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小林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實驗能促進物理學的發展,對學生物理思想的養成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愈加地深入人心。物理課程標準中明文規定:建構物理與生活的聯系,開放教學空間,驅動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要想實現這一教學要求,教師就要切實地建構生活化的物理課堂。
關鍵詞:生活實踐;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一、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
實驗教學作為物理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物理課堂基礎知識的延伸和鞏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物理理論知識的深度。同時,新課程改革后,明確強調物理實驗的重要性,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一個形象、直觀的物理場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物理知識,與此同時,豐富、趣味的物理實驗課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活躍課堂,從而保障物理課程的教學效果,提高初中生的物理水平和綜合能力。
二、現階段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實驗教學忽視了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許多理論知識只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才具有意義。同時,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也能提升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在物理實驗教學時,廣大教師更需要注重物理實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然而,當前許多物理實驗教師在開展實驗時,并沒有做到貼近生活,一些實驗內容較為晦澀難懂,極大地降低了物理實驗的教學效率。
(二)教師模式單一
在當前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實驗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基本上都是采用講授的方式進行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對物理實驗學習興趣低下,制約了學生的物理實驗參與性,無法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
(三)實驗教學理論與實踐脫離,教學方式落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進行,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學對廣大物理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經過調查研究發現,許多物理教師已經意識到了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一些教師在開展物理實驗教學時,授課方法太過老舊,有些教師甚至采用灌輸式的講課方式,并沒有結合課本和學生的認知情況對實驗進行適當延伸。造成了初中生對于一些物理實驗理解不夠透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達到很好地學習物理的目的。
三、初中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鼓勵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驗證實驗結論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嘗試應用實驗的結論解釋生活的現象,將幫助學生在知識應用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知識的記憶,也將幫助他們拓展對于實驗的認知,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學生也可以在應用實驗原理解釋生活現象的過程中,加強對于生活的理性認知,以更為客觀的角度看待實際問題,在生活中具有獨自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能力。例如,如果學生常常出現“腳底打滑”的現象,那么,他們就會迅速地意識到,這是因為地板提供給自己的摩擦力不夠導致的。因而,他們可以應用自己探究的“滑動摩擦力同什么因素有關”的實驗結論,從增加自重和增大粗糙程度兩個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增加自重的策略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但是增大粗糙程度卻是可行的。因此,可以通過增大鞋底部花紋的方式,增大鞋底面的粗糙程度,有效地增大摩擦力,減少“打滑”現象的出現。
(二)挖掘生活資源,開展物理實驗教學
按照《物理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初中物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自主開展物理實驗,讓學生以教學內容為中心深入挖掘生活周邊的資源和素材,搭建生活與實驗的橋梁,發揮生活資源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生活資源的挖掘:
1. 從食品中開發實驗資源。生活中的食品是物理實驗最為重要的資源,并且這一實驗資源還具有容易獲得的特點,將其應用到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促使物理實驗更加生動、明了,進而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物理實驗學習興趣。
2. 從生活用品中開發實驗資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做物理實驗的物品非常多。如手機、暖水瓶等,可以對聲音傳播規律實驗進行演示;借助瓷碗或者酒瓶裝上水,用筷子敲擊就會發生不同音調,可以指導學生借助其對物體振動的頻率進行實驗;還可以塑料吸盤掛衣鉤等,對大氣壓強實驗進行演示;利用注射器、熱水袋等,可以對大氣壓強的存在進行實驗等。
3. 從廢舊物品中開發實驗資源。在日常生活中,身邊還存在大量的廢舊物品,可以用來進行物理探究實驗,真正實現了變廢為寶,體現了環保的特點,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創新能力等。
(三)開展小組合作實驗,設計生活化實驗過程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其進行分組,每組學習優異和學習差的學生各半,并讓學習優異的學生擔任組長,對組內的實驗人員進行分工協調。該課所用到的實驗素材主要包括小車、砝碼、剝離以及木板等,小組成員在進行實驗時,可利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出不同高度的斜面,包括玻璃斜面、木板斜面以及書本斜面等,斜面高度以30°、60°及90°為主。在完成斜面的設計后,組長可讓學生分工,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負責搭建斜面并對斜面的角度進行調試,同時還需要對小車的滑行距離進行測算;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可讓其負責擺放小車,并對小車的重量進行計算,分析相關的受力情況;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與組長可讓其對實驗的步驟及內容進行統籌,并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還需在實驗后填寫相關的實驗報告,并代表小組上臺發言等。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小組成員自行設計實驗過程,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自我探究能力,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引導學生應用生活經驗理解實驗原理
對于學生來說,如果他們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完成對于知識點的記憶,那么,便不能夠充分地理解實驗原理,也不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按照自己對于實驗原理的理解,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和合適的實驗方法完成相應的實驗操作,因而學生在開展實驗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問題。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應用生活經驗對實驗原理進行理解,讓他們能夠在學習實驗原理的過程中,充分按照自己的想法掌握相應的知識點,這有助于學生后續實驗過程的開展。
(五)基于生活化背景下,選取生活化實驗素材
初中物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驗教學時,應從實際生活出發,根據課文內容在生活當中選擇相應的素材,并讓學生利用該素材進行物理實驗,讓物理實驗充滿生活氣息。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充分將生活理念融入物理實驗的課堂當中,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實驗的魅力,有利于拉近學生與物理實驗教學的距離,此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其探究及創新能力的提升,有助于進一步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效率及質量。
物理與生活密切聯系,在組織初中物理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把握二者的關系,挖掘生活資源,創設生活活動,建構出生活化的物理課堂,使學生在生活內容的輔助下獲取有價值的物理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物理探究能力,提高物理學習效果。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黃建蘭.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生活化的實踐分析[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11):70.
[2]李婕. 初中物理實驗與生活相結合的策略研究[J]. 中華少年,2019(36):161-162.
[3]陳巧. 初中物理實驗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討[J]. 中華少年,2019(29):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