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飛
摘? 要:目的? 探討將心理護理應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每組45例。常規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心理狀態、自我護理能力、關節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時間、愈合時間。結果? 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數字評定量表(NRS)評分、漢密爾頓抑郁自評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HAMA)評分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總分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其中,心理護理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各項評分也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巴塞爾(Barthel)評分、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F-36)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心理護理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心理護理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愈合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結論? 在四肢骨折患者中應用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好,除了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還能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關節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并且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愈合時間。
關鍵詞:四肢骨折;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疼痛;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8-0077-04
四肢骨折在骨科較為常見,給患者帶來難易忍受的疼痛,術后一旦麻醉作用消失更會引發并加劇疼痛,肢體功能障礙造成患者生活無法自理,易導致患者心情煩躁,對患者的恢復效果、速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給患者生活帶來巨大困擾[1]。同時,疼痛還會增加患者機體內源性物質的釋放,從而加快患者心率、提升患者血壓,進而引發一系列并發癥[2]。因此,臨床應該充分重視疼痛的治療與護理。常規護理充分重視患者身體上的疾病,但是較少關注患者心理問題,而心理護理則將給患者提供充分的心理暗示與疏導,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從而促進患者疼痛的減輕。本研究統計分析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赤峰市醫院骨科四肢骨折患者90例的臨床資料。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9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護理方法不同分為常規護理組和心理護理組兩組,每組45例,常規護理組實施常規護理,心理護理組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心理護理組患者,年齡27~81 歲,平均年齡(45.32±7.52)歲;女性22例,男性23例;病程1~13 d,平均病程(7.32±1.25)d;在骨折類型方面,脛腓骨骨折12例,肱骨髁上骨折11例,股骨頸骨折10例,股骨粗隆骨折10例,尺橈骨骨折2例;在骨折部位方面,上肢25例,下肢20例;在致傷原因方面,砸傷22例,車禍傷8例,墜落傷15例。常規護理組患者,年齡28~82 歲,平均年齡(45.65±7.14)歲;女性21例,男性24例;病程2~14 d,平均病程(7.74±1.30)d;骨折類型:脛腓骨骨折13例,肱骨髁上骨折12例,股骨頸骨折10例,股骨粗隆骨折9例,尺橈骨骨折1例;骨折部位:上肢24例,下肢21例;在致傷原因方面,砸傷21例,車禍傷19例,墜落傷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影像學檢查確診,均符合四肢骨折的診斷標準[3];②均接受手術治療。
排除標準:①有認知障礙者;②有凝血障礙者;③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常規護理
護士對常規護理組的患者施行如下護理工作:密切觀察各項生命體征變化;如果患者術后具有嚴重疼痛感,則遵醫囑對其應用適量鎮痛藥物;第一時間協助主管醫生處理患者出現的各種意外狀況。
1.3.2? 心理護理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之上,護士給予心理護理組的患者心理護理,內容如下:①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積極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將治療方法、預后等告知患者,使其基本認識自身病情及治療,有合理的心理預期,在劇烈疼痛時不會過度焦慮、緊張。②疼痛處理。骨折及麻醉、手術均會引發患者劇烈疼痛,極易使患者的負性情緒加重,進而質疑治療效果,對患者術后恢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在術后和患者交流,將疼痛產生的原因、可能持續的時間等告知患者,使其明白心情放松能進一步緩解疼痛并且知道術后一定時間內疼痛是正常的,疼痛感會隨著傷口愈合逐漸減輕直到消失。如果患者難以忍受劇烈疼痛,則遵醫囑對其應用適量阿片類鎮痛藥物。③心理暗示。通常情況下,患者在劇烈疼痛時要求應用鎮痛藥物,個別患者還會有藥物成癮,護理人員應該適當鼓勵患者,將過量應用鎮痛藥物的危害告知患者,使其明白疼痛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忍受疼痛,則盡可能不應用鎮痛藥物。
1.4? 觀察指標
①疼痛程度。采用數字評定量表(NRS)評估疼痛程度,總分0~10分,表示無痛~重度疼痛。②心理狀態。采用漢密爾頓抑郁自評量表(HAMD)、漢密爾頓焦慮自評量表(HAMA),總分均為0~100分,臨界值分別54分、56分,均表示無~嚴重。③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內容包括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4項,評分越高越好。④關節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分別采用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巴塞爾(Barthel)評分、簡明健康調查問卷(SF-36),總分均0~100分,表示差~優。⑤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切口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例數/總例數×100%。⑥住院時間、愈合時間。兩組患者均隨訪1個月。
