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琳
關鍵詞:工學結合;高職數學;教學改革
一、前言
“工學結合”模式是一種要求學生半工半讀的一種教育模式,學生能夠在具體的工作與學習中獲得真正的社會訓練與打磨,實現學生自身就業競爭能力的提升。當前高職階段的數學課程,學生存在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心態,并不能很好地將數學理論知識與未來就業能力相聯系,學生多是學一課忘一課,期末考試前再進行考前突擊,數學知識僅僅成為一種停留在試卷上的應試技巧,高職階段學習的數學知識對未來工作中的影響微乎其微。所謂學以致用,正如“工學結合”模式下學生通過半工半讀形式,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因此,利用“工學結合”模式,學生可以跳出自己在學校中的小天地,將眼光放遠放長,從現場職業訓練中開闊自身的眼界,學生與真正職場生活相碰撞,形成不小的火花,引導學生形成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清晰的自我判定,為未來踏入夢想中的職場而不斷提高自身本領。
二、“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策略
(一)發揮學生主人翁意識,更新教學觀念
高職數學階段的教師在“工學結合”模式下進行教學,需要考慮到學生在本階段的學習目的,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帶領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高職階段的數學教師在傳統教學中,由于課時較為緊張,教學任務重,教學內容難度較高,因此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更多的是以教師的教為主體。為了將“工學結合”模式的積極作用發揮出來,高職階段的數學教師需要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人翁意識,引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將課堂發語權交給學生,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養成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并正遷移到實踐過程中。
(二)聯系日常生活,促進教學內容變革
高職階段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很少將課堂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與自己日常生活相關聯,認為理論就是理論,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與實際相結合呢?其實教師需要將學生這類思想誤區進行調整,因為學習數學這門學科,不僅僅能夠教會學生一些數學解題方法與公式,還能夠教會學生利用數學思維去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這種思維不是理論知識的簡單延伸,而是學生將知識內化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然后利用這類思維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學生實踐經驗匯成的結晶。因此,教師在高職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選擇上,要依托“工學結合”模式,引導學生多詢問、多思考、多觀察、多總結,將自己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換一種解決思維,更快速高效地解決。比如,數學教師在教學多元函數的極值的內容時,可以請學生分享自己在實踐過程中有哪些高效的工作經驗,自己是從哪些方面,哪種情況下發現的,引導學生在利用模型求解時,也促進學生可以明白任何優化方法其實都是有所約束的,學生們在日常生活為人處世也一樣,要在限制范圍內尋找最優解,而不能橫沖直撞,在沒看清約束條件就一股腦進行解題或者工作,這樣不僅會使得自己學習方法有問題,也會使自己在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中,屢屢碰壁。
(三)建立分層教學機制,形成良好學習氛圍
高職數學作為必修科目,每個學生都需要進行學習,但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基礎是參差不齊的。因此教師需要建立分層教學機制,引導各個基礎層次的學生都能以較為正向的自信心去學習數學,以此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在學習“第二類曲線積分”的內容時,數學教師觀察到部分學生對曲線積分的知識面露難色,此時教師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將知識以圖形的方式展現,促進學生直觀地進行理解這類知識點。此時,教師還可以請班上已經理解了的同學分享自己的思考過程,引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將定積分遷移到曲線積分的知識點上。教師相機幫助學生學生形成解決疑難問題的轉化思維,并將這種思維應用于實習工作中,使得學習與工作的困難問題都能夠得到較好的解決。
三、結語
通過探討“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我們不難發現,整個教學過程中,雙主體的作用都十分重要。高職階段的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工學結合”模式對自身數學知識學習,以及在就業過程中所展現的影響,幫助學生了解到“工學結合”模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是要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學習過程與實習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優缺點,然后不斷優化自身的學習方法。最后關注自身在就業問題上的傾向與實際能力,在“工學結合”模式下尋找自身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將熱愛融入于該項事業之中,成為社會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鄒潔.“工學結合”培養模式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創新[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19):8-9.
[2]劉蘭梅.“工學結合”人才培育模式下的高職數學教學改革[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