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業界熱議的話題。文章梳理業界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一些重要觀點,分析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特點,并結合筆者《君子名言》的編輯過程及自身英語教輔圖書的編輯工作,通過比對編輯角色的“變”與“不變”來探究新時代編輯的角色定位,以期從微觀層面對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理論思考。
[關鍵詞]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編輯角色;知識服務
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業界熱議的話題,對出版界而言,高質量發展是黨和國家對出版業的要求,是出版企業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要求。對編輯而言,其角色定位或曰職能,既有其堅守的一面,又有求新求變的一面。因此,審視編輯角色的“變”與“不變”,對做好編輯工作,發揮職業效能,提升出版效率,促進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編輯在助推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起到基礎性和關鍵性作用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數量型轉向質量效益型,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他領域和行業紛紛提出與本行業相關的高質量發展要求,出版行業也不例外。
各出版社根據自身特點,探索創新文化,提升效益和質量,打造高質量出版物。柳斌杰認為,高質量發展的出版業包括出版產品的高質量,但并不局限于產品質量,而是出版業的全面發展。出版業的高質量涉及出版保障體系、出版企業、出版產業、出版產品、出版服務、出版隊伍六個方面的高質量。譚躍認為,高質量關聯內容、市場、經濟、產業、機制、黨建、人才等多個維度,其中最關鍵的是內容質量和產業質量。內容的高質量主要體現在選題具有政治的高度、社會的廣度、思想的深度,其凝結政治性、思想性、大眾性,體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文化貢獻和市場影響的有效結合和高度統一。
從諸多表述來看,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多維度、全方位的發展,它關聯出版業的方方面面。它的落腳點是發展,但這種發展不是粗放式的品種數量增長和產業規模擴大,而是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質與量相協調,即內容是導向正確、優質、有品質的,出版人才、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是成體系、全面發展的,服務是優質而具有創新性的,出版物的總數量和品種結構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梢?,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特點是:內容和服務的優質性,體系的完整性,質與量的協調性。
內容是出版業的核心元素,內容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出版業的發展速度、高度和深度。而編輯作為內容的發現者、加工者和傳播者,居于出版工作的關鍵位置。編輯對內容資源的發現、加工和傳播,是關鍵要素形成體系化的基礎,也是提供知識服務的直接推手,進而是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石。從歷史發展的動態性來看,編輯所履行的發現、加工職能,是編輯工作一貫的基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編輯角色的外延勢必需要不斷拓展,以適應新時代出版工作的要求。因此,審視編輯角色的“變”與“不變”,對如何做好編輯工作,促進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編輯工作在職責上“不變”是堅守
編輯角色的發展是歷史和現實的產物,與社會文化具有密切聯系。在新時代,我們對編輯角色在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予以審視和定位,有利于正確認識編輯角色的社會文化價值。
(一)知識價值的發現者
編輯是文化作品的打造者、傳播者。這一重要前提決定了編輯需要對文化資源進行搜索、判斷和積聚,也就是發現知識的價值。如何在巨變的時代、浩瀚的信息和文化資源中篩選出具有專題性、系統性、可延續性的選題,是編輯工作的首要任務。
