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
摘要:現階段,我國出版行業正處于新的發展時期,傳統出版行業面臨著復雜的出版局勢。圖書編輯人員作為出版行業的核心元素,良好的把關能力一直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新的出版環境對圖書編輯的把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編輯要提升把關能力,把握政治輿論導向,遵守出版規范,樹立高度責任意識,努力傳播優秀作品。本文闡述了新時期圖書編輯工作面臨的新問題,進而就“把關”的內容展開論述,對現階段我國圖書編輯如何培養把關能力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圖書編輯;把關能力;培養
圖書出版物從作者創作到出版印刷的整個過程,圖書編輯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如果說沒有圖書作者的高強度勞動和高度負責的精神,無法創作出優質的圖書內容,那么沒有圖書編輯精益求精的編輯工作,以及嚴格的把關,圖書也不能成為合格的出版物。因此,圖書編輯的工作是出版行業的關鍵環節之一,其把關能力的高低,對出版業可否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影響[1]。所以,圖書編輯應在出版規范及文化導向等方面提升個人把關能力,進一步推動出版行業與新傳播環境的融合發展,出版更多具有高水平、原創性的圖書,傳播正能量,促進文化進步,有效滿足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新媒體環境下圖書編輯面臨的問題探究
現階段,通過我國出版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圖書出版的數量已位居世界首列,并逐漸向出版業強國邁進。同時,隨著世界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和社會環境的巨大變革,傳統的出版行業正面臨著革新,出版業數字化浪潮越加明顯。面對出版行業的新局面,現階段我國出版行業還面臨著專業人才尤其是新媒體人才缺乏、圖書質量有待提高、市場化程度偏低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制約著我國出版行業的發展。
當前伴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每個人都可以輕松地在網上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觀點的表達是隨意的,而且傳播快速,覆蓋面廣,造成當前的出版環境比較復雜,較之傳統出版行業給圖書編輯帶來更多考驗。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語言日漸流行,這其中存在著大量傳統出版領域很難接觸到的文字和詞匯[2]。雖然網絡用語大多新鮮有趣而且比較流行,但是也存在使用的不合理性,不規范性,甚至出現一些低俗、負能量的詞匯。對于出版行業而言,語言表達必須遵循最基本的規范,圖書內容要符合我國的文化導向要求,體現出優秀的文化成果。面對這樣的環境,圖書編輯要提升專業技術性,有效防止出版物受到互聯網文化的負面影響,生產出高質量的圖書。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快速迭代,受眾的閱讀習慣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加傾向于淺閱讀和碎片化閱讀,閱讀媒介也越來越依賴電子設備,這些改變給傳統出版行業帶來了挑戰。面對受眾市場的改變,出版行業也走上了傳統出版與數字出版相融合的探索之路。這一背景下的圖書編輯要適應新的出版環境,面對越來越快的傳播速度、出版程序簡單化、出版物多樣化的趨勢,需要沖破傳統出版的固化思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媒介素養。
總之,新媒體環境下圖書編輯面臨的受眾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出版思維的改變,在紛繁復雜的行業信息中圖書編輯要嚴守職業道德,用良好的職業素養促進出版行業的轉型發展。
二、圖書編輯需要把關的內容
圖書編輯在審核出版素材和加工整理出版物的過程中,需要優先對出版物的內容導向作用進行把關,必須嚴格遵守黨和政府的輿論宣傳方針。對內容細節進行把關,要根據出版物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效調整刪減。在把關過程中,要重視相關規則規范,突出重點內容,才能有效提升把關效率。因此,應注意以下四點內容。
(一)在政治方向上要保持敏感神經
