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多媒體信息技術;小學教育;課堂教學
前言
小學教育傳統化模式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自主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單一化教學方式導致很多學生被動學習,無法提升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對一些較難學科產生畏懼心理,不愿主動探索知識。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可以逐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找到興趣點,幫助學生構建學習思維,使學生感受到學科學習的魅力。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教學素材,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完善學科教學設計,師生互動,共建和諧課堂。
一、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黨的十九大會議中,針對小學教育發展問題提出了明確的指示和目標,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對于教育發展十分重要。在往年的互聯網聯合會中,各個國家代表團對于信息技術在各領域中發揮的作用給予肯定,新常態下的社會發展,需要依靠互聯網技術手段,特別是在“互聯網+”一詞的提出后,人們對信息技術的認可與認識都有所提升。多媒體技術作為信息技術中的重要內容,其在小學教育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水平,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相融合的方式,打破傳統授課的局限性,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合理設計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教學時間結合多媒體手段,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逐漸普及,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可以熟練操作計算機系統,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做好鋪墊。但與此同時,也反映出很多的問題,部分教師對于多媒體技術的認識較少,且一些學校對于多媒體教學的重視度較低,導致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開展存在一定難度;一些學生家長只看到互聯網的“缺點”,覺得孩子會利用互聯網玩游戲或者聊天。但從多個角度來看,互聯網的普及具有兩面性作用,在學校和家長的共同監督和管理下,再加上有效的教育與引導,互聯網帶給學生的豐富資源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有效利用網絡中的有益功能,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1]。
二、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構建視頻課堂,完善教學平臺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學生已經逐漸適應了線上與線下學習方式,各個學校也搭建了教學平臺,一些優質教學資源、公開課等分享在平臺中,供全校師生使用和學習。對于教育資源豐富、經濟發展迅速的地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十分嫻熟,學校教學平臺的內容也十分豐富,平臺功能多樣化,為師生創造了良好的溝通與學習機會;對于教學資源匱乏、位置偏遠的地區,則缺少優質教師和優質資源,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無法全面發揮其重要作用。為了能夠解決此類問題,全面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應搭建全國多校互聯的教育平臺,將優質資源相互共享,幫助偏遠地區走出教育瓶頸,學生可以線上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并通過課件點播等功能為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首先,搭建通用性課件點播系統。教育相關部門應將所轄地區的小學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搭建通用性課件點播系統,在系統數據庫中錄入教師和學生的學籍信息,允許該地區學生在平臺中注冊賬號,不同學校的學生可以登錄系統獲取學習資料,教師可以登錄系統獲取課件資源,并結合學生實際需求,更改完善課件,也可以在系統中上傳自己制作的優質課件,供學科教師參考;其次,上傳視頻課件。教育部門可以組織全省/市的教師以統一的方式錄制視頻課件,上傳至教育平臺中,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平臺中的點播功能,隨時隨地在線學習,打破學習局限性;再次,發揮點播功能作用。教育部門在構建可共享的教育平臺后,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挖掘平臺功能,實現課件點播,網絡通用學習平臺需設置管理端口,如超級管理員、課件管理員、校園管理員、教師端登錄入口、學生端登錄入口等。超級管理員可以為師生分配平臺賬號,將學生的在籍信息進行匯總和整合,為學生分配登錄賬號;課件管理員可以將教師錄制的課件視頻傳至平臺點播系統中,只有獲得權限的教師可以查看,管理員需要定期維護點播系統,為教師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信息資源;校園管理員主要針對本校的教師發放賬號登錄權限,并管理本校課程表;教師端入口是教師結合教學安排,在登錄后可以查找相關課件資料,制定教學計劃,下發學習任務等。學生可以通過登錄平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也可以自我主動學習課件課程,記錄學習情況等[2]。
(二)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構建和諧教學氛圍
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能力,以此為基礎合理應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為學生答疑解惑,共建和諧課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學科知識,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新力,為教師提供完整的課件資源,教師在拓展課堂內容時也可以在教育平臺中查找資料,為學生講解更全面的知識。
例如: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材中的作者或人物進行單獨講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文章的寫作背景,人物介紹以及作者作品等,還可以以圖片或視頻的方式向學生介紹歷史人物等,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營造良好氛圍。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對文章理解更加深入、透徹,對于抽象性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辯證思維得到發展,師生之間良好溝通,學習氛圍濃厚,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這為教學水平的提升打好堅實基礎[3]。
(三)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發揮多媒體技術功能價值
小學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興趣是提升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基礎,可以為學生創建更加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深入學科根本,探索知識奧秘。如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向學生展示知識原理,并向學生逐步講解解題技巧,引導學生構建思維方式;再如語文教學中,課本中涉及的動物、植物、人物等,學生可能不熟悉,對知識的理解也比較表面。通過多媒體技術對文章內容的展示,以視頻和圖片為媒介將各類形象直觀呈現,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投入情感學習知識,增強情感體驗。如在朗讀詩詞時,刻板的語句無法感染學生,此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講解詩詞大意,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思考詩詞內容,快速掌握學習重點,提升學習效率。
