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欣
摘要:新媒體時代到來,給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影響,媒介環境出現了重要的變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以及5G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信息質量的要求有所提高,只有高質量信息才能夠第一時間吸引用戶。新聞記者要想能夠吸引受眾,必須要認識到新媒體環境給自身工作帶來的變化,可以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迎合時代發展潮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特點和對新聞記者的要求,提出了新聞記者面臨的困境和發展策略,以期可以為新聞記者工作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記者;面臨困境;突破策略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給傳統媒體行業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沖擊,讓傳統媒體的影響能力有所下降,新聞媒體行業迎來了新的挑戰。
在新媒體環境下,人們可以自主獲取新聞信息,并且還能夠根據新聞的內容發表相應的評論,改變以往新聞單向傳播的模式,新聞記者必須要對自身的工作模式進行創新才能夠滿足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目前,新聞記者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較多的問題和困境,這給新聞記者的工作和發展帶來了制約和影響,作為新聞記者,應當認識到自身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職能和責任,可以形成良好的職業意識,主動突破困境,探索出一條新的發展道路,滿足人們對于優質新聞的需求。
一、新媒體新聞傳播特點
(一)時效性強
信息傳播時效性強是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主要特點,打破了以往時間空間的制約,可以讓人們在第一時間獲取新聞消息。傳統媒體在生產新聞時需要經歷層層審核等過程,新聞發布存在滯后性的問題,新媒體則突破了這一困境。
除此之外,如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和發布新聞的主體,將和新聞有關的信息發布到新媒體平臺上,進一步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
(二)互動性強
以往在工作中是新聞記者負責單方面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受眾可以對新聞內容進行評價,但是一些新聞記者對受眾的想法沒有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和受眾形成有效的互動機制。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記者和受眾之間可以展開雙向互動,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評論新聞記者所發出的新聞內容,新聞記者也可以及時進行反饋。新聞記者和受眾進行互動能夠有效提升受眾觀看新聞的積極性,對于后續新聞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互動性的提高能夠讓受眾參與到新聞傳播和新聞制作過程中,有利于提升受眾的參與感。
(三)形式多元化
大數據技術拓展了新聞傳播方式,讓傳播模式出現了多元化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作為新聞的傳播者,可以通過不同平臺進行信息傳播。以往人們通常通過網站進行交流,對于電腦終端的依賴度較高,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通過各類移動終端發布新聞。例如,可以利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在微博或者抖音這類平臺上進行新聞的發布和傳播,豐富了新聞傳播形式。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工作要求
(一)優化現有工作模式
新聞記者應當認識到目前現階段工作模式存在的問題,能夠結合新媒體技術對工作模式進行優化,在保留傳統媒體采編特點的基礎上和新媒體技術進行融合,從不同角度出發對新聞內容進行編寫和報道。以往新聞的傳播通常通過報紙、電視等平臺,給受眾的新聞瀏覽帶來了一定限制,通過合理使用新媒體平臺能夠提升新聞傳播的靈活性,也讓受眾可以自行選擇新聞。
(二)及時挖掘熱點信息
社會熱點會在媒體平臺上引起廣泛的輿論討論,特別是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時事熱點的類型、內容都開始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熱點信息更新速度快。
新聞記者應當重視對熱點信息進行挖掘和分析,結合受眾的具體需求展開新聞報道,以此確保能夠提升新聞的瀏覽量以及吸引力[1]。在挖掘熱點信息時應當從不同渠道對新聞線索進行挖掘,豐富新聞內容,保證新聞線索的全面性和綜合性。
