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明
摘要:數學在小學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備受關注,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許多教師主動探索全新的教學路徑,總結經驗教訓,深入剖析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不足,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工具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越來越強,思維更加活躍,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明顯,學生對這門課程比較感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引言
問題情境以問題與情境之間的緊密融合為基礎,有效展示數學知識和原理。作為一種特殊的情境教學模式,問題情境能夠實現問題教學和情境教學的齊頭并進,促進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了解學科教學的本質屬性,精心創設問題情境,保障問題與情境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強化學生的知識印象,全面發展學生的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自主分析問題,帶著問題感知情境,進而產生良好的學習能動性。
一、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小學數學在學生生活中的出現頻率較高,是對各種生活問題和現象的簡單總結和規律分析。教師需要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引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將理論聯系生活實際,積極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意識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價值。生活文化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取得的效果比較明顯,學生也能夠主動尋求新的解決路徑和策略。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乘法計算時,傳統死記硬背的形式導致學生對九九乘法表存在消極情緒,盡管能夠進行機械性的識記,只能夠對兩個數相乘的結果進行記憶,但是無法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以及邏輯聯系。因此,教師可以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場景,比如媽媽和小明在周末去超市采購,家里總共有5口人,如果要想每一個人都能夠分到2個蘋果,那么小明媽媽需要買多少個蘋果呢?很多學生在生活中有相似的經歷,因此能夠感同身受,掰著自己的手指自主計算。教師可以適當引入與乘法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自主反思和拓展延伸,提升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完成這一教學環節之后再鼓勵學生背誦乘法口訣。最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將會有明顯的改善,學生也會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主動自覺的按照教師的要求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升個人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
二、創設趣味化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思維非常活躍,對新鮮事物較為感興趣,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相對偏短,外部環境的變動會使得學生的心理和行為有所波動。教師則需要關注學生的天性,分析學生的思維特征,借助趣味十足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眼球,積極營造自由寬松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講故事以及游戲教學能夠更好的吸引學生,學生也會在個人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指導下,按照教師的要求一一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則需要做好準備,掌握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求,融入更多的趣味化元素,堅持故事性、新穎性和趣味性的創設準則,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全程參與。比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直線”這一數學知識點時,教師可以以“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為切入點,設置一個去動物園游玩的問題情境。比如小明和媽媽在周末去動物園游玩,在給小松鼠喂食物時,小松鼠會馬上跑過來,那么小松鼠會直線跑還是繞一繞再跑過來呢?大部分的學生會說小松鼠會直線跑過來,因為在生活中有相似的經歷,因此學生會各抒己見。教師則需要趁熱打鐵,給學生發一張白紙,讓學生先定下兩個點,然后用直線和曲線連接兩點,利用手中的直尺測量直線和曲線的長度。這種趣味十足的情境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比較足,學生也能夠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體現,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有一個全面的理解,進而在日常生活中主動遷移知識,實現學以致用。
三、創設操作性的問題情境
小學生天性愛玩,游戲教學對小學生的吸引力更足,教師則需要根據學生的天性積極組織開展動手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提升個人的動手能力。在自主動手和小組合作中留下深刻印象,實現高效記憶和深入理解。教師需要以學生的動手操作為出發點創設不同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實踐動手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知識、掌握知識的能力。比如,在講解梯形等相關知識時,教師則可以先問學生,大家知道梯形是什么樣的嗎?如果將梯形劃分為不同的圖形,大家可以得到什么呢?很多學生會各抒己見,比較主動和積極,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白紙和剪刀,鼓勵學生自主裁剪。有的學生會說梯形可以分為兩個三角形,還有的學生會說梯形可以分為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需要盡量避免直接否定或者是肯定學生的答案,只要學生能夠開口發言,教師都需要提出表揚。當學生說出不同疑問時,教師則可以問學生,大家可以通過計算長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積來推論梯形的面積嗎?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能夠獨立思考、審慎判斷,主動分析不同的問題情境,了解數學知識的奧秘,借助個人已經學習的知識進行簡單拓展及遷移。這種循序漸進的問題情境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吸引力較足,學生也能夠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反思個人的行為,構建完善的知識框架和體系,自主自覺的串聯不同的知識點。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非常關鍵,這一教學模式所包含的元素較多,涉及多個類型,趣味性、操作性以及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出現頻率較高。教師則需要注重綜合對比及理性分析,選擇最契合學生主題需求的問題情境,確保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能夠取得新的突破,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感知情境中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高慶功.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16(2):1.
[2]藺淑霞.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