(四)輔助學科教學,加強學科聯動
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中的應用,可以擺脫書本知識的束縛,拓展學科教學范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多樣化的學習素材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多看多想多聽,掌握更多知識。小學教學中一些學科是可以相互聯系、資源可以共享的,不同學科的聯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速了解知識,抓住學習切入點,為自主探究奠定基礎。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各個學習教學,將不同類型的圖片和視頻上傳至教育平臺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科需求下載使用,挖掘學生的探究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如: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融入品德與社會學科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對品德與社會知識有深入地了解,兩個學科的課件也可以相互借鑒使用。課堂中,教師可以播放影像資料,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滲透社會品德相關內容,將資源整合后,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知識,教導和啟發學生的思想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使學生可以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4]。
(五)加強交流討論,科學應用多媒體技術
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鼓勵學生不斷提升自我學習要求,遇到問題可以及時與教師溝通,實現雙向交流,使學生對自我認知更加透徹。小學教育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開展個性教學模式,提升學科教學效果。教師在設計課前預習教學時,可以設置不同的學習主題,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并在課堂中進行小組討論和分享,提升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意識,在遇到問題時,可以登錄教育平臺查閱資料,先自我進行探究,再小組討論溝通,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輔助引導,線上線下師生之間無障礙溝通,學生思路得到點撥,可以快速地解決問題。不同的學生學習特點不同,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聊天功能,在課下與學生進行單獨溝通,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加強學生心理引導。很多學生當面無法訴說的苦惱通過線上平臺吐露心聲,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線上學習情況掌握學生動態,以便更好的開展教學[5]。
(六)創建翻轉課堂,提升小學教育水平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的逐步應用,一些學生在課后會登錄教育平臺進行線上學習,學習效果比較理想。但與此同時,一些家長會產生質疑,線上學習的方式會不會對線下學習產生影響,學生是否可以兼顧線上線下學習,學習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提升。事實上,多媒體信息技術線上教學功能的開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但教師的責任和義務沒有發生改變,很多教師通過教育平臺點播功能,學習他人教學方法,素質能力都有所提升。線上教學的方式也可以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同樣可以根據平臺數據統計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學習。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帶來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教育水平。
現階段,翻轉課堂模式已經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該模式對于教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有很大幫助。翻轉課堂模式改變傳統學習方式,將學習主導權交給學生,教師發揮輔助作用,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深入理解學科知識。翻轉課堂模式對學科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課堂中教師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思考,做好備課工作,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平臺中的課件視頻等,不斷揣摩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掌握課堂教學節奏,為學生構建趣味化的課堂。學生通過翻轉課堂可以拓展學習方式,利用網絡結合書本內容獲取更多知識。如小學教育中,教師設置線上學習任務,學生在線學習課堂內容,初步認識和理解知識。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互換身份,學生針對某個知識點為大家講解自己的理解,教師和其他學生作為聽眾對講解進行評價,此種方式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鼓勵學生分享學習成果,互相指正存在的問題。由于小學生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教師應發揮輔助作用,駕馭整個課堂活動,必要時進行分析講解和評價,使學科教學各個環節可以有效開展。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小學教育,學校應搭建和完善教育教學平臺,為師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共享信息,打破教育瓶頸,鼓勵師生充分利用平臺功能,認識到教學和學習中的不足之處,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合理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發揮其利用價值。小學生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拓展知識范圍,對學科知識的認知也更加深入,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和圖片素材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對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豐富的課件資源幫助教師拓展教學方式,使教師可以有效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融合,提升教學有效性,學習優質教學內容,探索高效的教學模式,增進師生溝通,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困境,促進小學教育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興平.基于信息技術與多媒體的中高段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甘肅教育,2020(2).
[2] 張新靖.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小學教育探索[J].青春歲月,2019(4).
[3] 楊欣霞,岳君.在新理念下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新課程中小學古詩詞學習多媒體資源建設與應用研究》[J].西部大開發(中旬刊),2012(3).
[4] 劉曉棠.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的整合[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07):121.
[5] 薛曉蝶.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新通信,2018,20(11):205.
作者簡介:楊林茂(1992.05——),男,碩士,助教,洛陽師范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育,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