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妮
摘 要:主題式活動作為重要的德育教學模式,能夠針對傳統德育教學手段進行補償和完善,讓小學生能夠真實的參與到教學中,根據主體式教學活動能夠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時刻警醒自己的行為,因此為小學生開展主題式的德育活動發揮積極的作用,本文針對小學主題式德育活動的內涵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教學思路進行設計和完善。隨著小學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加快,也推動了德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很多老師也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打破了傳統以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從而解決了以往德育教學處于被動地位的問題。德育作為小學教學的重點內容,有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主題式德育教學活動是德育教學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小學教學 主題式德育活動 設計對策
根據小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規律,通過集體活動和校外主題教育的方式是最佳的教學手段,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真正發揮滲透性教學的重要性,從而可知針對主題式德育活動進行合理設計有重要意義。主題式德育教學活動的設計需要從理論、教育目標、操作流程、活動反饋以及方案完善等環節來確定,要秉承了學生全員參與的原則,符合生活以及教育的目標,從傳統文化、禮儀以及法制安全等內容作為主題式德育教學的主要手段,一切以主題為核心開展德育活動的開展。主題式德育活動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下實施德育活動,教育針對性較強,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較為深刻,因此要針對主題式德育教育流程進行合理的設計,分析設計原則,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
1 主題式德育活動的教育內涵
我國教育行業,在促進學生進行理論及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需要先指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備優秀的品質是我國教育的目標,小學德育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隨著德育改革以及新課改的實施,小學德育也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和創新的新階段,很多新興的、有趣的教學方法得到廣泛的應用。主題式德育教學活動作為眾多德育手段中的一項,在德育教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效果。主題式德育活動簡單來講就是在某個主題的指引下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相比傳統的德育教學手段來說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用一個教育的主題,那么也就預示著開展的德育教學是有針對性的,屬于創新的教學方法。
2 主題式德育活動設計的原則
2.1 保持與安全性原則
主題式德育活動的設計必須秉承全員性的實施原則,要求所有學習都參與到主題式德育活動中,不能只針對有明顯德育問題的學生開展教育,全員性參與的主題式德育活動能夠發揮預防的作用,將德育工作的作用發揮出來。
2.2 保持貼近生活的實施原則
主題式德育活動的設計需要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協調,不能出現假大空的問題,要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保證主題式德育活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家長和老師還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維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榜樣、表揚的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禮儀規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3 保持協同教育的原則
小學開展的德育工作基本都是在學校中展開的,不過這種德育教學結果依然不夠理想,因此要結合家庭、社會儀器開展德育培訓,將主題式德育活動與家庭、學校、社會組織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德育培訓營造一個良好的關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育。
3 小學主題式德育活動的開展路徑
3.1 設計一個全面到位的德育主題
主題式德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先設計一個主題,主題設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直接影響到德育開展的效果。在進行德育主題設計的時候要秉承以下幾點內容:第一,序列化原則。小學生思維品質和道德修養的提升是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針對性的開展多個不同主體的教育活動,每個主題活動都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是不可以被隨意替代的[1]。因此要從整體發展的角度,根據德育教學的目標以及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針對各項不同的主題內容進行篩選和分析,保證每次開展的主題活動都能獲得極高的教育意義,通過實現不同的小目標最終達到德育教育的大目標。第二,主體化原則。小學生是德育教學的主體,老師必須突出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才能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開展德育教學活動。主題選擇以及教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老師也要多聽取學生的建議和想法,在實踐階段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進行問題的探索,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有強烈的參與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提高學生與他人溝通協作的能力。第三,時效性原則。教育主題選擇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最關鍵的就是評估其是否符合當前時代發展的要求、是否順應了時代的變化等,與時代聯系的越密切那么德育教學效果就會越好。就比如說,在我國成立70周年的時候,全國都在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從而可以在9月和10月舉辦主題活動,主要就是根據國慶的主題展開,從而讓學生結合時事有更加深刻的體驗。
3.2 制定科學的評價機制
主題式德育活動的開展并不是跟風潮,是一種真正發揮效果的教育手段。但是要保證德育教學的效果還是需要構建完善、科學的評價機制。評價是對活動開展過程和結果的總結和反思,能夠發揮分析問題、總結經驗、解決問題以及指導方向的效果,因此評價機制要貫穿在主題式德育活動的過程中。第一,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小學的道德修養是需要慢慢培養的,是一個不斷總結積累的過程中,因此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也要秉承著多元化的特點,擺脫傳統德育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手段,重視形成性的評價。老師在每個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客觀的評價每個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并且多多給予鼓勵,讓學生受到鼓勵能夠有不斷進步的信心和決心。第二,構建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主題式德育活動貫穿在整個小學德育教學中,為了保證活動的有效性和長效性,那么就要構建一個完善的評估機制,比如評價標準、評價內容等都要給予明確,保證評價機制作為主題式德育活動開展的保障[2]。
3.3 構建豐富的主題式德育活動內容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從而也決定了他們自控力較差的特點,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起來,因此在主題式德育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教學模式以及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化,注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要盡可能的舉辦一些參觀活動以及義務勞動等,也要將德育主題式教學與當下流行的新媒體結合起來,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觀看視頻、直播等內容進行德育內容的宣傳。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一個具象思維轉變為抽樣思維的過程,因此豐富的教學內容以及直觀的教學方式,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有切實的體驗和內心的認同感,從而有利于提高德育教學水平。主題式德育活動自身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各種教育設備和技術也給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老師不僅要結合實際情況,還要勇于創新教學手段,將主題式德育教學活動的價值發揮到淋漓盡致。
