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瑩 孫慧敏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關鍵時期,數學教學則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使學生樹立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意識,通過學生主動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用學生的親身經歷揭開數學學習的奧秘。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
小學數學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要學習的基礎性課程,但學生的年齡較小,思想不夠成熟,接收知識的能力還不夠,所以學生對于知識的了解不夠全面。從學生層面看,他們對于知識的理解只停留于課本,或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這就給學生造成可以完全解決問題的錯覺,不利于學生全面的看待問題并聯系實際進行延伸與拓展。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的學科,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考試與成績,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將數學與生活進行有效的聯系與結合。將生活化帶入小學數學課堂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具活力的知識,可以循序漸進的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一、生活化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
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尚不成熟,數學教師若按照傳統灌輸式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則很難理解數學概念和知識,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1]。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較為薄弱,又處在剛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階段,他們對于數學的認知只停留于數字上,對數學的認識及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并不深刻。針對剛剛入學的低段學生,首要工作就是引導學生有效地捕捉生活中的數學元素,在生活的實際內容中發現有趣的數學現象,將數學與生活進行發現與聯系,慢慢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逐步建立數學思維。
例如:一年級學習數學的第一課“可愛的校園”,以小動物們生活的情境圖開篇,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會數學包括哪些內容,不僅有“數”,還有“形”,甚至在校園里、家里等目光所及處都可以發現數學知識,生活化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二、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思想不夠成熟,因此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感覺數學課堂過于枯燥乏味,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心有旁騖。其中,低段學生在幼兒園學習過部分的算式,對于數學停留于單純的計算,并未認真思考過算式中數字背后的意義及與生活中的聯系,就表現出“已經學習過,不用再學了”或“我學會了,不用再聽了”的狀態,并不利于學生后期更深層次的理解與學習。而小學數學教育的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勇敢地探索世界,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邏輯和數學聯系。學生的現狀與教育的目的出現矛盾,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則能解決這一矛盾。學生通過觀察數學和生活中有關事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學生愿意把積累數學知識和經驗當作興趣,并樂于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細節相聯系。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認識加法”這一課時,通過情境圖理解加法的含義是“合起來”,并用形象化的肢體動作對加法的意義進行強化,再從生活化的角度進行理解與應用。當把生活化的教學思路帶入課堂,學生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看到情境圖找數學信息時,思維更加的活躍,不局限于“左邊有……,右邊有……,一共有……”,他們可以結合生活實際,構建出生活化的數學情境。比如學生的表述由原來的“左邊有4只鴨子,右邊有1只鴨子,一共有多少只鴨子”變成了“河里有4只鴨子,又游來了1只鴨子,現在河里有幾只鴨子?”,生活化的場景構建讓學生對加法表現出了更大了興趣,也會習慣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生活。在“認識減法”一課時,也運用了同樣的教學策略,學生對于加法和減法的理解和應用就會更深刻些。
對小學生而言,健全的小學數學學習意識必須以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為依托,在興趣驅動作用下,學生更愿意對數學知識和框架進行積極的探索,許多生活中的事情都與數學相關,這也正是小學生面對數學學習挑戰的真實表現。
三、鼓勵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
小學數學知識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通過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化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2]。小學階段的知識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通過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實現教學目標。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左右”的學習中,出示上下樓梯混亂的照片,讓學生們討論什么感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會這么做。在學習、思考與解決的過程中,生活化的場景讓他們更容易理解,也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的眼光可以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學習完一年級上冊“認識立體圖形”后,學生由原來的生活化語言“方塊”向規范的數學語言“正方體”轉變,他們開始習慣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學完數學知識后,可以將數學與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
當學生學會以理性的眼光看世界,并把理性和成熟的觀念作為快樂認知的途徑,學生會懂得在生活中如何運用數學原理,并習慣使用“數學的眼睛”探索世界。
四、總結
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較大,小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興趣,再加上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能力尚且不夠成熟,因此就導致小學生學習效果參差不齊。當把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化事物帶入數學教學時,學生既能從數學中發現生活,也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培養學生擁有一雙發現“數學”的眼睛,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互結合,學生才能夠明白數學的重要性。“生活化”帶入數學課堂,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數學,教師也能夠事半功倍,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順理成章幫助小學生理解復雜的數學問題。
參考文獻:
[1] 吳凱. 生活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知識窗(教師版), 2021(10): 6.
[2] 王微. 小學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的方法探究[J]. 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 2021(05): 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