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瑩
摘要:網絡時代的快速發展,促使圖書資源的獲取方式產生了改變。線上資源的使用,不僅對工作的完成效率產生了一定影響,還讓編輯選題策劃、審稿、營銷等都產生了一定變化,在該背景下,為保障良好的傳播效果,需要編輯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使其可以在領域內具備良好的競爭力。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了互聯網給圖書編輯帶來的影響,同時闡述了創新的主流趨勢、人員的變化,以及具體的改變。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編輯;策劃創新
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多數行業未來的關鍵方向。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對傳統行業狀態產生了嚴重沖擊,其與圖書結合后出現了電子書、網絡出版等全新的方式,與此同時,線上投稿、計算機排版、網絡發行的問世,給編輯行業帶來了轉型的良好機遇。在該背景下,想要讓行業長久、穩定發展,便要進行創新,以此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形式。
一、互聯網給圖書編輯帶來的影響
(一)內容提供改變
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以及電腦、新型社交媒體、智能終端的出現,使出版工作的內容產生了一定變化。過去圖書內容、傳播媒介的單一化,是行業中的關鍵問題,在當前的網絡時代下,將二者融合之后,可以讓出版的形式更加多樣化。與此同時,在不同媒介、傳播方式基礎上的圖書出版體系,還可以對過去的單一問題進行良好解決,并建設出可以循環利用的模式,大幅提升有效性。在當前大數據技術的背景下,國內圖書編輯工作模式產生的變化,不僅讓書本內容網絡化,還通過利用商業價值的方式,與其他行業創立了相應體系鏈[1]。
(二)出版流程變化
過去在圖書編輯工作中,編輯人員需要將自身具備的資源作為切入點,之后對重要的信息內容進行采集,然后在題目合理選擇的基礎上,完成所有的策劃工作。網絡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促使書籍選題產生了變化,編輯人員要在考慮閱讀人員的興趣的基礎上完成選題策劃,使其在編輯完成之后深受大眾的喜愛。不僅如此,為了能夠適應當前的需求,在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可以與傳統編輯方式相融合,來完成印刷體系的改善、創新。
二、圖書編輯創新主流趨勢
(一)全程策劃創新
在圖書編輯的過程中,主要包含的內容涉及題目選擇、內容策劃、文字圖片選材、編輯等。編輯人員想要擁有工作的創新意識,便要具備一系列較高的標準,“全過程策劃”作為內部至關重要的部分,不僅要對全文進行貫穿,還要具備良好的動態演算能力。在網絡時代下,想要實現圖書編輯工作的創新,需要相應人員具備多種專業化的能力。
例如,在圖書編輯的策劃創新時,不僅需要對當前市場中的真實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還要對選題內容、選題意義、圖書策劃編輯、讀者需求定位、銷售推廣等一系列的過程具備清晰、明確的認知。在該過程中,圖書編輯工作的各個階段,不再是由多個環節的參與人員、責任人員組成,而是要讓一個人參與到所有程序中,開展對總體情況的把控,并且其中的任意部分,都要使用創新意識進行規劃、推進。
與此同時,在對全程策劃進行創新時,編輯人員在注重流程的同時,還要多關注出版具體內容、書籍載體形式、發售形式、線上線下運營等方面,因為這會對之后的編輯創新、運營銷售、讀者反饋產生影響,這時可以讓編輯人員根據市場上需求的改變,來對選題、內容進行適當的更改,強化策劃內容的時效性,從而增強對總體局面的把控,編寫出更加優秀的圖書,推動行業在良性的環境下快速發展。
(二)圖書編輯個性化
在當下的網絡時代中,個性化的圖書內容、閱讀方式已經成為時尚與潮流的追求方式,編輯人員要想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穩定發展,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對讀者的需求進行準確識別,并滿足其相關要求。當前在滿足讀者需求基礎上的個性化服務,以及圖書選題、內容定制,都是圖書編輯進行創新發展的趨勢。在過去的編輯過程中,只注重依據不同圖書種類,以及固定方向內進行題目選擇、材料組合、整體編輯,在定制服務出現后,其中創新意識得到了良好的發展。
與此同時,在數字化出版的背景下,圖書市場被不斷深層次擴展,讀者的閱讀需求不斷增多,這對個性化編輯、定制服務的開展產生了更高標準,避免其在簡單的“來料加工”層次長期停留。
