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清
[摘要] 疫情時期,家校共育正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需要積極探索新型的家校合作途徑和方式。本文對疫情之下的家校共育工作進行探究,探索了“互聯網+家校共育”云模式下家校共育的策略:通過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家校云家訪、云父母學堂、云家長課堂、云家?;顒拥确绞教嵘倚9步ê狭?,重構疫情之下共建、共育、共享、共贏的家校合作體系。
[關鍵詞] 互聯網+;家校共育;云模式
2020年初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全球,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現在,全國中小學雖然大部分已經恢復了線下教學,但由于新增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的存在,校園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實行封閉式管理。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家長無法走進校園,只能隔著校門在屏幕上與教師進行交流,家校之間的溝通產生了距離與障礙。如何在遵守防疫規定的同時做好家校協同育人工作,成為大家面臨的一項新的教育挑戰。因此,積極探索“互聯網+家校共育”云模式的家校共育活動勢在必行。
一、云家訪活動,搭建線上溝通新平臺
家訪是家校共同育人的紐帶和橋梁,是家與校之間統一教育理念,形成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雙向溝通模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疫情期間,以云家訪的形式落實家訪工作,是對家校共建工作的方式創新。云家訪是指依托QQ、微信、釘釘等網絡平臺,教師提前與家長、學生約定好時間,在約定時間內通過視頻連線開展的家訪活動。云家訪活動時間安排相對機動靈活,并且不受地點的約束,無論老師與學生身處何地,只需電腦或手機聯網就能夠做到家校間的即時互動交流。特別是受疫情影響,學生居家學習的情況下,云家訪更具有便捷性、安全性。在云家訪前,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狀態,圍繞“好習慣培養、居家生活指導、親子溝通、心理健康”等話題做好準備工作。家訪時,可以多學科老師共訪一戶家庭,構建多角度、全方位的家校交流空間,也可以一位老師同時訪多戶家庭,在與多位家長進行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尋找家庭教育的共性規律,打造更高效的家校溝通網絡。通過云家訪,不僅可以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更能融洽師生關系,促使非常時期的家校連接得以加強。
二、云父母學堂,架構線上學習新模式
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要求:“中小學校、幼兒園可以采取建立家長學校等方式,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定期組織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碧K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和蘇霍姆林斯基在論述家校共育關系時都提出了學校指導家庭教育的觀點,明確通過辦家長學校來改進父母們的家庭教育方法。由此可見,家長學校是提高家長思想認識、開闊育兒視野的有效組織形式。當前,受疫情的影響,無法組織家長集中開展線下家長學校活動。因此,可以借助騰訊會議在線直播、公眾號課程傳播等方式開展云父母學堂活動,以此讓家長獲得專業的家教指導,引導家長適應新形勢下家校合育的要求。云父母學堂的形式多樣,如家長會、讀書會、父母講堂等。父母講堂的主講人可以是教育專家,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有先進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長。實踐表明,邀請有思考、有實踐的家長錄制育兒經驗主題講座微視頻,通過云父母學堂平臺發布后與其他家長進行分享,不僅能夠為其他家庭提供育兒方面可借鑒、可操作、接地氣的實用技巧,更能帶動更多優秀的家長一起學習,一起精進。
三、云家長課堂,打造線上合育新載體
“家長進課堂”是家校協同育人的活動之一,也是豐富學校課程資源的有效方式。所謂家長進課堂,是指家長作為課外輔導員,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受教育背景、工作經歷、人生閱歷和興趣特長等,按照學校教師的統一規劃和指導,參與到孩子所在班級、年級或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疫情時期,由于校園管控的要求,家長教師不能夠再進入校園。此時,家長課堂活動可以由線下轉為線上,廣泛邀請各行各業家長教師多領域、多維度地為學生錄制線上課程,課堂內容可以涉及疫情防控、環境保護、消防安全、心理健康、職業體驗等,再利用課堂時間組織學生集體觀看,為學生打造出一個安全精彩的云課堂,實現家長專業知識與學生共分享的目的,促進家庭、學校一體化共育。
四、云家?;顒樱瑢嵤┚€上學習新方法
教育家葉圣陶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币曰顒訛檩d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途徑。在疫情時期,通過網絡平臺實施有主題的家校合育活動,對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
1.讀出來的智慧——閱讀習慣培養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提出:“推進書香班級、書香校園建設,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提倡小學生每天課外閱讀至少半小時、中學生每天課外閱讀至少1小時?!庇纱丝梢?,課外閱讀是德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疫情期間,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提供線上交流、展示的平臺,優化親子共讀共育活動,以此推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例如,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曬曬我的小書房”活動,以拍照或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介紹自家的書房、藏書量、自己最喜愛的書,再通過在班級QQ群或班級微信公眾號展示學生的書架、書房,讓家庭間相互借鑒、相互學習,營造家家有書房、人人勤閱讀的良好氛圍;通過開展線上親子閱讀打卡、親子閱讀案例展示交流等活動,組織家長和學生分享親子共讀的快樂,交流讀書的收獲,家校協同共養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
2.動出來的健康——運動習慣培養
自疫情發生以來,很多學生長期處于居家學習環境中,由于戶外運動減少,導致體能下降。開設趣味性強、便于小場地進行的家庭親子體育鍛煉項目,如每日親子鍛煉打卡、體育趣味小競賽、線上運動會,通過項目的實施有效保障學生每天的體育鍛煉時間,促進學生積極鍛煉身體,養成堅持運動的好習慣,使學生和父母的親子關系更親密。
3.做出來的能干——勞動習慣培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毙W階段的勞動教育是培養學生勞動素養的必要手段。學校可以為學生制定勞動清單,分學段以線上視頻微課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生活中一些必備的勞動技能,再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展示評比等活動。例如,聯合家庭開展“家務勞動小能手打卡”活動、主題勞動展示活動、勞動技能通關挑戰活動,結合班級QQ群中的“勞動實踐在線記錄表”,實現學生每日勞動成果實時記錄、教師線上評價及時反饋,以此讓學生從勞動中獲得生活體驗,培養良好的勞動習慣。
疫情時期,家校合育的方式更加多元,教師需要更加積極探索家校共育新載體,持續搭建好特殊時期家校合育平臺,家校聯動,共待花開。
[參考文獻]
[1]張永. 家長進課堂:何謂、為何與何為[J].教育視界,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