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慧 劉旺余 侯曉
關鍵詞:職業教育;紅色基因;工匠精神
一、紅色基因和現代工匠精神的內涵及融合
(一)核心概念及內涵
培育融合紅色基因特質的現代工匠精神是新時代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核心及育人價值取向。
紅色基因是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工作中形成的,是理想、信念之光激發的精神內核,具有無限傳承的精神力量,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青春與熱血譜寫的生命壯歌,還是中國共產黨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碼。紅色基因的核心內涵是忠誠,最具代表性的特質是勇于改革、善于創新精神。紅色基因的宗旨是要強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意識,而征服一切困難卻不向困難屈服是紅色基因所呈現的最具活力的氣質。
本文中的藍色力量,也可理解為現代工匠精神。高素質藍領是傳承工匠精神的主力軍,是匯聚藍色力量的骨干。他們在現代企業發展中所迸發出來的積極力量統稱“藍色力量”。因這些高素質藍領是企業發展前進的中堅力量、提升企業品牌價值的骨干、塑造企業形象的楷模,所以統稱“藍領精英”。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千千萬萬個藍領精英。職業教育要最大限度發揮藍色精英的典型示范作用,匯聚藍領精英思想、品德、精神凝聚出的強勁力量于人才培養中,提升帶動力,推動職業教育的育人成效,使學生最終成為企業攻關解難的高手、創效創新的主力,成為德潤身、技立世、品高端的受歡迎人才。
工匠精神是藍色力量的極致體現,其基本特質和內涵為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工匠精神既蘊含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又融合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綜合呈現出職業人的價值取向和職業行為,可以作為衡量職業素養的標尺。其標準是懷匠心、鑄匠魂、守匠情、踐匠行。
(二)紅色基因與現代工匠精神的融合
紅色基因鍛造藍色力量。工匠精神與紅色基因是不同維度的兩種精神文化。它們價值取向略有差異,但精神特質和價值追求殊途同歸、交相輝映。紅色基因賦予工匠精神與素質教育新內涵,兩者在現代職業院校先進文化構建中展現出相同的內涵和意義,紅色基因蘊涵的亮麗特質是“追求真理、無私奉獻、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忠誠人民、堅貞不屈”等,工匠精神倡導“精益求精、不忘初心、開拓創新、敬業奉獻、匠心獨造、鍥而不舍”等內涵,兩者有機“接軌”、交相呼應、深度融合,形成新時代的價值觀念——紅色工匠精神。素質教育以紅色力量為指引,融人工匠精神的核心精華,才能更具特色,呈現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進而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全面跨越。
二、培育融合紅色基因特質的現代工匠精神在立德樹人中的價值意蘊
(一)以紅色基因涵養工匠精神,增強愛黨愛國的政治定力
高等職業教育新時代的戰略目標是立德樹人,這也是培養合格人才的政治定力。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優秀基因,是寶貴的人生財富,是立德樹人的“根”和“魂”。縱觀高等職業教育多年的建設史和發展歷程,其教育質量突飛猛進,職業人才培養水平穩步提升,但在對人才做人教育及做事教育方面存在不均衡情況。雖然推廣素質教育多年,但高等職業院校依然存在重做事、輕做人的現象;在達成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目標方面存在差距。歷經百年,砥礪奮進、淬火成鋼的精神品質——紅色基因,以自身堅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革命風范,引領現代工匠精神,豐富工匠精神之內涵,賦予工匠精神紅色烙印,增強其民族特點和時代特性,給予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二)以紅色基因浸潤工匠精神,提升人生價值定力
紅色基因浸潤下的現代工匠精神,就是要傳承中國共產黨人兢兢業業、矢志不渝的敬業精神,敬重從事的職業,熱愛工作崗位,盡職盡責、盡善盡美完成本職工作,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之一就是忠于職守。在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中,由于優良紅色基因底蘊強大精神的感召,一大批英雄人物、勞動模范的動人事跡紛紛涌現。以紅色基因浸潤、打造工匠精神,就是要以先進為榜樣,堅持“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化于文”的精神理念,秉持職業奮斗理念,發揚樂業敬業的職業態度,以及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加強技能錘煉、意志磨礪,不斷提升人生境界。
(三)以紅色基因滋養工匠精神,強化精益求精的質量定力