2014年6月13日,《光明日報》頭版發表了著名學者錢念孫先生的文章《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章指出,君子文化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直接嫁接并開花結果的老樹新枝。激活和倡行君子文化有助于對社會各階層人士進行思想文化上的因勢利導,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廣泛價值共識[1]。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工程,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全面提升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p>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顯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開發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選題是地方出版社的題中應有之義。對傳統文化而言,其如何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君子文化的研究成果給予了我們啟示:將君子文化與時代新人相結合,這不僅是對二者關系的學理探究,更是極富現實指導意義的探討。從這個思路出發,筆者所在出版社策劃了“君子與時代新人叢書”,將傳統的“君子”概念與當代的“時代新人”概念聯結,賡續優秀傳統,打造叢書體系。叢書包括四冊:《何為君子》《君子名言》《君子故事》《從君子到時代新人》。其中《君子名言》收集了與君子相關的重要言論,將君子人格中最為凝練與重要的特色品質按照仁、義、禮、智、信、勇、樂七個方面進行分類,以原文為基石、譯文為解讀、評說為升華來展現君子文化的精深內涵。
(二)內容資源的加工者
在出版過程中,編輯是內容的加工者,以工作進程為順序,其需要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在三審階段,編輯要摒棄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保證圖書內容的主題契合性。主題是圖書的核心內容,也是其獨特價值所在。編輯想要保證主題的契合性,就要從中心思想、結構等方面建構主干內容。以《君子名言》為例,該書所選的主題是君子的名言,內容就必須符合君子和名言這兩大元素,缺一不可。選文中若沒有直接涉及君子,或不是專言君子的,編輯就做了適當的內容刪除,如“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同時,有些評說基本是復述原文,或需要改進,或需要直接刪除,以保證圖書內容與主題的高度契合性。二是在編輯加工階段,編輯要從查找資料、溝通交流等方面強化內容質量。一方面,編輯要從原文入手,通過多渠道查找相關資料,修改原文存在的疏漏之處,并對古奧難解的詞語加上括注,對稿件中錯誤或不準確的字詞句進行校訂。例如,“無本不正,無文不行”應改為“無本不立,無文不行”,此句出自《禮記》。
《論語》中有:“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边@可與此句相印證。又如,“譬如引遠必自邇”應改為“譬如行遠必自邇”,兩句雖是一字之差,但意思卻有差別。因此,編輯要避免傳承典籍的這種訛誤,對傳承典籍或典籍大意的內容必須力求準確、精當。另一方面,針對《君子名言》部分評說的不足,編輯與作者進行多次溝通并加以修改。例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才能有效發揮其價值”,經編輯查閱文獻資料,并與作者探討交流,將此句改為“賢良的君子能夠勇于擔當責任,成就大事,而能力是擔當的底氣,勇于擔當必須有真功夫、真本領。沒有能力的擔當,只會事與愿違,甚至釀成大錯。勇于擔當,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著眼大局的視野格局、創造性解決問題的素質能力”。這樣,評說更加具體明確,展現了君子文化的精深內涵。這些就要求編輯善于學習、勤于積累,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能發現關鍵問題,并妥善解決。三是在三校階段,編輯要通過校異同和校是非等手段,及時發現錯誤內容并改正。四是在通讀階段,編輯要通過專項檢查、通讀清樣和采用黑馬軟件等方法,保證圖書體例規范、文字內容準確。五是在印前審讀階段,編輯要發現自我思維、自我知識儲備等方面的盲區或不足,嚴把質量關。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輔圖書已從粗放型轉向高質量發展,教輔編輯也應時刻繃緊圖書質量這根弦,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服務。筆者從事英語教輔編輯工作十余年,始終堅守質量為王的準則。教輔圖書的特點是時間緊、任務重、質量高,如何將高質量的教輔圖書送達師生是教輔編輯工作的重中之重。筆者在編輯《名校學案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三冊》時,發現個別答案有誤,句型結構存在語法錯誤,整體篇章與主題不夠契合,對此,筆者做了認真的修改,保證了教輔圖書的準確性。例如,書稿中的句子“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accept by the world.”改為“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world.”,“The park is open to the public with restriction.”改為“The park is open to the public without restriction.”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輔圖書,助力他們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教輔編輯也在不斷地糾錯和改正中體現自身的責任意識和夯實自身的業務功底。
三、編輯工作在效能上求“新”求“變”是突破
