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晨 楊雪花 張海湘


摘要: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切實提高學校的育人水平,教育部頒布的“雙減”政策中明確了兩點要求:(1)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2)減輕校外培訓負擔.“雙減”在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過重方面起著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反映出中學數學作業的一些問題.本文中按照學生掌握新知識所需要的時間進行分層,從分層作業設計方面著手,給出相關建議,為“雙減”政策下義務教育階段數學作業的布置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作業設計;作業分層;“雙減”政策
1 “雙減”政策下的作業形勢及存在的問題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正常的作業是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作業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了實現促進學習目的而采取的手段[1].教師通過布置不同形式、不同難度、不同類型的作業,幫助學生鞏固強化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掌握學習方法和技巧,體會數學思想.高質量的作業還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以及正確的價值觀.過多過量的作業不僅占用學生休息運動的時間,不利于學生身體健康,而且完成作業的時間過長,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打壓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能力也是有弊無利的.這是中學數學作業的布置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
2 分層作業設計及思考
教育教學是發展性的,所以輔助教學所布置的作業也應該滿足教育的這個規律,要有順序,要循序漸進.作業所具有的鞏固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認知功能[2],以及對培養學生元認知能力的幫助[3],都決定了作業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發現和創作中學習數學”是一種誘人的教育境界,也是數學教師應該不懈努力追求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給學生營造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去“發現和創造”,也要在作業的設計上使用一些技巧,能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和創造”.
基于減輕學生作業的負擔,作業布置的數量要有所減少,但是又不能降低對學生鞏固練習的要求,這就對教師布置作業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同水平的學生對作業有不同的需求,考慮對學生進行分層,不同層級的學生完成不同的作業,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又能減少學生的作業負擔.
2.1 分層作業設計
分層設計作業的目的是幫助不同層級的學生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對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將作業“鞏固強化知識”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程度.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可以提高作業的有效性,達到作業精細化、效果完美化、時間利用高效化的終極目標.將學生按照確定的分類標準進行分層,每一個層次的學生按要求完成不同的作業,最后的落腳點在于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展.雖然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新知識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最后都要追求全面發展.學生的個性化決定了教育方式的多樣化,進而引發對作業設計多樣化的思考.有些學者傾向于將學生按照學習成績進行分層[4],有些學者支持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進行分層,還有學者提倡按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分層,多樣的分層方式其核心是一樣的,都是根據學生在學習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質進行分層.不同的分層方式對教師的核心要求卻是一樣的,都是要全面充分地了解每位學生,包括但不限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積極性等.按照分層標準的不同,教師為每層學生設計的作業在形式內容側重點等方面也多有不同.
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受到作業難度、學生個人做題習慣、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出于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目的將學生進行分層,最終達到的目的一定是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變少了,但是不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得到了提升.不同的學者按照不同的標準將學生進行劃分,但是并未考慮到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學生掌握新知識所需要的時間越短,可以認為學生的綜合能力越強,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所需花費的時間也就越短,則完成作業所花費的時間也就越短,此類學生需要的作業難度和綜合程度也更高,故此處考慮將學生按照掌握新知識的狀況劃分不同的等級,考慮到實踐中教師的可操作性,將學生劃分為兩個等級.學生所處的等級和相應掌握新知識所需要的時間如表1所示.等級越高的學生對高質量作業的需求越明顯,高等級的學生已經處于“站著就能夠到蘋果”的狀態了,所以簡單的鞏固基礎知識性的習題就不能滿足他們了;而低等級的學生還處于“跳一跳還夠不到蘋果”[5]的階段,結構不良型的作業,必然會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顯然不適合他們.
以初中數學解三角形為例進行作業設計,不同等級的學生完成的作業如表2所示.
最終希望達到的效果是,Ⅰ等級的學生通過作業的完成能夠掌握中位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的直角三角形性質;Ⅱ等級的學生在已經掌握三角形中位線和直角三角形性質的基礎上,通過作業的完成體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性質解題時作輔助線對解題的幫助.學生需要完成至少一個等級的作業,教師鼓勵學生在完成必做題的前提下挑戰更高等級的作業,幫助學生把書本上冰冷的知識轉化為火熱的思考.學生通過完成作業都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了提升與發展.低等級的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向高等級靠攏;高等級的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一步發展,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6].
將學生按照完成作業的時間進行分層,一方面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學生只需要完成自己對應層級的作業,自然而然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減少了,學生在完成作業的伊始就不會對作業產生抗拒心理.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確需要完成自己對應的作業,對那些有能力但是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會有一定的助推作用,激發他們高效完成作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分層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需要更加過硬的專業知識.教師需要知道教材中每一個知識點的不同考查方式,不同板塊之間知識的相互聯系.這樣教師才能根據課程標準以及教學內容的要求設計合理的分層作業.其次,教師需要對學生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只有掌握足夠多的信息,對學生的分層才能更加客觀有效,學生的提升與進步才能更加明顯,分層作業的優勢才更能凸顯出來.這就要求教師要全方面地了解學生,收集學生的成績、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完成作業的時間、完成作業的環境等信息,綜合考量之后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分層.
2.2 對潛在問題的思考
作業分層設計對教師的要求較高,不僅對教師設計高質量作業的能力提出挑戰,在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需要認真思考的方面.因為分層作業設計與以往普適性作業所具有的不同性,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要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自己的作業負責.按照學生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將學生進行分層,時間收集的科學性以及作業的評價與管理問題等是和學生能否完成作業直接掛鉤的,要根據學生群體的具體情況靈活實施.
3 總結
減輕作業負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減少作業數量和作業難度,但是一味地追求作業的低難度、少數量,是否還能起到鞏固課堂知識、鍛煉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分層作業設計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所以教師要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在落實“雙減”政策的基礎上,要努力爭取設計出最少最優的作業,讓學生在課堂上“吃飽吃好”,在作業數量和難度上要起到強化知識、激發學習積極性的正向作用,以實現作業效率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新宇.作業設計質量要求:導向性與操作性的整合[J].化學教學,2016(1):13-18.
[2]COOPER H,ROBINSONJC,PATALLEA.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A Synthesis of Research,1987-2003[J].Review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6(1).
[3]王月芬.作業設計能力——未被重視的質量提升途徑[J].人民教育,2018(Z2):58-62.
[4]顧海東.關于初中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的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20):357-358.
[5]方應連.作業管理要做到精細化與精準化[J].人民教育,2020(21):68-69.
[6]肖正德.“減負”背景下有效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4(4):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