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存玉 王玉華
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與實施,什么是核心素養的培養,成為當前階段我們需要思考、探索和解決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本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從注重問題預設、運用信息技術、組建合作活動多個層面出發,對基本方法及科學策略進行了系統的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滲透;落實
核心素養的提出,進一步闡明了教育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如何培養人的問題,它的實現有賴于具體的學科教學實踐活動。高中生物教學是我國教育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實施核心素養的重要陣地。為此,每個高中生物教師都應該在科學觀念指導下,以核心素養為基準,探索和運用創新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一、注重問題預設,促進課堂活動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探究,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要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高中生物教師應從重視物理課程的重點、教學問題的預設入手,從教學難點入手,在思維層面上,保證問題的導向性、開放性,根據學生的認知結構,確定問題內容,創造懸念情境,通過分析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期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主動展開思考,促進學習效果,有效開展課堂教學過程。
例如,在教授《基因對形狀的控制》時,筆者遵循新課程標準的基本思想,提倡探索學習,把教學內容和問題結合起來,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教學中,筆者首先介紹了本課程的學習內容,在讓學生了解這節課程內容之后,又向學生們提出幾個簡單的問題,如,基因引導蛋白的合成究竟和基因調控生物的形狀有什么關系?僅僅是基因決定的嗎?此外,筆者還通過增加選題難度,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因此,筆者通過重視問題預設,促進了課堂教學活動,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學生知識理解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與以往相比,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信息技術的運用給高中生物課堂帶來了更多的樂趣和樂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生物課堂中,教師可透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創設適合的生物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探索、發現和自主學習,使生物課堂更有效。
比如,在《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教學中,筆者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相關情境,筆者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視頻,視頻內容主要是科學家針對光合作用所做的重點實驗,促使學生在觀看過程中進行思考和討論,感受科學家設計實驗的嚴謹性。同學們使用在課堂上準備好的材料和器材來探究關于光與光合作用的實驗。實驗后,筆者用多媒體再次播放了)光合作用的視頻動畫,學生們的自信心大大增強。在這個課堂上,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造學生實驗操作的情景,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2.使用網絡資源,擴大教學內容
生物科學種類很多,針對高中階段學生所需掌握的生物學科知識有所增加,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生物教師要在有限的生物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擴大學生生物學習知識的數量,從多個角度進行知識習得,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舉例來說,當講解“細胞滲透”中有關生物學科知識的時候,筆者會把自己在網絡上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如:物理中力學的相關知識和化學中摩爾濃度的相關知識進行融合,拓展學生的知識。又如,在組織“土壤中分離淀粉酶”這一生物實驗時,許多學生反映無法就地取材進行實驗操作,筆者會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幫助,在網絡上安裝實驗操作軟件,準備合適的虛擬材料,帶領學生完成一個虛擬的生物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組建合作活動,活躍課堂氣氛
常規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經常處于分離狀態,教師主要是“一方灌輸”,課堂教學氣氛因此而變得乏味。合作性活動的組織開展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陷,改變現狀。對此,高中生物教師應適時改變統一的教學模式,根據科學的標準和具體原則,將學生分為4-6組,并且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就某個問題或知識點進行討論,互動交流,達到思想與觀點的碰撞,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學習思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免疫調節》一課中,本課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免疫系統的防御功能,掌握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的發展過程,結合其特點,筆者組織合作活動。首先,筆者將學生分成多組,每組五人,再由筆者根據教學內容設定討論任務,讓學生圍繞主題展開討論,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將進行一次巡演,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如此,筆者通過組織開展合作活動,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
四、通過微課拓展課程的課容量
高中生物教師要通過微課去積極拓展課程的課容量。很多高中生在高中化學課堂上總存在著顯著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這問題的產生根源是學生不能在學習生物的同時得到更為豐富的知識,形成個人的龐大的知識鏈條和學習鏈條,學生能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陸陸續續把不同的知識碎片組合為一個龐大的整體,由此能完成自己的跨越。教師同時要通過微課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全新的學習活力。教師要讓學生在體驗到學習的活力后,更為深刻地懂得:生物是一門有趣味的美好的課程,微課的存在和運用,能讓學生更為出色的、更為完善的學習者。
總之,核心素養下的學科課堂教學已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潮流和趨勢,是推進立德樹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強大支撐。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生物教師,就必須明確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順應新課改發展趨勢,把握新任務、新目標、新要求,采用各種教學策略,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優化與完善,讓核心素養真正在課堂“落地生根”,不斷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馮艷慧,薛守朋.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286-287.
[2]吳可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5):232-233.
本文系長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生物課堂有效教學模式的研究”(證書編號:JKBLX-2020198)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