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科學性、專業性。編輯人員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直接影響出版物的質量。為此,編輯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新性,實現編輯工作的選擇優化和導向性作用。
(一)融合發展的先行者
融合是不同元素相互滲透的過程或結果。如今出版業的融合發展就是傳統出版的內容資源與新型的技術、平臺、渠道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出版融合直接影響了出版流程、傳播方式、傳播載體、交流方式等方面。為此,編輯必須正視這種變化,做融合發展的先行者,切實把融合發展貫穿于出版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出版效率,增強出版物的影響力。一是在選題策劃環節,編輯的策劃范圍應涉及內容策劃、內容呈現方式的策劃、制作技術的策劃、作者資源的策劃、宣傳營銷的策劃、受眾行為的策劃等方面。二是在編輯加工環節,一旦有新的載體,編輯就需要對紙質文本、音頻、視頻、交互軟件等載體進行審校,把握文本的政治性、科學性和技術性。三是在生產環節,基于內容資源“一次加工,多次使用”模式的形成,出版社很可能要與擁有版權資源的網絡平臺、通信運營商、影視公司等開展廣泛的戰略合作,而編輯在內容的生產、傳播上必然需要和合作方進行持續的溝通。四是在宣傳營銷環節,編輯要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等平臺開展出版物的宣傳營銷。以《君子名言》為例,在出版的各個階段,編輯需要考慮不同的問題。比如,出版物的呈現方式是紙質的,還是多媒體的;作者資源是本土的,還是外地的;宣傳發行是通過紙質報刊、實體書店,還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喜馬拉雅FM、咪咕閱讀、今日頭條等新媒體。據研究,融合發展會經歷“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三個階段。目前,大多數出版社和文化企業還處于第一階段。如《君子名言》的融合發展依然處于紙質文本的精雕細琢階段,且囿于出版規模和資源,其所采取的仍是傳統的紙質文本出版方式。
(二)知識服務的提供者
科技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使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快捷化;另一方面,海量信息增加了受眾選擇的難度,信息的繁雜也會使無效信息對受眾形成干擾。如何將海量信息重組和內化為個人信息是一個難題。因此,為受眾提供直接、有效的知識服務的公司應運而生,比如得到、喜馬拉雅FM、懶人聽書等。知識服務指從各種顯性和隱性知識資源中按照受眾的需求有針對性地提煉知識和信息內容,搭建知識網絡,為受眾提出的問題提供知識內容或解決方案的信息服務過程。知識服務的特點在于以受眾的需求為中心,提供個性化、多元化和定制化的服務。知識服務的本質是基于海量、權威、系統的內容資源,通過對內容資源進行碎片化、標引、語義關聯、深度挖掘和統計分析,為受眾提供科研、生產、教育多場景下的多元化、立體化、定制化服務[2]。知識服務所依托的是知識,所傳播的卻不是簡單的信息或知識,而是互動性強、快捷有效的“知識膠囊”。盡管這種“知識膠囊”存在一定的爭議,但是在海量信息的時代,其能快速提供某方面的知識,能快速提升人們某方面的能力,這本身就是其某種社會價值的體現,因此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當前,知識服務正以快速增長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正在成為出版業的前沿業務。編輯要想做知識服務的提供者,一方面其要運用系統思維,全面而客觀地分析內外部環境,發揮出版社的資源優勢和編輯自身的專業優勢,借助優質的作者資源,搭建專業的內容資源數據庫,實現內容的快速檢索;另一方面其要強化信息的互動與更新,不斷向受眾提供智能化、個性化的信息。當前,國家正加大力度進行教育制度改革,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雙減”政策的實施也對教輔出版轉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教輔編輯應穩中求變,對作者團隊優中選優、精中選精,保證書稿資源的科學性、思想性和適宜性。
四、結語
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出版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目標。就編輯而言,審視編輯角色的“變”與“不變”,既是對歷史進程的再梳理,也是對現實狀況的呼應與再思考。從編輯角色出發,關照歷史與現實,綜合衡量國際國內形勢、時代主題、歷史進程、自我條件等方面,開發導向正確、內容優質的選題,是編輯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良好體現,有助于推進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錢念孫.君子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4-06-13.
[2]高培.專業出版社如何實現知識服務轉型[J].出版廣角,2017(02):39-41,55.
[作者簡介]姜丹(1980—),女,福建福州人,福建教育出版社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