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陽


摘要:出版業作為我國信息傳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其承載著社會文化、主流意識形態建設以及傳統文化發展與傳播的重要任務。在新形勢下,媒體傳播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覆蓋,拓展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讓人們能夠利用媒體平臺實現信息創作與傳輸,這對傳統出版業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對此,本文通過剖析出版業高質發展的內涵和意義,指出在新形勢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境,并提出出版業在新形勢下的高質量發展路徑,使出版社能夠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并在實踐探索中逐漸推動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出版業發展;路徑
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成為新形勢下的主流信息傳播介質,這使傳統出版業的市場被壓縮,甚至一度出現“紙媒消亡論”。雖然在這樣的形勢下,出版業仍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新媒體時代對傳統出版業的影響也確實是持續性的,傳統出版業必須揚長避短,利用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效能和傳統出版業的市場優勢,創新出版業發展制度,探索出版業發展路徑。
一、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內涵、目標及意義
(一)出版業高質量發展內涵
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需要明確出版業現狀、發展趨勢以及采取的發展策略對出版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人們對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定義,主要是從客觀上對出版業的發展路徑進行分析,用質量來判斷出版業發展過程中相關人員的工作表現或出版圖書的內容質量等,主要是對出版業的外在屬性進行評價。而本文的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是從社會角度對出版業的發展進行解讀。在新媒體時代,傳統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是同時滿足出版業經濟發展,貫徹新形勢下創新、綠色、開放以及共享等出版業發展理念,滿足社會群眾對信息傳播多元化需求和解決社會矛盾等多方面問題的重要戰略任務[1]??茖W技術的進步,推動社會形態發展和社會生產力進步,而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也只有在遵循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發展出版業的先進生產力,才能讓相關企業在新時期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另外,出版物本質上是一種在市場中流通的商品,其流通價值取決于出版物的文化內容價值,出版物的質量越高,其價值越高,為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也越高。因此,探尋新形勢下的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應當是全方位、多維度且具有動態控制性的。
(二)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目標
出版業的發展目標是滿足人們獲取不同類型信息知識的渴求。在新形勢下,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也要繼承傳統出版業的文化優勢,并利用新媒體技術推陳出新,將傳統文化賦予新時期的時代特色意義。同時,出版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應當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多元化信息獲取渠道,吸納世界各個民族的文化風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西方文化實現有機交融。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應當貫徹創新、綠色以及共享的新時代發展理念,從技術、文化、思路以及人才等多個層面開拓創新,強化行業內的信息互通與交流,將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和策略進行共享,使出版業能夠緊跟時代潮流,滿足人們時下最需要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意義
我國網民數量在2021年上半年已突破10億,其中70%以上都是年輕人,這表明在我國年輕一代群體中,互聯網基本已經實現全面覆蓋,許多信息都實現了數字化轉變[2]。而傳媒技術的發展也讓我國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持續拓展。如今,信息的傳播形式,早已形成了聲視圖文一體化的信息傳播模式,給出版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雖然聲、視、圖、文一體化傳播模式有效增強了人們的視聽體驗,拓展了人們信息獲取的渠道,但在新媒體時代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這就讓社會形態趨于娛樂化轉變,人們的空閑時間被大量的娛樂信息擠占,缺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建設。因此,只有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整合現有的信息資源,重構高質量閱讀體系,才能讓人們獲得更有深度和思想內涵的知識,這對主流意識形態建設和社會生產力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新形勢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出版物內容質量不高
出版物內容質量上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盜版問題;二是重復出版問題。盜版問題是目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面臨的問題。首先,盜版出版物對內容進行校對的投入較低,許多盜版存在內容錯版、錯別字較多及重復印刷的問題;其次,盜版流入市場是侵犯作者創作權和知識產權的行為,會打擊作者的創作激情,繼而影響作品的質量;最后,盜版的存在是對正版市場的侵占,正版在市場中的盈利減少,導致出版社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投入的資金或資源同步減少[3]。重復出版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在出版業中,對重復出版的定義是出版物的選題、內容或功能上存在同質化的一種出版問題。
而這種重復出版的問題,大多存在于一些小型出版社,這些小型出版社為了追求利益或增加出版物產量,對出版物的內容質量控制不嚴,導致出版物質量不過關[4]。尤其是在某種出版物暢銷的形勢下,許多出版社會跟風模仿,搶占暢銷出版物開拓出的市場,導致出版物同質化嚴重,阻礙了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
(二)出版業高質量人才稀缺