首先,在我國出版工作是黨和政府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陣地,如何在思想文化領域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作為圖書把關人的編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3]。圖書編輯在深度整理圖書稿件過程中,如果出現涉及政治的內容,要保持對字詞的敏感,要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堅決防止出現政治性錯誤。尤其面對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人們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比較自由,各類社會文化和社會思潮碰撞,在個別作者的出版物中,出現了存在一定思想問題或者盲目崇拜國外價值觀的言辭,甚至存在一些非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言論或混入一些國外政治言論,這就需要圖書編輯守住審核的主陣地,把好政治風口,防止其出現在受眾視野。有的稿件中還會出現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會議決定等,涉及相關人物姓名或事件的描述,編輯仔細核對其精準性,這時需要編輯能找出相關文件或者權威媒體的報道進行準確核查,做到萬無一失;其次,在涉及領土主權內容上,圖書編輯需要重點關注領土范圍及地理位置標識等信息的描述,做到精準無誤。例如,在作者稿件中出現我國臺灣省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不能與其他國家相提并論,也要留意提到臺灣省的相關用語規范,等等。再如提到南海或其他海島時,相關附屬島嶼的名稱表述必須完整正確,不能簡化;最后,如果稿件中出現相關地圖圖案,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內容,避免出現原則性和政治性的錯誤。地圖的繪制和編制技術必須符合相關國家規定。必須要關注地圖中繪制的邊界線或者地理位置是否正確,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改正;如果圖書涉及重大選題,則要遵守地圖送審和備案制度;地圖類圖書如果針對特定的讀者如兒童類地圖書籍,在注重圖書的科普性、趣味性時更要重視版圖的準確和規范,以免影響兒童的判斷。當編輯不能很好地把握地圖編制的準確性時,需要及時求助地圖專業技術人員給予審查,參與出版把關過程。
(二)編輯要對涉密內容保持警覺
圖書編輯要嚴格執行《保密法》《新聞出版法》和相關保密規定等。對于作者文件中涉及的國家重大事務如國防力量決策、科技創新等領域,要做到細致分析審核,判斷其保密等級。并根據判斷結果決定是否需要上報領導部門或有關部門進行審定,因為其關乎我國領土主權和國家利益,需要注重保密工作和審核工作。
可以說,在實際的圖書出版工作中,編輯會經常面對一些涉密內容,尤其是伴隨著圖書出版市場的繁榮,名人回憶錄、資料匯編、科研成果等都加入出版物行列,圖書編輯需要熟悉編輯人員保密規定,以免相關內容造成泄密。
(三)嚴把民族宗教關
圖書編輯要正確掌握我國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提升民族宗教文化的意識,并尊重我國少數民族的民族習慣和信仰,保證出版物中不能出現帶有民族仇恨或破壞民族感情的內容[4]。涉及歷史上的民族人物評價是否中肯,對其所作所為的描述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考慮其包含的民族情感,做到不偏不倚、科學嚴謹。有的編輯本身屬于少數民族,對民族文化具有特殊的情感,在進行圖書把關時,特別要注意秉持公正公平的態度。
(四)要把好輿論導向關
圖書編輯要正確把好輿論導向觀念,將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把關工作中。要提倡作品的文化傳播價值,減少低俗與庸俗的內容。例如,有些作品中出現拜金主義傾向、崇尚西方的消費主義、宣傳個人崇拜,有的涉及色情、暴力、野史內容,甚至用流行的網絡文化來消費英雄人物,這些嚴重影響受眾的視聽,要求圖書編輯嚴格把關,抵制低俗的文化傳播。
三、圖書編輯把關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學習相關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提升把關能力
圖書編輯要對我國政治理論及相關政策法規進行深入學習,主動學習我黨和我國的重大決策,不斷刷新知識觀念,從而有效提升把關能力[5]。例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的法律法規等,通過提升個人的政治核心素養,有效強化圖書出版的政治覺悟和政治意識,從而實現嚴格政治把關,切實開展編輯工作。
圖書編輯要掌握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規,如對出版行業涉及的《出版管理條例》《圖書出版規定》等相關領域的政策法規進行深入學習,進一步提升個人學法和用法的意識,嚴把涉法內容。出版社也要制定相應的規定,以質量考核為指揮棒,調動編輯學習出版領域法律法規的積極性,提升學習在業績考核、崗位晉升、年度評選中的考核比重,對那些因為把關不嚴出現的圖書質量問題一票否決,促進編輯形成嚴謹的審稿作風。
另外,圖書編輯工作涉及社會和自然科學的眾多領域,雖然不能做到門門精通,但是都要有所涉獵。圖書編輯要完成高質量的把關,需要不斷學習,參加專業培訓和平時的主動充電來完成相關法律知識的儲備,擴大視野范圍,多聽、多看、多寫,培養自己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多學習相關案例,做到業務學習和編輯實踐相結合,還要關注當前出版行業最新話題,判斷其涉及相關法律知識點,做到未雨綢繆。例如,最近某大學教授起訴知網在其未知情的情況下收錄其發表的研究成果,這一事件提醒編輯要重視知識產權,在數字化的當下,著作者的版權問題需要予以關注。
圖書編輯在實際工作中,要養成記錄的習慣。例如,在審閱書稿時,會遇到常見問題,需要有意識記錄,并在記錄中積累經驗。例如,對文字審核方面發現的政治傾向問題,要認真記錄經常閱讀,從而強化把關意識。
