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國
摘? 要:在現代社會的大環境下,人才的教育和培養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內容,家長都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事業有成,但是在家長和外力的壓迫下,教師容易對孩子展開高強度的教學和訓練,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帶來了一些問題。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何既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又可以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教師們一直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提升學校的教學水平,產生了“雙減政策”,通過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來提升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有喘息和放松的時間,改變學習機器的狀態。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其教學內容較多,物理課程的出現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拓展和挑戰,如何能借助學生的性格和興趣展開物理教學,設計好物理作業,是本文研究的內容。
關鍵詞:初中物理;新時代背景;雙減背景;物理作業
現代教學逐漸重視青少年的能力培養,以知識、能力、思維和身心健康為教學的目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知識儲備、思想和認知。在多種科目的教學中,作業是非常常見的存在,教師可以借助作業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同時通過作業來穩定學生的心性,讓學生可以進行訓練和復習。但是在實際的調查中教師逐漸發現學生的作業質量不理想,不僅不能達到提升基礎知識的效果,還會占用學生休息和鍛煉的時間,得不償失。為此在對學生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時,教師需要減輕物理教學的作業壓力,讓學生可以有思考和實踐的機會,同時還要豐富作業內容,改變作業形式,換一種方式來讓學生學習物理,喜歡物理。作為一名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師,需要針對教學的內容展開思考和探究,創新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展開教學引導。
一、借助課下實踐的方式,轉換作業的表現方式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學習的趣味性十分關鍵,若教師的教學內容較為枯燥,學生會降低學習和思考的熱情,加上物理本身的難度,會讓學生望而卻步,失去學習的信心和熱情。面對雙減背景,教師不能給學生提供大量的課下作業來讓學生強制性的思考和學習,因此教師需要轉變作業設計的方式,以一種活動的方式來讓學生對物理有深刻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究意識,深層次地激發學生的思想,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思想和精髓,以學生自己的能力來展開相關的教學內容。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物質的簡單運動》的教學后,可以通過一些學生生活中的活動方式來設計物理作業。教師需要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讓家長配合教師來完成物理作業的轉變,讓學生能從課本物理走入到生活物理,發現生活中的物理,進而在實踐中進行物理的學習。教師可以在講完課后對學生提問,讓學生思考教師的問題,并在生活實際中自己驗證自己的理論。如針對物體運動快慢、平均速度計算等作業,教師可以問問學生平時的上學方式、上學時間、汽車和自行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等,讓學生有意識地發現生活中的物理,有意識地計算自己的上學時間以及自己的平均速度,更好的規劃自己的時間。或者學生可以和家長一起合作,大家同時在A點出發,B點終止,家長開車行駛,孩子騎自行車行駛,記錄好各自形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物體速度快慢的比較,同時計算不同交通工具的平均速度,以數據記錄的方式提交給教師。這樣的教學方式也是作業的一種表現,只是將傳統的文字作業變為現代的活動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主動思考,主動計算,讓學生自己熟悉物理的計算公式以及相關的性質,將物理和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既可以提升物理教學的質量,豐富物理的存在感,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得到活動和放松,降低物理學習的壓力,以主動代替被動,實現雙減背景下的物理教學意義。
二、在實驗的環境中融入習題考察內容,加強學生的記憶
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都將注意力集中于知識的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實驗的教育和指導,導致學生不能更加清楚地理解物理知識,學習環境較為單一。實驗是物理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在動手中進行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思考,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和快樂。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將物理作業和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在課上的物理實驗中進行主動計算,得到自己的實驗結果,加強學生的記憶力和應用力,滿足現代教學的基本教學要求。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到設備齊全的實驗環境中,為學生鞏固摩擦力的相關性質和概念,之后講解做實驗的具體步驟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保證學生實踐的安全性。最后教師要求學生自主完成相關的實驗內容,并以真實的數據來說明摩擦力大小和什么有關系,對自己得出的結論進行總結。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不斷提問來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及時回答教師的問題,將傳統的紙質作業轉化為口頭提問,既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又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得到快速的思考和訓練,對于一些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有了更多的認識。這也是一種作業設計的方式,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可以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課堂環境,提升物理作業教學的有效性。或者教師可以在臨近下課之前布置幾道關于物理實驗內容的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及時鞏固學習的內容,以積少成多的思想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
三、借助小組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展開習題訓練
在作業設計的環境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成為主導者,激發學生的潛能,拓展學生的知識和思想。小組互動的教學方式是一種現代推崇的方式,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還可以讓學生在合作和交流中理解物理,提升學習和參與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因此教師在對物理作業展開設計時,可以借助學生自己的力量來推動教學計劃,充分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幫助學生綜合性成長。
比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壓力與浮力》的教學時,可以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成績給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每一個小組中都需要有不同尖子生、普通生和學習較為落后的學生,讓學生不會有等級劃分的落差感。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壓力和浮力的相關內容展開習題的訓練,讓學生們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來計算習題,規定一個時間完成,并核對答案,一起思考和分析,自主展開物理的學習和思考。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與其他同學之間的差距,激發學生努力學習的競爭意識,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明白合作和團結的力量,讓學生具有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意識。通過大家的合作,學生并不會感受到作業的壓力和無趣,而是會對學習產生興趣,進而提升物理作業實施的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國家對學生的成長極為重視,不僅要求學生的專業知識,還要求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雙減的教學環境下,教師需要借助學生的特點展開對應的教學設計,以課下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潛移默化展開物理作業的訓練,以積少成多的理念來不斷提升學生的物理作業質量,以小組合作來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認真程度。上述方式在實際的教學中能有效拓展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快樂面對物理,有效面對作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達到雙減背景下的教學目標。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劉妍娜. “雙減”政策下的初中物理作業布置策略[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1):85-86.
[3]方平芬. 自主探究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實踐過程分析——以測量電壓實驗為例[J]. 考試周刊,2021(27):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