高質量人才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在高質量人才的支撐下,出版社才能搶占先機,獲得更多發展機會。但許多出版社都面臨工作人員缺乏創新意識和信息數字化能力的問題,導致出版社在發展過程中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高質量人才稀缺是當下出版社高質量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出版社在引進新技術或新理念的同時缺乏實操人員,導致新技術或新理念在出版社發展中的融入進度較慢。
(三)思維觀念限制較大
想要讓出版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就必須突破當下的市場發展框架,構建具有包容性的開放式文化市場,打破信息壁壘,提高出版業內外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在實際工作中,故步自封的思維觀念成為限制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因素,信息壁壘的存在讓出版業在媒體融合背景下難以形成有效的信息融合與傳播[5]?;ヂ摼W企業已經成為信息文化傳播領域的主導者,而我國大多數的出版社都仍以傳統的運營模式為準,這種運營模式給出版社帶來的收益較為穩定,但這種穩定的狀態在理念、技術、制度以及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都在持續更新的形勢下,難以實現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加上部分出版社管理層的思維觀念存在舒適區,拒絕挑戰性和突破性發展,導致擁有的資源缺乏流通,缺乏競爭力,出版社內部人員缺乏危機意識,對出版社高質量發展的意識和技術革新不足。
三、新形勢下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一)提升出版內容質量
提高出版物的內容質量是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先決條件,只有保證出版物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才值得出版社對其投入大量的資源。對此,出版社需要從打擊盜版和減少重復出版兩個方面開展高質量發展工作。首先,出版社需要利用網絡平臺,增加防盜版知識宣傳,強化人們抵制盜版的意識,并聯合實例讓人們感受到盜版對個人、行業和社會形態發展的負面影響,從而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抵制盜版;其次,出版社應加強對防盜版技術的研發,制作出版社特有的防偽標志,并結合二維碼技術,進一步提升出版物的防盜版功能;最后,政府部門應當對當前的出版市場進行分析,完善出版業相關法律,以法律約束盜版行為,并加強對盜版商的遵紀守法教育和經濟懲罰[6]。三管齊下,盡可能降低出版市場的盜版產出量,并限制盜版的發行量,將盜版的市場壓縮到極致,從而以利潤低、市場小、發展前景差等多個特點實現對盜版的有效打擊。出版社應當對出版物的選題進行反復論證,運用辯證的手法對出版物選題進行優化,提升編輯和審核人員的業務能力,使其能夠發揮出對出版物內容質量的管控能力,減少重復出版。同時,出版社可以借鑒傳媒企業的個人IP打造,以出色的人才現實需求為導向,安排簽售會、讀書會或作品展等相關活動,讓作者將作品交由出版社運營,提高作者創作精力,以此保證創作質量。政府部門應當不斷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詳見表1),加強對出版社發展質量考核,對出版物質量進行審查,對存在重復出版較多的出版社,需要予以一定的懲罰,以此規范出版社的行為操作,整頓出版業市場,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個良好的空間。

(二)加強高質量人才培養
出版社必須針對高質量人才稀缺問題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以支撐出版業長期的高質量發展。[7]第一,加強校企聯合。出版社與高職院校協同開展人才培養工作,針對當前的新媒體信息傳播形勢,出版社可以加強對傳媒學院的信息溝通,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習崗位,并指派工作人員進行人才定向培養,既能夠增加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企業實際需求的匹配度,也能讓學生在畢業后直接投入出版社的高質量發展中;第二,出版社可以加強對互聯網領域的專業人才招聘。雖然互聯網領域的人才對出版業相關知識了解較少,但出版社可以針對互聯網人才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讓互聯網人才學習出版業知識,繼而將出版業與互聯網行業技術體系結合,發展出新媒體時代下的高質量出版業人才;第三,加強對出版編輯的培養。出版編輯的個人能力對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新形勢下,出版業對出版編輯的能力要求和定位要求也在發生變化,因此,出版社應從創新思維、出版制度、內容質量提升等多個方向進行針對性培養,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加強與其他出版社的資源共享,使出版編輯能夠在與同行業人才交流的過程中探索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新的方向和路徑。
(三)打破思維禁錮
出版社應將高質量發展作為發展戰略,打破傳統出版業的發展思維禁錮,以新媒體視角思考當前形式下的出版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對此,出版業需要由內而外地打破信息壁壘和思維壁壘,拓展出版業的發展空間。對內應當實現區域性資源共享,將各省份出版業發展的策略、困境以及思維觀念集中分析,將出版業的市場由省拓展到國,吸納各省的高質量人才和先進經驗,并結合本地的市場條件和經濟發展條件進行調整,使其與出版社當前的發展狀態適配,從而實現出版業內部資源的有效利用,以此彌補出版社在發展過程中的各項不足[8];對外應當突破行業邊界,強化與互聯網、新媒體、人工智能等多個行業的信息互通,強調產業深度合作,加強對出版業新設備、新技術以及新功能的開發與應用,使出版業在互聯網覆蓋形勢下,獲取一定的權重地位,并在2021年《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的指導下,逐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四、結語
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重點在于質。出版社必須清晰意識到自身在發展中的不足,明確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意義,對自身面臨的困境進行綜合性分析,制定出與自身困境相匹配的高質量發展目標,通過提升出版物質量、建立高質量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以及打破思維禁錮等方式,落實出版業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曉東.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圖書出版業發展研究[J].青春歲月,2022(8):17-19.
[2] 宋吉述.踐行出版業“十四五”規劃推進出版業融合發展邁上新臺階[J].出版廣角,2022(6):25-32.
[3] 何念.融媒時代傳統出版業發展路徑探析[J].新聞前哨,2021(11):113-114.
[4] 張君成,隋明照,洪玉華,等.助推出版業走高質量發展之路[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3-11.
[5] 王寧.數字時代下出版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J].新聞前哨,2022(3):79-80.
[6] 徐飛.新媒體時代出版業融合發展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18):233-235.
[7] 華宇虹,曹宇杭.媒體融合背景下創新驅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中國出版,2022(2):29-33.
[8] 侯智穎.新媒體時代傳統圖書出版業發展轉型模式探尋[J].記者觀察,2021(29):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