(二)在各種業務培訓中提升把關能力
圖書編輯要不斷提升個人的業務能力,做好個人的繼續教育工作和業務培訓工作。當下的學習和培訓具有很強大的資源,網課、慕課等,不再受到傳統培訓形式的限制,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更方便,利用碎片化時間就能開展學習,了解編輯行業的最新動態,學習最先進的編輯理念和文稿處理技術[6]。這就要求圖書編輯能有效利用身邊的媒介來學習,訓練自身的文字編輯能力,用詞用語準確流暢,提升對相關知識的敏感度,從而提升專業把關能力。例如,圖書編輯可以定期參與出版社內部培訓或專題講座,結合自己所學的內容來進行實踐操作。當前很多在線培訓都開設較為豐富的課程,國家對專業技術人員培訓時間也有相應的規定,必須達到一定的專業技術學習時長。例如,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對專業技術人員都有具體要求。還有的出版單位定期會組織召開業務會,對一個時間段內出現的編輯加工問題進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尤其是政治性錯誤和常識性錯誤,在分析、講解的過程中切實提高編輯的實操能力,強化對問題的辨識和解決,是一個提升業務能力的有效途徑;有的出版單位還將近期出現的質檢不過關的問題稿件做成簡報發給編輯進行參考,對編校問題有個清醒的認識,有效提升把關能力;當然還可以進行業務骨干座談會,結合具體的編輯工作,以身說法來提升編輯的職業敏感性。
(三)在項目課題研究中提升把關能力
圖書編輯在出版工作中,要在項目課題研究方面提升把關能力。在日常的出版工作中,圖書編輯可以收集相關學術動態和出版物信息,在實際的出版工作中結合常見問題進行有效研究分析。在出版工作中的策劃案,或相關案例有成功和失敗的,都可以作為有效的研究對象,編輯可以主動申報課題[7]。在進行問題研究過程中,充分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政治素養,從而有效強化對出版內容的把關能力。例如,最近幾年比較多的“一帶一路”出版主題,可以很好地鍛煉編輯的綜合能力。因此,圖書編輯要積極策劃參與到選題中,提升個人對政治因素的敏銳判斷力。圖書編輯要從事自己擅長領域的出版物審閱工作,盡量減少自己不熟悉、不理解的行業的圖書出版工作,自覺地選擇各類高品質的文化作品進行出版。圖書編輯要努力強化自身創新性,如通過學習大數據應用、數字媒體版權保護、可視化處理等相關技術,促進紙質圖書轉變為數字產品。根據讀者需要,將數字媒體技術與出版物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讓出版內容得到更廣的傳播,不斷滿足當下讀者的需求。
(四)掌握新媒體技能提升把關能力
了解大眾傳播規律,對圖書出版方向進行把控。順應信息化時代的媒體融合趨勢,與科研院所、新聞媒體等建立人才互動交流和雙向培養的長效機制,熟悉多樣化、海量化、互動化和融合化的大眾信息傳播特征,學習媒體的傳播方式,充分利用不同傳播渠道的特點,強化融合出版產品傳遞文化思想的作用[8]。
要深入學習數字出版技術,從多方面促進傳統出版業與數字出版的深入融合。當前很多高校、科研院所、出版企業都對數字出版開展了相關研究和實踐,出版單位要積極開展合作,對編輯開展理論和技術交流,通過線上線下的業務交流培訓,使編輯深入了解數字挖掘、數字編輯等領域內的新技術和新手法,對當前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在內容、渠道、平臺、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有所了解。
編輯在出版工作中要融合意識,在選擇策劃、稿件組織、文稿編輯、校對把關等方面都能有新媒體思維,強化圖書產品的多元表現形式,綜合運用圖片、文字、音視頻等圖書資源信息,使文本內容以最佳方式呈現給目標讀者,開發有聲書、影像書等融媒體出版物,滿足新媒體時代下讀者的閱讀需求。
四、結語
在我國,出版行業是重要的思想宣傳陣地,圖書編輯只有不斷提升把關能力,對出版物的文化價值和思想導向進行有效判斷,才能發揮其價值。圖書編輯提升個人的把關能力,一方面是其自身專業水平成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原創性圖書出版的有效途徑。圖書編輯要通過各種途徑提升把關能力,提高職業綜合素養,進一步推進出版行業的融合發展,出版更多具有高水平和原創性的作品,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參考文獻:
[1] 周國清,唐永亮.新媒體環境下的編輯把關論[J].中國編輯,2019(10):89-90.
[2] 李海云.融媒體場域下新聞編輯把關嬗變與新路徑[J].記者觀察,2021(17):90-91.
[3] 楊莉.新形勢下圖書編輯把關能力養成路徑淺析[J].傳播與版權,2022(2):37-39.
[4] 宋永剛.新時代如何加強編輯隊伍建設[J].中國編輯,2018(6): 90-91.
[5] 陸昱.談編輯的政治素養[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6(1): 123-124.
[6] 任景輝.圖書出版領域主流意識形態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出版科學,2021(5):18-19.
[7] 李鐵錘.自媒體時代傳統編輯把關缺位與后真相偏向[J].中國編輯,2018(12):123-124.
[8] 陳家順.從信息數字化看學術期刊編輯理念的更新與傳承[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