因為他們手中的圖形是一個正方環形,所以無法分解手中的拼接圖形,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大正方形面積減去小正方形的面積便是這個正方環形的面積。
三、設計引導問題,增加合作熱情
數學學科的多樣性與內涵性,往往使有趣的知識很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抽象性強的知識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思維意識的延展。為了更好地發揮小組合作的學習價值,教師需要針對當前學生的探究規律,設計具有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在相互的討論與積極思考中增加合作熱情,更好地對學習重點進行思考和解決問題。例如,教師講解“因數和倍數”時,本節課要求學生了解基本概念的同時,掌握因數和倍數的區別與聯系,并在不斷實踐中學會求出任意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出示圖片,向學生展示12只天鵝分為兩排,每排有6只,鼓勵學生在相互思考中,用乘法算式表達出天鵝的總體數量,進而根據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關系。在學生學習熱情充分高漲后,教師則可以列出多種乘法算式,請學生積極尋找相應的倍數和因數,并以比賽的形式計時,用時最短的小組獲得勝利。這種有趣的問題解答,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合作熱情,也更能在集思廣益中進行對數學問題的解決,真正發揮教學的實效性。
四、明晰討論重點,增加師生互動
“灌輸式”教學方法與小組合作教學的最大不同之處,在于課堂主體地位的差異。教師更加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希望在相互合作與積極思考中,對所學知識印象更加深刻,并在舉一反三中應用所學知識,保證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價值得以凸顯。教師為了更好地發揮教育效果,應明確課堂討論重點,既將學習主動權交還學生,又需要加強雙方互動,才能在更好地了解學生合作情況與學習規律的同時,制定更為完善的合作教學計劃。例如,教師設計“用字母表示數”的合作課堂時,需要將課堂討論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明確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與價值上,并能夠熟練運用有字母的式子對各種運算定律進行表達,從而在數學思維能力的幫助下,進行對知識的深入了解。通過討論重點的明確,學生可以更好地在溫故知新中,通過以往所學知識的整合,對新知識進行探索。而教師也需要與學生認真交流,既尊重學生新奇的想法,又能夠對其學習思路給予及時點撥,達到快速提升合作效果的目的。這樣既使討論氛圍始終輕松、熱烈,又使學生自主掌握學習節奏,從而發揮小組合作教學的作用。
五、注重合作探究學習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中權威的存在,學生在教師的口頭傳授下才能獲取知識。從相關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并不能獲取太多的知識量,而且這也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對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例如,在面對這一問題:6個人如何分12個蘋果?剛好每個小組有6個學生,那么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便可以知道如何分配這12個蘋果,每個人可以分到2個蘋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輕松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雖然各小組可能存在不一樣的答案,但教師只需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自己會得出這個答案,便可以讓學生在不斷思考和探究中獲得進步,并促使學生提升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結論:總而言之,小組合作學習是小學數學教育中的一劑良藥,能彌補傳統教學課堂上存在的缺陷。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提升,還可以讓他們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身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對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展開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完善和創新,使其價值能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充分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韓吉祥.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29):71-72.
[2]李曉玲.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21,(20):62-64.
[3]吳冬冬.基于對話視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21,(10):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