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虹

摘要:文中在對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相關標準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構建大型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并對體系層次內容進行說明,期望能為賽事舉辦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大型體育賽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System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ZHANG Ya-Hong
(Quanzhou Institute of Standardization,Quanzhou 362000,Fujian,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standards for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proposes a gree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ndard system for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and explains the contents of the system level, expecting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event host city.
Key Words: Large-scale sports events; Green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ndards System
1引言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運動健康理念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迅速,體育賽事也迎來了井噴式增長。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后,我國承辦的大型體育賽事的數量和規模都呈現迅速增長態勢,賽事類別日益多樣化,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能為城市或地區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使城市建設和城市文明發生變化和進步,對城市的各方面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但大型體育賽事的急劇增加,也會涉及到許多生態環境問題,如賽事籌備階段體育工程和設施建設對環境系統的破壞、賽事舉辦期間由于人口激增導致城市生態系統的超負荷運轉、賽后體育場館設施利用率不高造成的資源浪費等。如何將大型體育賽事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實現體育賽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文中從標準化的角度尋求大型體育賽事承辦與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在對國內外相關標準現狀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構建大型體育賽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期望能為賽事舉辦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2國內外相關標準現狀
2.1 國外相關標準現狀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一直十分重視環境和可持續性標準化工作,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環境標準體系,這些標準為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性、指導性作用。在環境管理方面,ISO/TC 207制定了ISO 14000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為全球各類組織活動提供了一個管理框架,以降低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在能源管理方面,ISO/TC 301制定了ISO 50001能源管理體系標準,以及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能源審計、能源節約等方面的國際標準;在可持續性管理方面,ISO發布了ISO 20121:2012《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用于指導各種活動組織建立和實施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該標準首次在倫敦奧運會上采用實施,并成為之后所有主辦城市舉辦奧運會必須采納的標準。此外,ISO還在能源和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建筑環境設計、廢水和廢物利用、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共19個技術委員會制定了1300余項標準。
歐洲通過制定技術法規和標準來確保體育賽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歐盟委員會于1995年實施了生態管理與審計計劃(EMAS),為公司及其他組織提供一種自愿性的環境管理工具,用以評估、報告及改善其環境行為。EMAS的靈活性可適用于不同類型的體育賽事組織,2006年德國世界杯和2006年都靈冬奧會都是EMAS應用的成功范例。2017年, EMAS在自身體系中加入ISO 14001的要求,方便已通過ISO 14001認證的機構將其環境管理體系升級為EMAS體系。歐盟十分強調歐洲標準的支持作用。歐洲標準化協會(CEN)和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以及它們的聯合機構(CEN/ CENELEC)針對體育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標準體系,在環境管理、能源利用、環境質量分析、廢水和廢物管理、建筑能源性能、綠色采購、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共計發布了1100多項歐洲標準。
歐美國家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早,在推動全球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技術支撐作用。英國標準協會(BSI)于2010年發布了全球第一個碳中和認證的國際標準PAS 2060《碳中和證明規范》,該標準可為大型體育賽事實施碳排放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全球有不少體育碳中和典型案例,如2020年獲得PAS 2060碳中和認證的遠景維珍FE車隊。美國綠色建筑委員會(USGBC)于1998年推行綠色建筑評估體系LEED——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現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第三方綠色建筑認證體系。2008年北京奧運村、2022年北京冬奧會首鋼冰球館等體育工程都通過LEED認證。此外,德國的DGNB綠色建筑評估體系和PHI被動房標準、哥斯達黎加的INTE B5碳中和標準、美國的快速生物評估協議RBPs、法國的循環經濟標準、瑞典的哈馬碧生態循環模型等標準化成果也為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
2.2 國內相關標準現狀
自從北京奧運會提出“綠色奧運”理念后,國人對大型體育賽事的生態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體育與環境的關系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2021年10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到我國體育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中,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推動體育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國也一直在努力推進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工作。2015年,我國發布了等同采用ISO 20121:2012的國家標準GB/T 31598-2015《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2019年,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大型活動碳中和實施指南(試行)》。部分省市也結合地方實際研制了相關標準,如北京市的《大型活動可持續性評價指南》《綠色雪上運動場館評價標準》、上海市的《大中型體育場館建筑合理用能指南》、河南省的《公共機構能耗定額? 第4部分:場館類機構》、四川省的《公共機構節水規范》等。