為了能夠適應該情況,還需要將被動接受的模式轉變為主動化,使其在服務的過程中占據一定主導地位,然后依據對大數據、挖掘技術等手段的合理應用,來對讀者的興趣、習慣深層次發掘,結合當前的市政狀況、社會情況,對圖書出版的熱點進行精準識別,理解讀者在各個方面的需要,或者通過調查研究的措施,對圖書的種類、涉及的層次進行定制,然后選擇出適宜的主體、框架、內容,并在不知不覺間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意識,促使行業能夠良好、快速發展[2]。
三、互聯網時代下編輯人員需要的創新能力
(一)改變思維意識
在網絡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各個領域想要實現良好、快速的發展,都需要讓自身具備一定的互聯網思維。在開展圖書編輯的過程中,編輯人員不僅要對圖書進行良好整合,還要制作出更具文化內涵和價值的書籍,然后將其呈現給讀者。
在當前的網絡時代中,圖書編輯還要對工作創新具備正確的認識,知曉其給行業帶來的重要性,并讓自身互聯網思維融入在日常工作中。
圖書編輯完成之后,編輯人員可以通過自媒體、互聯網的力量進行推廣、營銷。例如,某個編輯為讓自身書籍的影響力、傳播范圍大幅提升,便與知名線上平臺進行了合作,以此讓宣傳覆蓋的范圍不斷擴大,促使更多的人通過微信公眾號、線上平臺認識到新書。
與此同時,微信公眾號還進行了與讀者的互動,編輯人員通過建設性意見的采集,對日后工作的開展進行改善。以上便是具備互聯網思維的經典案例之一,其通過對網絡的科學使用,讓自身工作的效率、質量大幅提升。
(二)培養讀者思維
讀者是編輯工作質量最為關鍵的“評價人員”,并且整體的創新優化,都是在其需求基礎上進行的。
為保障工作的完成效果,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編輯人員要對讀者思維進行科學培養,這不只是單純從讀者角度去看待問題,還要強化雙方之間的聯系程度。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消減了編輯、讀者之間的距離,使其可以在線上進行實時的溝通交流。與此同時,編輯人員不應僅限制在圖書的發行上,還要讓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升級,為讀者提供更加優秀的后續服務工作。
不僅如此,在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圖書編輯通過對線上平臺的使用,不僅強化了與讀者的溝通質量,還可以在交流、信息反饋的過程中,對工作總方案內容進行優化調整,讓最終成果與讀者需求相符合[3]。
(三)具備市場意識
圖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還是市場上流通的商品之一,在領域內互相競爭的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還是內部質量。如果在市場中銷售,其內容不能良好吸引讀者的關注,并對其表示認同,那便會使整體的價值大幅降低。
與此同時,除書本中的內容,整體的排版、裝訂質量、包裝設計品質都會對讀者的判斷產生影響。為此,在進行圖書編輯的過程中,編輯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產品思維,將其創造成具有較高文化價值、良好內涵的產品。為達到該效果,編輯人員不僅要確保內容具備一定意義,在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下,根據受眾的喜好進行排版、裝訂、封面。不僅如此,還要讓書本內容、外觀與讀者心理預期效果相符合,增加讀者對其的喜愛程度,方便日后銷售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互聯網時代下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選題策劃的創新
在圖書編輯的過程中,選題策劃工作不僅是整體的重要內容之一,還是保障之后整體流程平穩順利的關鍵保障。在當前的網絡時代中,線上資源的出現對編輯工作的開展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進行選題策劃時,編輯人員依據網絡平臺的使用,對國家當前的戰略內容、未來發展趨勢進行細致了解,之后在該前提下進行選擇題目的拓展。
與此同時,編輯人員通過對政府機關網站、行業協會官網信息、行業方針、發展規劃進行細致了解后,可以使自身出版的風險大幅降低。在關注行業動態情況的基礎上,編輯人員還能發現更加優秀的選題。
在進行圖書選題策劃的過程中,還可以借助市場情況調查研究工作來進行輔助。在網絡時代中,編輯人員還可以通過調研、選擇研究的方式,來對傳統書店具體情況進行清晰了解。
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還可以將網上資源當作其中的重要內容,使用搜索引擎來對題目的具體內容進行獲取。與此同時,編輯人員還可以將讀者關注問題、行業發展的新信息作為切入點,進行合理的策劃。例如,長篇小說《霾來了》,便是作者根據本地霧霾治理工作的真實經驗進行編寫,其中的問題也是讀者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由此能夠看出在網絡時代中,編輯人員還可以將互聯網中閱讀量、轉發量較多的內容作為選題資源。為了確定作者,編輯要多關注經常投稿的作者,或從專業、綜合大學的網站內部進行挑選[4]。