(三)提升新聞吸引力
新聞標題是影響新聞吸引力的關鍵要素,新聞記者應當在堅持“內容為王”的基礎上對新聞標題進行調整,結合受眾的具體需求對新聞標題進行調整,以此提高對受眾的吸引力。
但應當注意的是,不能為了提升吸引力而成為“標題黨”,進而影響新聞媒體的公信力,長期以往會降低受眾對于新聞的閱讀興趣,對于新聞媒體行業的持續發展有著不利影響。
三、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面臨的發展困境
傳統媒體包括報刊、廣播、電視以及戶外,新媒體的出現屬于第五媒體,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新媒體是指在網絡時代下所產生的新型媒體形態,如廣播、電子期刊、數字電視、移動終端等均屬于新媒體。
新媒體可以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完成信息的傳輸,增加互動效率,重構信息傳播體系,滿足互聯網時代下人們對于信息的接收和傳播需求。新聞記者應當結合行業變化優化工作手段和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和新聞質量。
(一)新聞記者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我國新聞記者整體素質水平正處于不斷提高的狀態,多數新聞記者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以及工作能力,現場應變能力較好,能夠適應不同類型的工作環境,為新聞報道的開展提供了重要幫助[2]。
但是,仍有一部分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新聞媒體行業沒有針對記者制定完善的考核機制和培訓體系,部分記者的職業素養有待提升,使新聞媒體行業出現了人才良莠不齊的問題。
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然而由于對工作流程以及技巧的了解程度不夠,在報道過程中容易出現著急的現象,難以深入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影響了新聞質量。在新媒體時代下大量信息在網絡上傳播,部分記者為了能夠提升新聞吸引力,沒有針對新聞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就發表出來,出現了新媒體傳播虛假新聞的現象,未承擔起自身引導正向輿論的職能。
(二)采訪能力較低
新聞記者需要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對象進行采訪,這使新聞記者需要根據對象特點的不同對采訪方式進行調整,確保能夠主導采訪過程,引導采訪對象逐步回答問題,提升新聞報道的深入程度。
現階段新聞記者的采訪技巧仍然有待提高,一些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無法提出有價值性的問題,對采訪對象心理的了解程度不夠,導致新聞采訪質量有所下降。
當前很多新聞記者在采訪時通常只是將自己所寫出的采訪問題分別對采訪對象進行提問,沒有臨時根據采訪對象的心態變化進行內容調整,影響采訪效果。部分記者采訪內容以及最終新聞文章之間存在著脫節的現象,使采訪環節的功能受到了影響[3]。
(三)新聞采訪阻礙因素多
新聞記者身上承擔著傳播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職能,可以通過自身的工作向社會公開存在的不法現象,對于社會的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和影響。
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會受到較多因素的阻礙,如部分違反法律規定的人員會利用不合理的手段對記者進行威逼利誘,這會給新聞記者工作的開展造成不利影響。但是隨著我國法治社會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該現象越來越少。
(四)無法及時收集新聞信息
在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來源渠道有所增加,這使新聞記者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收集信息,但是信息類型和內容較為復雜,無法及時收集到真實性和可靠性較強的信息,給新聞傳播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在新媒體平臺上經常有人為了能夠獲得關注或者謀取私利而編造假新聞,這種現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以及權威性。在這一類虛假信息的影響下,新聞記者無法對新聞信息進行提取,無法及時獲得有價值的素材,難以為后續新聞編寫提供素材和資源支持[4]。
四、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發展困境突破策略
(一)改變傳統工作理念
新聞記者要想突破現有的困境必須要改變自身的思想意識,對以往的工作理念進行調整,形成新的工作認知。
