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深 王良
關鍵詞:農業職業院校;食品專業;課程思政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教師需要秉承“所有課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職責”的教育理念。高校需要構建多渠道育人的模式,其中課程教學渠道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專業課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基礎課、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效應。
一、課程思政教育內涵
課程思政是一種綜合性教育理念內容,對專業課程教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在教學活動中有效融入馬克思主義。課程思政屬于課程觀,主要是在各類課程中進行思想價值引領,屬于教育行業中新興的工作理念。
二、食品專業課程思政特點
食品行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所以食品專業課程所涉及到的思政元素較多,包括愛國情懷、職業精神、人文關懷、工匠精神等。通過整理食品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達,能夠實現專業課程中實施思政教育的目的。
食品專業屬于跨學科專業,包含生物學、化學、醫學、物理學等。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開設的專業有:食品檢驗檢測技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食品智能加工技術。三個專業側重點不同,所以食品專業的專業課程門數總量較大,每門課程都具有各自的特點,課程思政融入的方法手段及實現的目標有很大差異。雖然食品專業課程不盡相同,但所包含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及所宣傳的價值取向、主旋律是相同的。
三、食品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食品行業從生存型消費轉變為享受型、健康型消費,其要求由吃好、吃飽轉變為健康、安全。食品產業是中國經濟中發展較快的產業之一。我國食品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類食品質量問題、安全問題也時常發生、屢見報道,嚴重影響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同時也對國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從業人員的思想問題,如法律意識淡薄、政治覺悟低、安全意識不強等。改善從業人員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培養食品從業人員是高職院校食品專業的根本任務,所以大學期間就必須對未來的食品從業人員在思想上進行正確引導。
四、食品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思政教育能力不足
專業課教師大多為非師范生畢業,教師入職前大多沒有教師資格證書,導致大量新人職教師缺乏足夠的思政教育知識及經驗,其思政教育資源只能源自學生時代認知、書本和網絡。多數教師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及培訓,育人能力有所提高,但仍不成系統,很難實現課程與思政的有效融合。部分高級職稱的教師思想固化,與學生存在思想上的鴻溝,難以理解學生的“新時代思想”。另外,部分專業課教師往往主要向學生傳授技能、經驗及知識,很少會在課堂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專業教師不會主動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導致思政教育能力的缺失。部分專業課教師無法充分認識思政教育內容,不清楚思政教育到底要做什么,也不了解思政教育該怎么做,其目的是什么,最終導致思政教育無法有效踐行。
(二)教材缺乏思政教育元素
職業院校的多數教材編撰是以傳授技能、經驗及知識為主,重視理性的科學知識,缺少相應的價值判斷和人文情懷熏陶,包括倫理道德、科學素養等,從而導致專業教師在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時存在一定的難度。以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食品專業教師使用的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啤酒生產技術》為例,教材中只針對啤酒生產的各個流程進行詳盡的介紹,同時針對學生技能的操作提供了相應的指導,本質為一本啤酒生產手冊,課程思政內容毫無體現,究其原因是編寫人員未充分認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所以,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需要對教材的選擇進行重新審視,專業教師在教材編寫中也應當盡可能增加正確價值取向的內容,進而為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相應的思政元素。
(三)缺乏相應的考核與激勵機制
通過匿名調查問卷發現,教師集中反饋的問題是:課程思政的推進給專業課程教師增加一定的工作量,而工作量增加的同時,在津貼、考核中又無從體現。所以,為了確保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質量,不僅要強調課程思政的作用,開展專業課教師培訓,還需要建立與之相關的考核與激勵制度,最大程度地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五、食品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實踐的關鍵要素
(一)全面提高教師思政教育能力
在食品專業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首先需要對專業課教師的責任意識與德育意識進行提升,這是落實課程思政實踐的關鍵要素之一。為實現此目的,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每周設置專門時間召開課程思政經驗分享會,要求食品專業課教師人人參加,每周一名專業教師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進行分享,使參會教師的思政意識得到了提高,同時參會的全體教師展開頭腦風暴,積極獻計獻策。通過聽評課,發現教師在研討會后切實提高了思政教育意識。為提高食品專業課教師的思政能力,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每月組織學生召開課程反饋會,了解教師的授課情況,重點了解教師課程思政的融入情況。為緊跟社會時事,不定期地邀請思政課程教師對食品專業課程教師展開思政教育講座,并將時事和思政教育的相關背景詳細為教師進行講述,講座的開展為專業課教師提供了課程思政的素材,同時提供了思政教育經驗。
(二)深度挖掘課程的思政元素
食品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是極為重要的。專業授課教師在制定教學大綱時,需要重視思政相關知識點,而且需要注意思政元素引入的合理性,如果引入時存在違和情況,則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如,在制定食品質量與安全課程大綱時,需要將瘦肉精、地溝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方面的案例設計其中;在制定乳制品加工教學大綱時,將先進的技術革新成果引入其中的同時,也要將這些成果背后的人物故事設計到大綱中,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敬業意識與工匠精神;在制定淀粉及淀粉制品工藝學教學大綱時,在原料部分設計中教師應設計糧食安全、糧食自給的重要性等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高職食品專業課程也包含多種課程實踐,如企業參觀、實驗等,課程實踐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食品工廠的運行模式、食品加工設備的運轉原理與食品從業者的工作狀態等。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時,應當選擇合適的時機,將設備開發的過程插入其中,使得學生能夠切身感知科學技術的應用過程,有助于學生科學精神的提升。在高職學生進入企業頂崗實習階段,教師應邀請企業相關工作人員為學生詳細介紹企業科技成果與科技成果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使學生在親自操作大型設備過程中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科技魅力以及科技所帶來的沖擊。
(三)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
專業課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會增加專業課教師的工作量,為了確保思政教育質量,職業院校需要構建激勵與考核評價制度。良好的激勵機制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更加積極地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確保思政教育的質量。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在二級經費發放中設置了課程思政實施的激勵機制,在評優評先中給予適當的傾斜。未來,擬建立教學委員會,在考核時查詢教師教學大綱中的思政元素,并通過不定時的聽課來評價教師專業知識素養,然后對教師思政教育能力進行現場評價。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職業院校是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場所,所以需要對職業院校的教育給予足夠重視。優秀人才除了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同時還需要具備正確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所以,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中需要融入思政元素,使得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形成合力,進而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敬業精神、工匠精神以及愛國情懷。
作者簡介:劉中深(1978-),男,吉林德惠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及玉米深加工。
(責任編輯 李赫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