(二)審稿加工的創新
在對書籍內容進行審稿、編輯加工的過程中,其可以使用遠程辦公軟件大幅提升完成效率。編輯人員不僅要對作品、出版需求方面的符合程度進行重點關注,還需依據相應的標準,對學術知識錯誤、抄襲率進行嚴格控制。與此同時,編輯人員還要禁止出版的小說、散文中出現政治錯誤、淫穢、色情、侵權等情況。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出版工作集合之后,編輯人員可根據辦公軟件、黑馬等對內部錯誤進行處理。不僅如此,期刊、出版社中的查重數據,要能夠對抄襲情況進行準確檢測,并對線上信息資源進行合理搜索,讓編輯人員對稿件的構建狀況進行評審,面對針對一部分專業性更強的內容時,可以邀請相應專業人士,進行整體價值的評價、分析。
(三)強化創新意識發展
在網絡時代下對圖書編輯工作進行改革創新時,最為關鍵的便是具備良好、先進的思想理念,這還在創新意識培養中產生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在當前數字書籍經濟進步的背景下,在線閱讀的發展趨勢逐漸明顯化,其不僅給傳統行業帶來了嚴重的沖擊,還使讀者的閱讀載體、方式都發生了一定改變。在該情況下,勢必會對圖書的編輯程序、知識傳播方式帶來全新內容。
在當前的形勢下,圖書編輯工作想要創作出更加優秀和吸引讀者的書籍,便要與當前社會發展保持同步,對自身工作中的理念進行優化、創新,強化在該方面的正確意識。與此同時,還要對讀者的需求、市場變化情況進行及時掌握,進行更加精準的書籍材料挑選、規劃、編輯、出版等工作。將書籍發布與新媒體傳播平臺結合后,促進行業的長久發展。不僅如此,在書籍編輯的過程中,還要嚴格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汲取、保留過去的寶貴經驗,從多個不同角度對自身使用的思維形式、編輯模式、編輯方法進行思考,突破以往的陳舊觀念、短板,并對全新的理念、技能進行全面學習,創建出更加科學的圖書編輯、創新發展體系,以便與目前的時代需求相符合。
(四)完善創新知識結構
在圖書編輯創新發展的時代中,紙質、數字化書籍共同存在,這讓編輯工作不僅存在紙質策劃、題目選擇、出版的能力,還要在數字化的編輯上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但從當前情況的角度進行分析,多數編輯人員在工作中并未對當前形勢產生清晰認知,導致其在創新方面的意識程度、能力水平大幅降低,甚至還在新型知識構建、認識、學習中走上錯誤的道路。還有一部分編輯人員在當前數字化主導的時代中認為掌握時髦文字便可以將讀者的目光吸引住,并獲得一定關注度,這促使其在題目選擇、材料挑選的過程中過于大眾化,出版內容的創新性被大幅削減,導致知識創新也過于“畸形化”;還有一部分編輯人員認為只需要具備扎實的寫作功底、強硬的編輯能力,就能夠創作出質量優秀的圖書,而忽視了當前社會形勢的改變。不僅如此,由于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更偏向于碎片化、標題式的圖書內容,因此編輯人員在創建新型結構脈絡時,要對不同層次、水平的知識脈絡進行精準把控,緊跟時代發展方向,依據社會的真實需求來對社會情況進行了解,從而大幅提升在書籍題目選擇、材料策劃、整體組織的能力水平。
五、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進步發展,不僅對圖書編輯工作產生了沖擊,還為其良好發展提供了一定機遇。本文對互聯網給圖書編輯帶來的影響、圖書編輯創新主流趨勢、編輯人員的創新、創新的具體措施進行了細致分析,在當前的經濟文明快速建設中,編輯人員需要時刻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并確定出長久的規劃與目標,以此來吸引大量讀者的關注,提高出版社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宋瑞.融合出版背景下編輯角色如何定位:以科技圖書編輯為例[J].中國報業,2021(20):28-29.
[2] 于建輝,劉新彥.計算機技術在圖書編輯加工中的應用:以“工程機械系列雙向詞典”為例[J].傳播與版權,2021(12):17-19.
[3] 張軼華,黃鏑,郭晶,等.基于引證分析的高校圖書館外文圖書建設實證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1(21):32-42.
[4] 蘭雪,韓毅.Altmetrics評價視域下社會化閱讀平臺圖書評分數據可用性研究:以豆瓣讀書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1,33(11):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