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位榮
摘 要: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語文的方式是實踐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提升語文能力。有效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體現綜合性和語文味的特點,教師在用教材時要注重語文實踐活動的開發,使其與教學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展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探尋研究;
引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將教學活動和語文實踐活動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學生語文能力,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語文社會實踐活動的同時,應當確保語文教學水平得到提升,為學生構建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快速了進入語文學習的情境中。學生通過語文實踐活動來實踐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一、有效開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必要性
新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也是思維發展的過程,二者相互促進。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最大的教學亮點就是實踐性,在語文課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都以語言運用為基礎,并在學生個體語言經驗發展過程中得以實現。因此,在新課標的引導下,教師科學地進行小學語文實踐活動探究,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借助資源收搜集有效整合價值性信息,培養信息收集整合能力;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掌握與他人語言交流的能力及為人處世的原則與技巧。借助實踐活動,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思維探究能力及發散性思維,進而塑造學生語文素養。
二、我國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開展現狀
眾所周知,綜合實踐課程沒有標準也沒有章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也是如此。只有科學完備的教學機制才可以保證其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但是,當前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在實際構建教學機制過程中,形勢不容樂觀。在實際開展實踐活動課時,沒有與之匹配的教學機制,無法對其課程的落實進行保證。新課程改革這么多年,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采用的依舊是傳統式教學方式,她們覺得小學語文教學應該是封閉型,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地聽。不利于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無法使學生的積極性在學習過程中得到進一步提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照本宣科,阻礙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和視野拓寬。
三、有效開展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的策略與方式
(一)合理安排現有的教育資源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安排現有的教育資源,不斷提升教育資源使用率,為學生開展更豐富的課堂教學。教師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系統及實體教學工具,在課堂上為學生構建豐富多彩的情景,讓學生積極參加到教學活動中。教師還可以依據學的一些公共區域開展室外課堂教學,這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挑戰性。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我的世界文化遺產單元中《秦兵馬俑》,秦始皇兵馬俑作為我國首批重點文物,有大量文獻已經通過紀錄片去記載這一中國古代輝煌文物,比如《國家地理》和央視紀錄片《兵馬俑的新秘密》都借助自然科學與考古學方式,從兵馬俑起源到開發再到珍藏做了詳細匯總,教師可以根據這些紀錄片介紹我國秦朝歷史背景,《舊唐書地理志》說:“京師,故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戰國時期陜西為秦國所管轄,秦始皇建都地址也在長安,名叫咸陽。春秋戰國時期古代人實行人殉,兵馬俑即為兵馬殉葬品,通過這一大歷史背景引出戰國時期秦始皇執政背景,進而促進學生對于秦始皇兵馬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且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件為學生們展覽兵馬俑細節圖并分析,還可以讓班級里在兵馬俑觀覽過的學生為大家展示所拍的展品照片,增加趣味性同時,利用現有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更深入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教師也可以拓展課程資源,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
(二)將實踐活動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
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堂練習或戶外運動任務時,要協助學生將學過的語文基礎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因而教師為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課教學時,應當留意將實踐活動具體內容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運用實踐活動課程內容協助學生仿真模擬在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這在一定水平上大幅度降低了教學過程難度系數,也確保學生積極地參與,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有較大幫助。
例如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外國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與《魯濱遜漂流記》這兩篇都是外國名著節選,而且講解的都是歷險冒險故事,教師可以將兩節課有意相結合,最后給孩子布置作業,讓孩子盡情發揮個人想象能力,假如有一天你醒來之后就發現自己在一片荒無人煙的島上,或者是開展一次魔法校園探險活動,再或冒險小隊接到緊急求救找出林中飄過的白衣女人等等,讓孩子盡情發揮并且以這些想象為背景,寫一篇“我”所經歷的一次心驚膽戰的未知探索與冒險,學生們在作文里可以將自己幻想成具有操控火種的魔法師,也可以想象成不死之軀,甚至可以控制人的意念,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科幻電影,盡情想象。倘若有條件教師還可以開展校園尋寶活動,制作尋寶地圖,并且結合語文課文元素,在每個關卡處設置單元教學任務,使大部分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尋寶活動,將活動與文本緊密結合,這不僅僅可以充分開發學生對于未知事物的幻想,提升學生實踐活動能力,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本章文本所包含的語文元素,還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三)有目的性地解決困難
在對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課教育時,為了確保實踐活動課高效進行,教師應當了解課前備課必要性,為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要表現出的一些特性開展有目的性匯總和評價,并對每個學生的差異問題予以正確引導。在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應當馬上給予點評,找到學生存在的不足,并對于這種不足明確提出解決方案。教師一定要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充分的激勵,樹立榜樣,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從而大面積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實踐活動有益于教師對教育資源的整合,也有益于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不斷提升,還能讓學生了解到學習語文對她們生活的實際意義。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對學生語文運用能力有個整體把握,對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遇難題提運用恰當的對策加以解決,為打造高效課堂提供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張香竹.小學語文實踐與教學論[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9.
[2]尚繼武.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與師生互動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20.