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摘要:“雙減”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要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需要關注作業的設計與優化.作業設計應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依據,樹立“以生為本”的作業觀,設置與教學內容相符的作業目標,選擇科學有效的作業內容.
關鍵詞:“雙減”;作業目標;作業設計;減負增效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1](以下簡稱《課標》)是作業設計的依據,它指出數學教育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有不同的發展[1].結合《課標》,筆者認為在作業設計上,教師應樹立“以生為本”的數學作業觀,設置與教學內容有效對接的作業目標,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選擇合適的作業內容,設計科學有效的作業,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1 設計分層作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案例1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28.1.1 銳角三角函數”課后作業設計.
(一)作業設計目標.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探索發現“當直角三角形的銳角固定時,它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也都固定”這一事實,了解正弦的概念;
(2)能靈活運用正弦的概念進行相關計算;
(3)在作業完成過程中,發展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
(二)作業設計過程.
優化前的作業設計:
(1)在Rt△ABC中,∠C=90°,AB=2,AC=1,則sin B的值是.
(2)在Rt△ABC中,∠C=90°,AB=5,AC=4,則sin A的值是.
(3)在Rt△ABC中,∠C=90°,BC=4,sin A=23,則AB=,AC=.
(4)如圖1,點D(0,3),O(0,0),C(4,0)在⊙A上,BD是⊙A的一條弦,則sin∠OBD=.
(5)如圖2,分別求出圖中sin A與sin B的值.
(6)如圖3,在Rt△ABC中,∠ACB=90°,CD⊥AB,BC=5,CD=4,求sin A的值.
(7)如圖4,CD,BE是銳角三角形ABC的兩條高,如果CD∶BE=3∶2,求sin∠ABC∶sin∠ACB的值.
優化后的作業設計:
A組:
(1)在Rt△ABC中,若三邊長都擴大2倍,則銳角A的正弦值(? ).
A.擴大2倍 ?B.不變 ?C.縮小 ?D.無法確定
(2)如圖5,分別求出圖中sin A與sin B的值.
B組:
(3)如圖6,點D(0,3),O(0,0),C(4,0)在⊙A上,BD是⊙A的一條弦,則sin∠OBD=.
(4)如圖7,在Rt△ABC中,∠C=90°,AC=20,sin A=35,求AB的長.
C組:
(5)如圖8,在△ABC中,∠B為銳角,AB=13,BC=21,sin B=1213,求AC的長.
設計意圖:優化后的作業設計,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設置了分層作業.A組是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層,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型作業,它的設計緊扣作業目標(1)和目標(2);B組是技能綜合應用層,是面向基礎中等學生的綜合型作業,它的設計緊扣作業目標(2)和目標(3);C組是能力拓展提升層,是面向基礎較好的能力型作業,它的設計緊扣作業目標(3).優化后的作業設計,緊扣目標,指向性強;作業分層,圍繞學生,針對性強.優化后的作業設計突出了以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通過“跳一跳”就可以完成學習任務,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成功感和滿足感,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
2 設計實踐型作業,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案例2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28.2.2 應用舉例”課后作業設計.
(一)作業設計目標.
(1)學生能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仰角、俯角的意義,并學會正確地判斷;
(2)學生經歷由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將實物畫出平面圖形轉化為直角三角形)的過程,體會建模的思想方法;
(3)能恰當地選擇銳角三角函數的關系式去解決直角三角形中的問題.
(二)作業設計過程.
優化前的作業設計:
(1)如圖9所示,課外活動中,小明在離旗桿AB 10 m的C處,用測角儀測得旗桿頂部A的仰角為40°,已知測角儀器的高CD=1.5 m,求旗桿AB的高. (精確到0.1 m)(供選用的數據:
sin 40°≈0.64,cos 40°≈0.77,tan 40°≈0.84.)
(2)又到了一年中的春游季節,某班學生利用周末到白塔山去參觀“晏陽初博物館”,如圖10所示.
