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凡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教學有效性
在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期,該階段的學生容易出現青春期的叛逆,在性格上可能發生完全不同的轉變。對此,道德與法治課程順應了學生的發展變化,使學生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提高對自身身心發展變化的認識,提高學生對于外在環境的認識,減少外在環境對自身的影響,都是能夠尋求正確的方法來解決自身出現的身心發展問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生活。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道德與法治課程逐漸受到重視,但其在課程教學上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道德與法治包含許多重要而又嚴肅的內容,但道德與法治卻不應當是一門嚴肅而沉悶的課程,在現在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氣氛相對沉悶,缺少活躍的語言和教學氛圍。這與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是脫不了干系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缺乏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忽視了教學內容特點對教學方法的影響,更忽視的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影響。除此之外,當下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往往過于注重表面形式,而沒有真正的走進學生內心,真正的了解學生內心的發展問題。
二、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道德與法治課程雖然與其他學科同屬于學校課程,但是又與學科課程有著一定的差別。道德與法治課程不側重于學生知識的掌握,不屬于中考考試的范圍,但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同樣重要。道德與法治課程致力于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都是正常現象,教師應當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引導學生面對克服和解決,教師應當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而不是站在與學生對立的大人視角去指責學生的問題所在。
例如:在學習《合理利用網絡》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主動的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詢問學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使用網絡的地方,教師不能過度的批評學生進行網絡游戲,視網絡游戲為魔鬼,更應該與學生展開良好的溝通,引導學生適時適量的使用網絡。
(二)教師提高自身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在部分初中學校中,缺少專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仍不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學習,授課時對課本生搬硬套,完全按照課本內容進行授課。道德與法治課程更應當加強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知學生的發展變化,根據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有針對的展開教學,有組織有計劃的實施教學,而不是依據教材。對此,教師更應該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識,主動觀察學生,走近學生,更要結合社會實事對學生展開教育。
(三)選擇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十分廣泛,涉及到學生的方方面面。針對不同類型的課堂內容,教師更應該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生動的展現道德與法治的內容,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全面投入到道德與法治內容的學習中。教學方法的選擇除了要依據課本內容外,還要考慮到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習慣。對于內斂的學生,授課方式更應該柔和,語言表答要婉轉,而對于活潑的學生,教師的授課可以選擇大膽的方式。總之,無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最大限度的調到師生或生生的互動,調動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探問生命》這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先讓學生自己所說對生命的理解,然后通過播放一些成長一生的變化過程,讓學生認識不同生命時期的人的狀態,也可以播放一些與死神擦肩而過,但仍然堅強的活下來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偉大,在課下開展一次擁抱生命的活動,擁抱自己想要擁抱的人,感受生命的力量。
(四)進行開放式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研究的問題不僅僅是學生在學校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很多更是現代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所以對于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也不應當僅僅局限在教室里,課堂上,限制在教師的講授上。教師可以以開放的視角,包容的態度去進行完全不同的授課形式來展現道德與法治的內容,這樣的授課形式能使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更加容易觸動學生,相比語言也更加容易取得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法律在我們身邊》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積極的與相關的法律機構進行合作,進行一次法律的宣講活動,讓學生近距離的接觸法律,感受法律的威嚴。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探究的意義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加強對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教育,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內容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當學生直面成長的煩惱時,學生能夠以平靜的心態正確的面對它,以合理的方式解決它,樹立正確的三觀。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身心狀態,了解自身的身心情況,能夠對身心發展出的問題起到預防作用,同時也能夠認識個體之間的身心差異,并且能夠尊重這種差異,維護自身與他人的健康發展。
(三)有利于帶動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青少年的道德品質教育甚至能夠影響人的一生。而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夠起到對青少年良好的引導作用,使學生積極面對學習與生活中的各類問題,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與生活。
結束語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往往更加活躍,更加愿意嘗試不同的事物,但究其學生自身仍然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在強化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學生對于陌生事物的判斷和處理能力,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只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課程教學也應當加強與全社會各方的聯系,形成合力,共同展開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參考文獻
[1]陶吉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新課程,2022(0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