在互聯網時代下,新聞記者應當形成互聯網意識和思維模式,認識到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收集渠道、新聞內容特點所出現的變化。在新聞傳播過程中主要的對象是受眾,為了能夠促使傳播視角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應當讓廣大受眾參與到新聞傳播活動中,形成開放化的傳播模式。新聞記者應當認識到這一特點,重視受眾的話語權,始終將受眾作為自身工作的核心,推進新聞媒體的轉型進程。
參與式新聞已經受到了很多受眾的肯定,最初新聞媒體接受來自受眾的熱線電話以及留言,雖然能夠收到受眾的信息,但是新聞記者無法和受眾展開即時互動。在新媒體時代下受眾可以留言的方式變多,新聞記者可以對留言內容進行篩選,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留言內容進行回復,可以保證和受眾展開有效溝通。
除和受眾進行互動外,還應當形成精準化傳播新聞的理念,結合受眾的需求展開媒體服務。在媒體行業迅速發展的環境下,人們可以自主搜索和瀏覽要獲取的信息內容,這需要新聞記者認識到受眾信息和新聞獲取需求的變化,能夠合理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需求進行分析,形成精準化傳播的新聞發展模式。新聞記者需要對自身的新聞制作定位進行明確,如娛樂新聞、體育新聞或者時事新聞等,分析受眾的新聞閱讀需求,以此為基礎對新聞進行采編制作。
(二)強化新聞記者專業素質
在新聞制作過程中,新聞記者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極其必要的,只有提高自身素質才能夠打破現階段的發展困境。首先,單位應當重視對新聞記者進行培訓。在培訓時應當將采訪技巧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包括心理變化、問題詢問技巧、重點提取方式等,強化記者的采訪能力,可以更好地應對不同的采訪對象以及采訪環境。在完成培訓后,需要對記者進行考核,利用實際訓練的方式評估其采訪能力,為了能夠進一步激發記者的學習意識,可以給予采訪能力較好的記者適當的獎勵;其次,重視對新聞記者實施職業素養教育。新聞記者在工作中必須要保證新聞信息來源渠道的可靠性以及信息內容的真實性,這樣才能夠保證為大眾傳遞優質新聞。應當重視加強新聞記者的職業意識,使其能夠認識到自身在工作過程中所承擔的職能,主動深入挖掘各類優質新聞,收集真實的新聞素材,確保能夠發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新聞記者在工作過程中務必要守住法律底線,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不能一味地為了提高新聞點擊量而編造不良新聞或者虛假新聞,形成公正自律的工作意識;最后,重視提升新聞記者的媒介素養。新媒體環境下,各個媒體平臺的合理使用才能夠幫助記者更加快速地收集信息,因此需要使其能夠形成媒介意識,能夠主動對新媒體技術進行使用,選擇優質的真實信息素材,挖掘新聞內部價值,辨別新聞媒體的真實和虛假。同時也需要強化新聞記者新媒體技術能力,使其可以利用各種軟件完成采訪內容的編寫工作。特別是現階段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重視將各類信息和素材進行融合,發布視頻時不單需要發布文字內容,同時還需要對視頻以及圖片進行剪輯或處理,需要重點針對這些技術進行培訓,強化記者的綜合素質。
(三)對新聞采訪方式進行調整
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新聞記者應當重視對采訪方式進行調整。隨著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發展,不論是紙媒記者還是電視記者,都要學會使用融媒體工具和平臺完成采訪。比如,在新媒體時代下,各個平臺都開設了直播功能,不僅能夠讓受眾隨時看到直播的采訪過程,同時還能夠讓受眾和新聞記者進行隨時互動。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可以選擇在媒體平臺上開設直播,可以第一時間向受眾轉播事件發展情況,同時還能夠提高新聞吸引力。在采訪時也可以選擇街頭采訪的方式,深入受眾的日常生活,真正了解受眾的內心感受,提升新聞內容的感染力。
五、結語
新聞記者是影響新聞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在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新聞媒體的工作環境、工作形式、工作內容都出現了較多的變化,給新聞記者的工作帶來了重大挑戰。新聞記者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創新工作理念,力求可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對工作模式進行調整,適應未來的工作需求。
參考文獻:
[1] 史勇兵.關于融媒體時代記者該如何定位的思考[J].傳媒論壇,2019,2(2):47+49.
[2] 房景智.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轉型的困境與策略[J].電視指南,2018(7):125.
[3] 趙智杰.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的困境與突圍[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19(22):103-104.
[4] 郭致杰.新媒體視閾下職業記者面臨的現實困境及解決路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