3.4 重視師資團隊的建設
老師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力量,老師綜合素質也直接對教學水平產生極大的影響,老師的道德修養也直接決定了德育開展的效果。主題式德育活動屬于新型的德育教學手段,但由于很多老師缺乏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基本都需要通過自學和培訓兩種方式了解教學方法,作為學校要多給老師提供一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促進師資力量的壯大[3]。第一,自學法。老師要充分認識到德育教學的重要性,也認識到主題式德育活動在德育教學中的地位,從而自覺的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老師在自學中要客觀的對待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彌補,從而提高自身專業能力,不僅要學習理論知識還要結合實踐進行操練。第二,培訓法。學校可以多開展一些專題活動的培訓,鼓勵老師外出培訓及交流學習,拓展老師的眼界,豐富老師的理論知識體系和專業素養,將學到的內容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從而提高主題式德育活動的教學效果。
4 小學德育主體活動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德育主體活動的階段性和系統性較差。分析小學德育主體活動應用,學生無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法,導致德育老師在主體活動規劃、德育目標設計上都不具有針對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各個年紀之間的德育活動也無法實現聯動,導致德育主體活動的作用無法發揮出來。第二,德育主體活動內容的科學性較差。德育活動內容過于形式化、模糊化,小學德育管理工作需要根據學科教育的具體情況開展,缺少規范的德育教學讀本,都是應用網絡上德育活動的教學案例開展教學。德育活動設計目標科學性較差,德育老師會將熱鬧的活動氛圍作為主題式德育活動的目標,但是無法重視德育活動內容的層次性、鮮明性,不具有一個具體的主題,也未能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德育主題內容的設計缺乏反饋機制,德育活動反饋都是以學生寫體會的方式進行,但是由于缺乏老師的指導、缺乏學生反思環節等的,導致主題式德育活動設計的有效性較差,無法發揮最好的作用。
5 主題式德育活動設計思路分析
5.1 關于傳統文化主題的設計
為了提高學生對我國優秀民族文化的學習,幫助學生培養優良的民族品格,老師就要針對傳統文化作為德育活動開展的主題,結合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進行教學,比如可以舉辦百家講壇活動、以傳統節日作為教學主題開展德育活動等[4]。
5.2 關于法制主題的設計
對小學生來說,法律法規的很多知識都是欠缺的,從而學生也缺乏一定的全面認識,對一些違法行為也沒有很多的了解。因此在實施德育活動主題設計的時候,要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出發,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等相關安全認知。可以講解一些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普及未成年保護法,講解一些校園霸凌的真實案例,讓學生對法律法規有一定的了解。
5.3 關于親子活動主題的設計
為小學生開展的主題式德育活動要注重與心理培訓結合起來,在家長的陪伴下一起參與心理教育活動的培訓。可以向家長發放一些宣傳資料,通過召開家長會、在微信群中發送圖片或視頻的方式進行宣傳,將學校開展的德育活動內容傳達給學生的每個家庭,讓家長能夠認識到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促進家長和學生一起學習和進步,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努力,能夠為學生營造要一個溫馨、和諧的教育環境[5]。
5.4 關于文明禮儀主題的設計
要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品德,就要積極的開展文明禮儀主題的培訓。老師要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處事,掌握與人溝通交流的方法,學會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這些內容對學生未來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去看視頻、表演節目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組織學生一起對禮儀進行探討。不僅如此,還要給予學生一定的獎勵,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自覺履行文明行為。
5.5 科技與環境主題的設計
科技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較為密切,因此要積極將兩者之間的關系和影響結果傳輸給學生,德育主題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圍繞科技與環境的關系進行設計。要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科學大賽等科普類活動,與植樹節、環保日等結合,針對這些節日開展針對性的德育培訓。
6 德育主題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帶來的影響
通過相應的德育主題活動,能夠激發小學生參與德育教育的積極性,德育主題式教育活動多種多樣,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通過日常潛移默化的影響來達到德育教學的效果,而且主題式德育活動也給學生提供了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夠自我反省、自我思考以及相互學習,通過評價別人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團結合作、與人有效溝通的能力,在集體生活中能夠自覺遵守紀律,對提高學生的自律性有重要意義。在開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動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是非黑白、善惡好壞等,對這個社會有正確的認知從而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為促進學生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小學的主題式德育活動設計不僅能夠促進教學內容豐富多樣,還能為學生的德育培訓構建良好的環境,讓學生突破校園閉塞的環境,對這個社會有更多的了解。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德育活動也因此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小學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得到很大的突破和創新,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題式德育活動作為新型的德育培訓方式,還需要持續的進行優化和完善,隨著主題式德育活動的實踐,這種教育活動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7 小結
小學主題式德育活動的有效設計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隨著德育教學的改革,小學生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中走出來,思維能力得到發散和拓展,對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主題式教育活動作為新型的教學手段還需要不斷的完善,通過實踐教學經驗的積累,主題式德育教學活動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真正做到立德樹人的德育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妍.小學主題式德育活動設計策略[J].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19(6):7.
[2] 蘇苗.小學主題式德育活動設計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8(6):214.
[3] 張妹.小學德育主題活動的實踐路徑探析[J].讀與寫,2021,18(7):44.
[4] 黃健彬.運用主題活動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性研究[J].少男少女,2018,2(18):84-85.
[5] 劉萍.小學生體驗式德育活動的實踐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