下面是兩位同學的一段對話:
甲:我站在此處看塔頂仰角為60°;
乙:我站在此處看塔頂仰角為30°;
甲:我們的身高都是1.5 m;乙:我們相距20 m;
請你根據兩位同學的對話,計算白塔的高度(精確到1 m).
優化后的作業設計:
運用直角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測量方案,動手測量學校A座教學樓的高度.(可參考教材第76頁練習題、第81頁數學活動等.)
設計意圖:優化后的作業設計緊扣作業目標,依托教材合理選擇作業內容.優化后的作業設計是測量教學樓的高度,以小組為單位,商討方案,做好分工,合作完成.它將教材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發現可求教學樓的高度)、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思考用學習過的數學知識如何去求教學樓的高度)、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建立模型求教學樓的高度),培養了學生的建模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3 設計個性化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案例3 “單元練習卷”糾錯強化作業.
單元練習是檢驗單元學習情況的一種有效的方法,除了幫助學生整體掌握數學知識之外,更能暴露出學生的知識漏洞.因此應針對這些漏洞進行查漏補缺,這項工作的完成,對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開展實施?以往,教師會讓學生將錯題抄在改錯本上重新做一遍,同時教師再編制針對性練習進一步鞏固訓練.這樣的操作對于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完成起來比較容易,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完成起來并不容易,他們錯的多,不能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這樣設計的作業既達不到預期效果,也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故在實際操作中筆者設計有針對性、個性化的糾錯強化作業,提升復習效率.
說明:(1)學生將自己能夠改正的錯題整理在改錯本上,簡要描述錯因(可用紅色筆強調)和反思(簡要描述以后如何避免);
(2)在“作業目標”一欄,結合自己錯題的相關知識點,填在作業目標處;
(3)強化作業,將老師設計的相應錯題的鞏固作業條粘貼到“強化鞏固”位置,并完成.(提倡自己找1~2題進行鞏固.)
設計意圖:優化后的作業目標,因人而異,突出作業設計的重點,對以后學習具有指導性.優化后的糾錯強化作業設計,提升了作業的針對性、高效性和實效性,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4 優化作業設計建議
“雙減”背景下,教師尤其要注意作業設計的優化.筆者認為可以從明確設計目標、創新作業形式、完善作業評價等角度進行作業設計的優化,進而讓更多的學生在高質量的作業中夯實基礎、提升能力、發展素養.
(1)明確設計目標,夯實基礎
目標是教學的指南針,作業設計首先要明確作業設計目標,依托教材,根據《課標》,再選擇適合學情的作業內容.這樣設計的作業既能減少作業的數量,又能提高作業的質量;這樣設計的作業指向性明確,可以幫助學生夯實基礎,更好地發揮作業的功能和價值.
(2)創新作業形式,提升能力
單一的作業設計形式會降低學生做作業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嘗試創新作業的形式.數學作業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開展數學趣題收集活動、制作數學手抄報、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制作單元思維導圖等,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數學作業設計的方向.教師通過創新作業的形式,從多個角度為學生能力的培養提供鍛煉的機會,達到提升學生能力的目的.
(3)完善評價機制,發展素養
作業評價是作業效果的反饋,傳統的評價方式單一乏味,教師批改完作業后寫分數(或等級)和日期的居多,這樣的評價方式并不能很好地發揮與學生有效交流的功效.實際上,好的作業評價是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一個重要橋梁,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作業的評價方式還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完善,如:教師寫鼓勵或表揚性的評語,同學之間互相評價,作業展示,作業評比.評價的標準不僅僅是正確率,還可以是書寫、態度、整潔度等.作業評價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有意識地完善作業評價機制,達到發展學生素養的目的.
“雙減”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要達到“減負增效”的設計與優化.堅持以生為本的數學作業觀,制定明確的作業目標,精選合適的作業內容,促進作業設計的優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