紅色基因滋養下的工匠精神,體現的是追求卓越的敬業精神:至臻至美的技能要求、堅守與專注的工作精神。追求卓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是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回首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百年黨史,無數為理想而生、為夢想而活、為人民謀幸福的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與中國革命、中國建設和中國改革結合起來,自強不息,奮斗不已,換來今天幸福和平安寧的美好生活。以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滋養工匠精神,就是要強化精益求精的質量定力,執著專注、質量至上,以嚴謹的態度規范完成好每一項工作,專注每一個細節,精心雕琢,追求完美;要守正創新,銳意進取,將愛國情、強國志落實到工作崗位上。
三、培育融合紅色基因特質的現代工匠精神在立德樹人中的實施策略
(一)發揮校園文化的主陣地優勢,塑造價值導向
紅色育“心”,藍色育“能”。融入紅色基因特質的工匠精神中的內在精氣神對校園文化價值導向、精神追求及立德樹人成效有著引領作用。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陣地,學校要在文化校園時間坐標、空間坐標和思想坐標上進行全方位構建。一是提升校園紅色“硬”文化的價值引領。深入挖掘融入紅色基因特質的工匠精神的時代意蘊及內涵,選擇不同的載體及表現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校內景觀設施,賦予校園建筑物紅色意蘊。二是豐富校園“軟”文化。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加強紅色文化、當代工匠精神與校園文化的融合;通過歌詠、舞蹈、繪畫、書法等形式,促進紅色文化和當代工匠精神滲入校園文化;通過廣播、報紙、刊物、網站等載體,增強融入紅色基因特質的工匠精神的輻射力。此外,鼓勵師生探索紅色文化推動下的現代工匠精神培育的實證研究,探尋紅色文化融合和藍色力量增強的耦合點。以先進的理論武裝人、以先進的文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鼓舞人、以優秀的作品塑造人,多渠道營造校園工匠精神文化氛圍,提升紅色文化育人的實效性。
(二)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結合,創新融合載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要立足長遠,全方位引入融職業理想、職業素養、職業責任為一體的具有紅色基因特質的工匠精神,并將之滲入職業院校課程教學、培養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改革等全過程,強化學生對兼具紅色基因特質的當代工匠精神的理解與內化。既要發揮思政課是“政治課”“人生課”的作用,又要充分挖掘專業知識和專業體系中所蘊含的“匠心文化”等課程思政要素,將現代工匠精神所蘊含的力量美、技術美、平凡美等至美至善要素在專業課堂教學和實踐實訓環節中滲入滲透,扎實培養學生“為人之德、為業之道、為事之術”;積極推進融入紅色基因特質的工匠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教材、入腦入心,推動紅色基因特質之“特”充分體現,如特別愛專業、特別愛鉆研、特別能吃苦等,通過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將工匠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條共貫;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與課程思政理念中時時灌輸紅色工匠精神,滋養學生的“紅色工匠品質”,促使學生發揮藍色力量,不斷堅定理想信念之“魂”、夯實職業道德之“基”、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增強大國工匠之“能” 。
(三)整合社會資源,擴大實踐途徑
心中有譜、腳底有根。立德樹人是思想政治實踐和教育實踐相統一的社會實踐過程。為此要擴大第三課堂資源,磨礪學生職業品格,挖掘學生職業潛力,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具體說來,一是現場教學,用雙腳丈量紅色土地。二是增加假期社會實踐,用激情追尋紅色記憶。利用節假日,拜訪老革命老黨員。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用心靈感悟紅色精神。在合適時機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教育活動和豐富多樣的團隊活動,寓教于樂、凝聚人心。四是組織企業實踐,面對面體悟工匠精神。借助校企合作,拓寬學生的實踐途徑。在開展志愿服務和教學實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和企業高級藍領、技能大師、勞模人物面對面溝通,帶著問題思考、帶著任務追尋,積累紅色感悟,通過社會服務及實習實踐,接受紅色工匠精神熏陶,提升自身職業意識、精品意識和創新意識。
重拾具有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和職業精神的工匠精神,從紅色基因中汲取涵養工匠精神的動力,厚植工匠精神于職業教育全過程,激發高素質藍領發揮藍色力量,能進一步堅定學生走技術創新、技術報國路線的理想信念,使之在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時代氛圍中成長為滿足未來社會競爭需要、適應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藍色金領和大國工匠。
作者簡介:史曉慧(1967-),女,河南安陽人,教授, 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外語教育教學;劉旺余(1977-),女,湖南長沙人 ,教授,研究方向:職業教育與英語語言學;侯曉(1972-),男 ,河南泌陽人,高級會計師,研究方向:黨建與綜合管理。
(責任編輯 張萌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