同時針對賽事舉辦中涉及到的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和能源利用、綠色制造、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環境治理等方面,我國研發了上千項的關鍵標準,涉及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40多個,為體育賽事綠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通過對我國相關標準文獻梳理可知,實現大型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將涉及到眾多的標準化領域。這些不同領域標準都是由我國各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或相關部門(組織)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專業領域制定的,標準化對象分散且相互獨立。因此,需要從頂層設計的角度,構建我國大型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統一規劃標準化整體需求框架,并按照一定層次將相互孤立和分散的標準關聯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標準體系的構建能更好地統籌行業資源,協調各相關組織工作,規劃我國體育賽事綠色發展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對促進我國體育運動與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和良性互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3標準體系框架構建
大型體育賽事綠色可持續發展標準體系的構建按照GB/T 13016-2018《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及要求》,以大型體育賽事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對環境的影響特征作為體系層次劃分依據,將體系結構劃分為賽前、賽中和賽后三個標準子體系,標準體系結構圖如圖1所示。
3.1 賽前標準子體系
大型體育賽事的賽前籌備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在該子體系中,應充分考慮賽事舉辦城市的經濟技術水平以及環境、交通、資源、基礎設施等因素,對賽前評估、體育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的規劃布局和施工建設、綠色采購、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開展標準制定。
(1)賽前評估標準,包括賽事生態環境風險評估和城市生態承載力評估兩方面標準。賽前評估標準是衡量城市生態系統與賽事活動能否協調一致的重要依據[1],主要對賽事生態環境風險的類別和級別、可控性以及城市生態承載力的評估模型、評估結果等進行規定。
(2)規劃布局標準,包括體育場館設施合理選址規劃、既有場館設施使用規劃、新建場館設施的綠色性及動態適應性設計、規劃地生態環境保護方案和改造補償方案等方面的標準。標準內容應結合當地的地形地勢和自然環境特點,在滿足賽事運動的基礎上,使整體規劃與周邊環境相協調。
(3)施工建設標準,包括施工期綠色建筑新技術的運用、綠色環保建材的使用、材料資源的循環利用、節能和節水設施設備及新能源的使用、能源監測及生態環境動態監測系統的構建、場館及周邊綠化配置及綠化方式選擇等方面的標準。標準內容應體現綠色施工理念,通過控制建造成本,減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實現賽事體育工程可持續發展。
(4)綠色采購標準,包括環保型辦公用品、生活用品、體育用品的采購,可降解和可回收餐具、包裝袋的使用,限制一次性物品的購買,使用電子信息傳遞方式代替紙張使用等方面的標準。建立綠色采購標準對大型體育賽事尤其重要,不僅涉及到賽事活動方方面面,對倡導和推廣綠色消費也起到積極作用。
(5)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標準,包括城市公共設施、公共工程和交通設施的建設和改善,以及城市環境衛生治理等方面的標準。該類標準的制定會涉及城市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能,應系統地提出治理目標和重點領域,并圍繞目標和領域進行細化和實施。
3.2賽中標準子體系
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階段,人口大量聚集和賽事運動開展會給舉辦城市帶來全方位、高強度的環境壓力。該子體系以城市生態承載力為基本平衡點,監測賽事舉辦期間的能源使用和生態環境狀況,在符合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基礎上,制定適用的環境標準和管理標準。
(1)監測系統標準,主要是對賽事舉辦地及周邊重點區域的用能監測和生態環境動態監測這兩方面進行規范。監測區域按照賽事規模大小及舉辦城市的經濟技術水平,可選擇體育賽事舉辦場館或戶外場地、水上項目舉辦水域、運動員住所、外來游客接待賓館、城市主要旅游景點、購物場所、城市主要干道、舉辦地附近居住區等[2]。
(2)節能管理標準,主要是對賽事舉辦地及周邊重點區域的用能系統進行節能管理所制定的標準,分為運作賽事的能源消耗管理標準和外來觀眾能源消耗管理標準[3]。標準中應明確節能目標,設置節能機構,依據能源監測系統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對各用能設備進行有效控制。
(3)環境保護標準,主要是對賽事舉辦地及周邊重點區域的大氣、水、土壤和聲環境進行有效防護所制定的標準。
大氣環境保護標準,包括賽事期間車輛出行和人員聚集要求、餐飲服務項目油煙排放控制、開閉幕式或慶典煙花燃放控制、城市道路清掃保潔要求、重要場所禁煙管理等標準。
水和土壤環境保護標準,包括場館和生活用水設施的巡檢和維護、水上賽事對水域環境的影響控制、綠化植物化肥農藥污染控制等標準。
聲環境保護標準,包括對賽事期間各類噪聲排放源,如開閉幕式或慶典表演噪聲、賽場廣播噪聲、運動器械和參賽設備噪聲、人員噪聲、建筑設備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等進行管理和控制標準。
(4)固體廢棄物管理標準,主要是對賽事舉辦地及周邊重點區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管理所制定的標準。包括場館和生活垃圾的管理和處理、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和回收利用、降低固廢產生措施等標準。
(5)生態保護標準,主要是對賽事舉辦地及周邊重點區域的生態系統進行有效保護所制定的標準。包括對陸地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措施、水上賽事和其他活動對水生生物的保護措施等標準。
3.3 賽后標準子體系
大型體育賽事的賽后階段,為確保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應開展賽后生態修復和場館賽后利用等工作。該子體系是其他兩個子體系在內容上的延續,是整個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
(1)生態修復標準,主要是依據體育賽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和現狀,對受破壞的生態系統進行恢復與重建方面的標準[4]。標準內容應規定生態修復的目標和要求,按照不同的生態功能區域提出具體措施方案,并明確賽事舉辦方或相關主體應履行的義務等。
(2)場館賽后利用標準,主要是對體育場館的賽后利用及運營進行規劃與管理方面的標準[5]。標準內容包括場館賽后利用需求分析、影響賽后利用的因素分析、場館運營管理目標和模式分析、具體運營策略等。
4結語
建設高質量的標準體系是我國大型體育賽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開展標準體系建設,應符合我國體育運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方向及大政方針,要系統規劃,依據分階段目標和“急用先行”原則,逐步開展重要標準研制工作。同時應通過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標準化協調機制,制定政府政策引導,開展標準宣傳培訓,建立標準實施評估機制等方式加強標準體系的實施,使標準體系能緊跟時代變化不斷保持先進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曹秀玲,張俊偉,等. 城市承辦大型體育賽事生態承載力及其預警策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0,29(6):62-64.
[2]梁波,張衛星,等.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生態環境的脅迫效應及應對策略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5): 31-35.
[3]安俊英,黃海燕,等.體育賽事對舉辦城市環境影響評估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2):31-35.
[4]金朝霞,于文謙.大型體育賽事生態補償機制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1):75-81.
[5]邰峰,鄭超,等. 北京冬奧場館賽后利用及公共體育服務內容研究[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44(3):4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