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佳珍
摘要:傳統的美術教育教學活動內容更注重的是培養幼兒繪畫技能,容易束縛幼兒的創造天性。但是根據《指南》中提出: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的機會,在大自然與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并支持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美的理念。基于此,以下對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美術教育實踐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教育理念;幼兒美術教育;實踐探索
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要歸于生活。生活就像生命之水,藝術就像花朵,沒有水的灌溉,花朵將會凋謝。美術活動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將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與美術活動相結合,讓生活教育理論融于美術活動,能從以內容生活化、形式生活化、材料生活化三個方面,使幼兒真正喜歡上美術活動,愿意參與美術活動,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一、為幼兒美術教學創新生活化內容,拓展幼兒發現美的認知視野
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于培養幼兒的美術學習興趣,幫助幼兒了解和學習美術相關知識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實現幼兒美術教學內容的生活化,還可以激發幼兒對美術學習內容的探究,滿足幼兒的好奇心與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具有重要的意義。教師要努力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美術學習資源,引導孩子們學會如何觀察生活,發現蘊含于生活中的藝術美的元素。將社會生活中的美的元素與教學內容有機地融會貫通起來,為幼兒美術教學創新生活化內容,豐富幼兒發現美的認知途徑。這樣就可以促使幼兒美術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讓幼兒教學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有機地融為一體,到達有效激發孩子們的美術興趣,愛生活、愛美術,全面促進孩子們對美術知識和現實生活的關系的認知。例如,母親節前夕,可以開展“我愛媽媽”小小卡片制作活動。教師先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讓大家看看媽媽是如何從十月懷胎到艱辛分娩;從辛勤哺乳到咿呀學語;從教孩子蹣跚學步到病中護理,媽媽慈愛的目光一直追隨寶寶幼小的身影,一時也不敢松懈,一刻也不敢怠慢……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引導大家回想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媽媽是如何愛護自己的?小朋友們七嘴八舌,爭先恐后說個不停。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們學會感恩。讓大家用一雙雙小小的手為媽媽制作一張愛心卡片,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孩子們的愛心卡片有的是心形,有的是星形,還有的是花朵形。如此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美術制作活動,不僅可以培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還可以有機融入了品德教育,德智同育,正是幼兒教育的最高境界。
二、裝飾生活,作品展示生活化
美術活動材料取之生活,用之生活,裝飾生活。比如,在班級環境創設中,教師可以將幼兒剪出來的不同形態的窗花,粘貼在窗戶上,營造過新年氛圍;在自然角,將幼兒的石頭繪畫作品有規律地鋪墊在草坪上,形成一條極具藝術感的石子小路;在游戲中,用幼兒彩繪的水管開展建構游戲,用幼兒制作的服裝開展表演游戲,將幼兒用超輕泥自制的小吃運用于角色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照片擺放在幼兒利用吸管制作的不同形狀的相框里,在玻璃瓶中插入幼兒手工制作的花朵進行擺設;也可以在不同節日,送出自己制作的賀卡和其他美術作品,等等。當幼兒的美術作品華麗變身,點綴生活環境時,能給幼兒帶來驚喜感,給予幼兒滿滿的成功感與興奮感。
三、形式回歸于生活
多元素的作品往往更加吸引人們的眼球。記得之前看過一幅美術作品—用不起眼的廢舊品組合的人物肖像,這些生活物品單獨擺放很難入大家的視線,但是經過組合卻別有一番風味,令人難以忘懷。可見,想讓孩子們對美術活動感興趣,活動形式一定要多樣化,而這里的形式并不是美術技能的不同方式。借鑒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的生活教育理論觀點,我們可以從社區、家長這兩塊組織形式生活化的美術活動。
四、通過科技再現生活場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教師可以將幼兒難以回憶的、無法體驗的生活場景通過信息技術,運用視頻、動畫、兒歌、白板希沃、PPT課件等多種形式,幫助幼兒再現出來,提升繪畫興趣。比如,在大班美術活動“花開花謝”中,教師可以提供自然角的花開到花謝的過程的視頻,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感知花開花謝的不同魅力,并在創作過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繪制花開與花謝后的作品;在大班美術活動“海底世界”中,教師可以結合海浪的音頻導入活動,播放海底世界的視頻,讓幼兒身臨其境地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并利用白板技術,同一時間呈現不同魚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比較其外形特征和顏色特征,最后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創作屬于自己的“海底世界”。總之,在實際的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創設幼兒生活化的教育情境。利用語言提問,并通過多媒體手段展示主題相關的圖片和視頻等,再現幼兒經歷過的具有趣味的生活化的美好場景。
結束語
與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相比較,生活教育理念下的幼兒美術教育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更加貼切,更密切。它不但可以有效地激發孩子們美術學習的參與興趣,還可以為孩子們后期終身的學習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因此,幼兒教師在美術教育的探索中,為幼兒美術教學創新生活化的學習內容,以社會生活為教學資源,將美術教育與孩子們日常生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使孩子們在和諧、快樂、美輪美奐的學習環境中尋找到生活中美的詩意。
參考文獻
[1]王沈香.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滲透生活教育理論[J].文理導航(下旬),2021(12):68-69.
[2]林曉虹.幼兒美術生活化教學探究[J].名師在線,2021(31):16-17.
[3]徐雪.構建幼兒園美術教育生活化[J].漫畫月刊,2021(3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