1.5?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或F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心理狀態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NRS評分、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NRS評分、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兩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總分均高于護理前(P<0.05),其中,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各項評分也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總分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心理護理組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護理責任感各項評分也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關節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的Harris評分、Barthel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Harris評分、Barthel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心理護理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愈合時間比較
心理護理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愈合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討論
四肢骨折手術后的恢復過程相對漫長,需要不間斷的肢體功能康復與護理,致使患者心理壓力大,會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可能對肢體功能恢復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很有必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4]。常規護理充分重視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復,但是沒有充分關注患者心理需求[5]。現代護理學認為[6-7],人身心統一,要想體現預期治療效果,就應該一方面治療患者肢體,另一方面護理患者心理,將積極正面的引導提供給患者。有研究表明[8-9],在四肢骨折患者的護理中,心理護理能夠對患者的負性情緒進行改善,促進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術后并發癥發生的減少及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NRS評分、HAMD評分、HAMA評分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ESCA總分及健康知識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護理技能、責任感各項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和焦閃云等[9]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心理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術后輔助鎮痛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術后疼痛狀況及緩解其心理抑郁、焦慮。原因為心理護理能夠減輕患者負面情緒,使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主動配合臨床治療與護理干預,樹立“完全康復”的信心,進而降低患者對疼痛的敏感度,從而有效減輕疼痛感受,緩解抑郁、焦慮情緒,提升患者自我護理水平[10]。
臨床治療四肢骨折的最終目的為恢復患者的肢體功能。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Harris評分、Barthel評分、SF-36評分均高于常規護理組(P<0.05)。心理護理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護理組(P<0.05)。上述結果說明,心理護理一方面能夠為患者術后關節功能恢復提供有利條件,另一方面還能夠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在衡量四肢骨折手術療效的過程中,住院時間、愈合時間是臨床重要的參考指標[11]。本研究結果表明,心理護理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P<0.05),愈合時間短于常規護理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與康復效率。原因為心理護理能夠調節患者的不良心理應激,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增進醫護和患者及其家屬的感情,進而減少糾紛,為護理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最終促進患者康復,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愈合時間[12]。
綜上所述,在四肢骨折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的效果良好,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關節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生活質量,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愈合時間,值得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寶英,張靜. 快速康復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患肢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1,6(2):167-169.
[2]楊丹. 心理護理在四肢骨折患者術后緩解疼痛的效果[J]. 中國傷殘醫學,2021,29(3):82-83.
[3]趙喆,劉相成,彭江. 重大自然災害現場四肢創傷緊急醫學救治專家共識[C]//2016中國·國際第14屆現代救援醫學論壇論文集,2016:145.
[4]何月. 創傷骨科患者疼痛評分法的術前選擇及術后疼痛評估效果的分析[C]//中華醫學會第十七屆骨科學術會議暨第十屆COA國際學術大會論文集,2015:1.
[5]孫宇,韓瓔.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及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在主觀認知下降人群中的研究[C]. //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病專業委員會第五屆學術年會暨第二屆北京國際神經變性病學術大會、北京神經變性病學會第一屆學術會議論文集,2017:1-2.
[6]趙明珠,劉秀梅,王崇偉,等. 腰椎dynesys動態穩定系統術后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C]//第三屆世界災害護理大會論文集,2014:2332.
[7]戴尅戎,董凡,王以友.三種髖關節功能評定方法的比較研究[J].中華外科雜志,1994,32(9):535.
[8]陳詠霞. 心理護理在骨科四肢骨折患者護理中應用及其對疼痛的影響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3):42.
[9]焦閃云,王靜,徐玲,等. 整體干預對四肢創傷骨折患者術后疼痛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2019,48(23):2992-2994.
[10]侯麗杰,李冬云,薛麗娟,等. 心理護理聯合疼痛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負面情緒及術后疼痛的影響[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15): 146-147.
[11]龍國清. 心理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疼痛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 系統醫學,2019,4(19):181-183.
[12]劉娟. 心理護理對四肢骨折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疼痛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2018,56(13):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